北京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
2017-03-22芦天罡王大山唐朝段永恒陈丽华
芦天罡+王大山+唐朝+段永恒+陈丽华
摘 要:目前农业产业链中还存着者管理落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因此我们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无人机等先进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性地与现代农技体系深度融合,集成应用到农业产业,建立农场云智能管理平台、政府决策分析平台、渠道商服务平台、移动APP群,并将之有机组成北京智慧农场综合服务平台。本文详细叙述了智慧农场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内容及运营成果。
关键词:智慧农业;农场品营销;信息化;互联网+
2015年中央1号文件将“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放在首位,提出发展智慧农业的要求。同年,国务院发布“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导意见,要求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有效融合,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规划管理效率和产出效益,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正在积极推进,如何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好北京农业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和消费市场优势,构建跨京津冀三地的生鲜农产品生产、销售、流通一体化的产销体系,满足农产品优质优价、农民增收、市民安全消费的需求,需要在技术集成应用、管理服务模式以及商业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1]。
为了实现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应用,我们立足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建立了农场云智能化管理平台、政府决策分析平台、渠道商服务平台、移动APP服务平台组成的北京智慧农场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农场云采集的数据形成云端共享、共用、互通的大数据流,串联农业产业链条上的各个重要节点和角色,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手段,为生产者、渠道商、政府提供数字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质量追溯、品牌营销、渠道拓展、优品推介、产销对接、决策分析为一体的多元化服务,改变了传统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割裂的固有模式,创建各方协同发展、互联互通、实现共赢的 “互联网+农业”新业态。同时,本工作创新的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形成了以技术带服务、以服务促应用的良好运营机制,创建了技术创新应用+综合社会服务的政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1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集成创新,建设形成串联农产品供应链关键节点的四大互联网支撑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用。
北京智慧农场综合服务平台系统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控制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从生产者、渠道商、消费者、监管者四个重要角色的实际需求出发,创新技术应用及系统集成,与绿色防控、标准化种植等农业技术体系深度融合,深化物联网数据应用,设计病虫害预警模型和成熟度预测模型,开发农场云智能化管理平台、政府决策分析平台、电商渠道商服务平台、移动端APP组服务平台四大支撑平台,实现生产端、销售端、消费端、监管端的数据互联互通。服务平台运营开展以来,在北京12个区县513家农场进行了推广应用,覆盖基地面积40.04万亩、设施面积3.95万亩,占北京市农业设施总面积的22.07%。
1.1 瞄准生产环节,建立农场云智能化管理平台
1.1.1研发部署农场云智能化管理平台
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组合,实现农场数字化管理。统筹规划并高效利用农场的各项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涉及的功能模块有:基于卫星地图的数字化管理模块、生产计划管理模块、实时监控模块、专家服务模型库模块、分析功能模块、农场资源模块、农事排产模块、定植管理模块、生长监控模块、绿色履历。系统从生产计划、农事投入品管理、采收库存管理等方面建立标准流程,实现规范化生产。掌握农场实时环境数据、生产数据和销售数据等,帮助管理人员科学决策,提高农场管理效率[1]。同时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具-绿色履历,帮助农场建立品牌,便于对接相关渠道商,实现优质优价。
1.1.2在示范基地部署了农业物联网系统
包括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温室環境监测系统、智能农事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的传感数据有农业专业技术体系和专家经验深度融合,建立了模型库:
1.1.2.1农作物病虫害智能预警模型
结合病害增长模型预测疾病增长动态的实时变化。当发生病虫害时进行预警,通过发病概率的方式进行预测,为农业种植指导、农事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1.1.2.2农作物成熟度智能预测模型
成熟度预测是通过对种植蔬菜从定植开始,在自然状态下每日有效积温的累加,推断菜品的成熟程度,既能够及时提醒农民提前采收或延后采收,又可用于指导消费者判断农作物是否使用催熟剂等生物化学用品而使之生产规律被破坏。
1.2 瞄准监管环节,建立政府决策分析平台
基于农场云系统收集的企业生产和销售等数据信息,我们建立了政府决策分析平台。数据分析和输出系统可以全面展示全市推广应用情况,汇总分析农场生产与销售数据,获取每个接入农场的数据信息,查询二维码和农产品履历,内置的数据库还可以可以分区县、分品类、分时间段进行各种类型的数据汇总、对比分析,形成由政府统一监管,集实时监测、远程诊断、专家服务、数据统计于一体的管理体系,对政府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该功能包含首页地图展示模块、产业地图模块、产品地图模块、统计分析模块、供应地图模块、采购地图模块、物联网监控展示模块等。
1.3 瞄准销售环节,建立电商渠道商服务平台
针对渠道商搭我们建立了电商渠道商服务平台。电商渠道商服务平台以农场云智能化、透明化的农场管理数据、物联网数据、二维码数据为数据支撑,渠道商可以按品类、地域、时节等个性化需求搜索平台上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了解农产品的生产流程、生产环境以及农资投入品使用情况等信息,实现预库存以节省临时采购现货的机会成本。
1.4 依托移动互联,建立APP集群服务平台
为了便于农场管理人员随时应用农场云系统,针对农场经理开发了掌上农场APP,针对技术员和农民开发了农事宝APP,针对农场销售部门开发了采收宝APP。APP组件分别针对不同职责的人,但是统一通过服务平台进行管理,以节约维护成本。
1.4.1农事宝APP
农场技术员可以随时下发农事任务,农民可以下载农事计划、上传农事记录,反馈完成结果,主要功能模块设有:智能监控、远程问答、田间管理3大功能模块组成。同时,系统生成追溯履历真实地反应给消费者,保证农场提供优质优价的农产品。
1.4.2掌上农场APP
农场管理者可随时监控农场环境、远程指导农场工作、掌握农场动态数据,农场每日农事情况、采收情况、销售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为农场主决策管理提供依据。在功能设计方面,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农场数字地图、实时环境和视频监控、农事、采收和销售情况、农场运营报告。
1.4.3采收宝APP
农场销售部门可实时掌握农场产出情况,可快速进行出入库管理,极大提升库存管理工作效率。在功能模块设计上,功能模块提供便捷的采收入库与产能统计分析功能。
2 面向生产环节,开展全方位的农场经营和管理服务
2.1 规范化生产服务效果显著
农场云用户总登录量达到32万人次,共存储基地各类数据信息2亿条,录入农事信息总数量达到11万条,录入供应信息总数量3.3万条。目前使用物联网监控的农场达到52家,使用摄像头48家,使用传感器30家。农事宝、掌上农场、采收宝等各类APP下载安装总量达1.86万次,登录总次数达8万次。
2.1.1数字农场服务
农场云平台把农场的土地、设施和种植过程全部数字化,把地面上的农场完整地映射到互联网上,这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农场的各种资源、人员、设备和生产过程数据进行精确地记录,实现农场实时、全面地远程管理。
2.1.2计划排产服务
农场云平台帮助农场管理人员建立规范化的销售合同管理工具,并自动生成合同计划表,还提供排产子功能,帮助生产经理实现对每一块地的精确排产,自动生成每个生产单元每个生产周期的精细生产计划。通过排产计划与销售合同的比较,农场云可以提醒管理人员目前的生产计划将会在什么时候产生多大的生产缺口或产量过剩,从而提前预警并采取行动,及时调整生产策略。
2.1.3生产管理服务[2]
农场云建立了每个作物品种的标准化种植流程,尽量精确地提供种植过程中的参考数据。通过远程农事监测和管理功能,农业专家可以了解种植现场的实时数据,并为农民制定农事计划,自动推送到农民的手机上,实现对农事的远程指导。农民使用“农事宝”手机APP可以随时把生产现场操作情况照片上传,还可以用它纪录农资使用,自动生成农事档案。农场主和专家还可以通过“掌上农场”APP对农民实现远程的现场管理,解决农民工作精细化管理问题。
2.1.4订单与库存管理服务
农场云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订单管理系统,可以把帮助农场主实现订单、采收、库存、加工和包装的标准化、自动化管理,使得农场服务规范化,减少损耗和浪费,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还为农场销售经理提供了预售管理功能,农场可以通过电商渠道商服务平台提前发布自己要销售的农产品价格,展示生产过程,在线对接渠道商。实现了基地生产和销售部门的协同。
2.1.5统计分析服务
农场云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自动生成各种报表,农场主可以随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生产计划和缺口情况、农事记录、销售订单等进行调取审查和分析。
2.2 品牌推广服务独具创新
2.2.1农场实景浏览服务
在农场数字化的基础上,利用全景相机为农场提供720度实景浏览服务,通过后期加工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手机,随时看到数字农场和农场720度实景,从而对农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信任感,带动采摘和预售,提高收入。目前使用四季田景的农场达到 120家,全景图上传2000张,浏览量达到20万人次,在网络转发量达到 2万人次。利用無人机对农场进行航拍服务,目前已有10家农场预约拍摄服务,其中完成了3家拍摄制作服务,以北京平谷神泉谷航拍服务为例,航拍视频在腾讯、优酷等视频已被点击超过2000人次。
2.2.2农场秀服务
农场秀利用实时数据和照片以及街景自动生成农场介绍、采摘服务、众筹等宣传贴,帮助农场进行微营销,并具有操作便捷、可个性化定制的特点,选择模板就可以自动生成,数据丰富,图文并茂,并可以一键转发分享,是专门为农场设计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工具。目前共制作农场秀总数量120个,农场秀总点击量达到3.2万人次,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分享次数达到 6500次,通过农场秀收集潜在用户信息达到5000条。各大网络媒体,包括今日头条、新浪、搜狐、和讯、天涯、简书、一点资讯、191农资网等推荐量达到32万次,网络浏览量达到3.8万次。
2.2.3绿色履历服务
绿色履历服务是把农场云记录的生产过程数据自动生成二维码,贴在商品包装或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发布在网站上,在完成农产品生产过程展示和追溯的同时,增强消费者信任度,并拓宽农场的用户来源,拉动消费者再次购买。绿色履历还可以转发分享到朋友圈和微信群,消费者点击就可实现加入会员、在线购买和在线评论。目前使用绿色履历的农场达到 392 家,总印刷量达到170万枚,绿色履历访问次数1584万次,在网络转发量达到5万人次等。
2.2.4微商城服务
平台可以帮助农场建立自己的微信商城,同时提供申请微信公众号、申请开通微信支付功能、商城页面设计维护等全程服务。不仅可在产品详情页面显示绿色履历、生产过程、环境数据、农场实景和实时监控数据,还与农场帮手的订单系统对接,实现订单统一管理。目前,已经有40家农场使用,发布供应和预售产品信息1000多条,借助微信的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2.3 托管服务专业化
我们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农业院校建立了多家联合实验室和合作研究服务机构,并与农业技术能手和生产服务组织建立广泛的技术服务联盟,为有托管需求的农场提供专业技术托管或技术外包等生产专业服务。
2.3.1土地测土修复服务
在农场云平台上导入土地专家医院的技术服务体系,为农场提供土地肥效管理一体化服务的新模式,完善测、配、产、供、施的物化载体,为农场生产提供科学坚实的土地生产力。
2.3.2农业专家技术托管服务
为更好的帮助农场解决基地技术人员雇工难、规范化种植程度低等问题,为基地提供全程社会化托管种植服务,向农场派驻托管团队,负责种苗、投入品、种植、植保等技术环节,帮助农场实现标准化种植,降低生产成本。在实施过程中,工作组对服务开展的结果进行监督,对托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行了考察,保证了服务效果。目前实际签约农场2家,具有托管意向的农场10家[3]。
3 面向销售环节,开展多元化线上+线下的渠道拓展服务
3.1 开展线上渠道对接,服务生鲜采购商
3.1.1线上对接采购商
依托建设渠道商服务平台,可为渠道商提供农产品搜索服务,采摘服务,招商代理服务,为农场提供线上产品交易对接服务。
3.1.2优质农产品微营销
运用了时下最新的微信群直播功能,提前帮助农场制作好宣传文案,每次将优质农产品分批次通过1-5个生鲜渠道买手群,每个群150-500人向2000名用户进行定向推广。目前,开展优质农产品微营销60余次,推荐农场100余家,对接成功率12.5% 。
3.1.3渠道商服务刊物
为了更好的服务电商和渠道商,定时推出“农场联盟报道”、“地标半月谈”等信息服务刊物,向渠道商实时推荐农场及农产品,对即将采收的地标农产品进行提前宣传和推介,共20余期。
3.2 开展线下渠道拓展,服务平台推广
3.2.1優质农产品社区市集活动
平台实施的过程中,联手农业企业开展优质农产品社区市集活动。这样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北京地产农产品。
3.2.2优质农产品品鉴会
组织渠道采购商进行优质农产品现场品鉴试吃活动和园区实地考察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新农创电商对接军兴农场,采购内容为无公害草莓;梅子淘源对接万果果园;食行生鲜对接翠芳园,就西瓜采购达成合作;康果网对接阳山龙王基水蜜桃合作社。
3.2.3招募“社区合伙人”
在各大社区招募“社区合伙人”队伍,利用其扎根社区的特点,成为农场在社区推广的重要推手,进行线上和线下同时宣传。
3.2.4“特色产业休闲节”
按照“草莓”“樱桃”“苹果”“西瓜”“京白梨”等北京特色产业,开展休闲节活动,对生产园区进行集中宣传、电商签约、采摘推荐等活动,成功实现基地与电商对接20余次,签约金额300余万元。
4 工作创新
4.1 建立了北京市智慧农场综合服务平台
着力发挥先进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改变了过去单一信息技术的示范应用模式,强调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融合应用。将目前现代信息技术领域,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创新性的设计、开发、应用到农业产业,建立了多个分平台组成的北京市智慧农场综合服务平台,其中各个业务功能的衔接是多种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结果,各个功能模块的运转充分体现了信息化与农艺技术有效融合的特点,智慧农场管理平台促进了农业与信息化的同步发展[2]。
4.2 构建了线上+线下的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体系
利用互联网思维串联农业产业链条上的各个重要节点和角色,改变了传统的“重生产轻营销、重生产轻管理”的技术应用方式,实现了农场从生产到销售全链条的信息技术支撑。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服务系统、服务队伍、服务手段和服务渠道,建立了生产管理、质量追溯、品牌营销、渠道拓展、农业专家、政务服务为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体系,改变了传统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分散、割裂的固有模式,创建各方协同发展、互联互通、实现共赢的农业“互联网+农业”新业态[4]。
4.3 创建“政府修路、企业跑车、农民受益”的政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创新的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建立了“政府修路、企业跑车、农民受益”的技术创新应用+综合社会服务的政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一方面,依托信息技术整合服务资源,为农场提供政府公益服务和产销对接社会化服务,为经销商提供货源组织、质量保障、优品推介服务,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行业发展相关数据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综合服务使农场实现渠道拓展和良好收益促进农场应用系统和先进技术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政府项目重投入,轻运营、难持续的问题,形成了以技术带服务、以服务促应用的良好运营机制,使项目成果在农场中快速铺开,成效显著。
5 社会效益
5.1政府决策分析平台的建立,有助于主管部门精确掌握生产一线动态,及时了解农产品供给量、需求量、消费量,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对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和供给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
5.2渠道商服务平台的建立,大大降低了生鲜电商寻找稳定优质货源的投入成本,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5.3指导基地以需定产,种植科学化,施肥灌溉精准化,结合测土数据、实时光温水气环境数据和软件的预警与自动控制功能,可以帮助农场实现节水、节药、节肥,使得农作物的投入量有效减少,资源得到节约化利用,对推动节本增效、节能减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生态起到了积极作用[5]。
参考文献:
[1]韩玲华,姚国章.江苏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6)。
[2]胡睿,李建.基于“智慧广电”的农业信息化应用体系初探——以“智慧农场”为例[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6)。
[3]陈兴,翟林鹏.智慧农场信息化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4(01)。
[4] 谢昌玲,刘睿,李伟,张亚. 智慧农业在现代农场中的发展前景探讨[J].南方农业,2015(36)。
[5]张松茂. 现代农场智慧农业系统建设研究 ——以盐城市七星农场项目为例[J].南方邮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