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中如何提高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分析
2017-03-22刘青桂黄颖
刘青桂+黄颖
摘 要:有效完成作业,是教学过程中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文章就教师的作业观、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的作业评价制度、作业的不同类型、作业批阅情况和学生学习的心态等六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因素,从而实现学习的高效。
关键词:校本教研;作业;有效性
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的提出已有30年了,但普通高中学校为了升学率,应试教育似乎愈演愈烈,此风尤甚。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已全面铺开,且成果颇丰,但作业环节的改革被严重忽视。为此,湖南省新邵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2010年末成立了“校本教研中提高作业有效性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并于2011年成功申报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1CJJ098)。
一、教师科学的作业观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前提
我们对教师布置作业的动机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教师认为只有反复练习,才能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认为如果自己不设置大量作业,学生就不会有较多的时间用于该科目学习。40%的教师认为自己布置的作业过量,但迫于压力(学校对作业批改次数的要求及同事的对比),不得不过量布置作业。也有教师认为,作业没有难度,会导致学生轻视对该科目的学习。这直接影响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及完成情况。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无法按时完成作业;80%以上的学生认可抄袭作业的行为;近半数的学生觉得作业太难干脆放弃,尤其是物理、数学。
上述情况,反映出教师没有科学合理的作业观,不了解学生的作业心理;或者突出“个人英雄”,从而忽视或无视整体,最后导致的是学生对作业麻木、厌烦。因此,作业就失去了应有作用,成为无效作业。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教师科学的作业观至少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承认学生面对作业有个体差异,因而允许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与质量有差异。
(2)作业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促进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的养成。
(3)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单就在校获取知识而言,也不能依靠某科教师单打独斗,布置作业时,要考虑综合平衡。
学校依据课题组建议,要求英语组和化学组在高一、高二备课组遵循科学的作业观,先行探索自主编写作业手册,随后全面推行。自主编写作业的基本原则是:原创性、针对性、巩固性、梯度性、适量性、有效性和循序渐进性。
使用自编作业手册后,原来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较大程度的解决。目前高一、高二学生中80%以上者认为作业量适中,且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学有所得”的成就感与快乐;对于难度较大的“拓展题”,量力而行,没有了因基础差实在无法完成而被贴上 “缺交作业”的标签的顾忌,从而释放了心理压力,不为应付而抄袭作业,因而逐渐爱上所学科目。
二、教师责任心的强化、业务能力的提升,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基础
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学生通过作业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是一种辅助手段。作业的设置应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业的有效、高效完成应建立在学生课堂上听懂且思维活跃、兴趣强烈的基础上。
研究中则发现,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必然导致作业完成的低效或无效。80%以上的学生表示理解抄袭作业的行为,成绩中等及更差一点的学生对作业怀有畏惧、厌恶情绪。这些学生因为在课堂似懂非懂或完全不懂,对所学科目提不起兴趣,加上有些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就使得问题更加严重。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认为:课堂的低效源自任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不够,态度不勤勉,责任心不强。教师高度的责任心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准备阶段的备课充分。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预设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掌握的可能程度,并有使学生达标预备的“台阶”;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保证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获有所能。
(2)进行阶段的全力投入。授课富有激情、感染力;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体验,并能因势利导、变换策略,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知道,虽然层次有别但都能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
(3)巩固阶段的科学安排。在科学作业观的指导下精心设置作业,热心批改,评语富于激励性;讲评作业有针对性。
(4)业余时间不忘业务学习,吐故纳新,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使自己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活动游刃有余。
研究过程中,适逢我校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要求参与改革的老师,强化责任心、提升业务能力。教改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都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挖掘,易于养成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向困难挑战、乐于培养求异思维的习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变得积极,作业得以高效完成。这充分说明了强化教师责任心,打造精品课堂是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基础。
三、学校合理的作业评价制度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保证
合理的作业评价制度应该遵循科学的作业观,在充分调查师生、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经科学论证后实施。
前述调查报告显示,学校对教师批阅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评价制度需要完善。以往学校领导在总结作业批阅情况时,总给教师一种暗示:作业布置得越多、批改检查的次数越多的教师,就越认真负责,得到的肯定也就越多。这就等于变相否定、打击了作业量适中(相对而言显得少)的教师,这些教师也就只好过量布置作业而不考虑效率。
根据课题组的意见,学校教务处出台了相关的作业检查批改制度,尽可能地避免了教师竞相过量布置作業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学生的作业时间和缓解了教师不必要的压力,提高了作业的功效。
四、作业形式丰富多样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发力点
调查显示,100%的教师对自己所任教科目布置了书面作业,而只有5%的教师布置了口头作业(背、记、读、听、说等),只有14%的教师布置了实践性作业(如调查、实验、表演、操作等)。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即使有口头或实践性作业,往往也是先完成书面作业,有时间再做口头或实践性作业。显性作业主要体现在理科科目,而文科科目的作业通常表现为隐性作业。语言类科目如语文、英语科目的很多作本应该在交流、模仿中学习,口头作业的作用甚至超出书面作业。但在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的格局下,忽视了阅读、听说功能,实际运用中语言素养得不到应有提高,使学生、家长甚至一些理科科目的教师都产生错觉:语文、英语的学习没有明显效果,不如让位于理科。因而过去我校师生较普遍地表现出重理轻文,这样导致学生发展失衡,不能全面发展。
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学校出台新的作业检查相关制度后,明确了隐性作业的地位和作用,相关科目的教师少了许多顾虑,在作业布置上,不再拘泥于书面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完成作业的热情。近几年的文化成绩也一路上升,文理均衡发展:2012年—2014年,连续三年文、理科状元都在我校,文科2012年、2014年囊括全县前十名,2013年在全县前十名中占九人。
五、教师对作业的有效批阅和讲评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催化剂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它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通过评价可以检查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就教学而言,评价主要指作业批阅和考试。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学生的作业及时得到教师真诚而客观的评价,是他们对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之一表现为对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渴求与肯定。
面对作业,只有当学生精神饱满、热情高涨时,作业的完成才会体现它的高效。学生的这种积极心态除了来自自身的性格特征、学习品质影响等内在因素外,教师批改作业的态度、方式和讲评作业的方式等外部因素也不可小觑。
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对作业进行了批阅,但批阅的方式、时效性,讲评的针对性、时效性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作业的效率。来自对教师的调查显示:批改作业只划出了错误之处的占49%,详细批改、有评级的占36%,只划“√”与“X”的占13%,一钩到底、打上日期的占3%;经常采用面批方式的只占28%,较少面批的占12%,59%的教师偶尔采用面批方式,作业讲评有教案的教师不到10%。
当教师采用面批或者书面批阅中有鼓励性话语和必要的点拨时,学生便以活生生的“人”的形式呈现在教师眼前,学生才会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积极的一面。这样才能达到改变学生对作业的恐惧,从心理上喜欢做作业和所学科目的目的,也才能真正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同时批改作业应及时。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中教学原则之一的强化原则就提出,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知道结果过早,易使学生慌乱,从而阻挠了基本探究活动的进行;知道结果太晚,易使学生失去受帮助的机会,甚至有可能接收不了正确的信息。学生在上交作业后的第一天在该科目的课堂上,最迫切希望了解教师对自己作业情况的评价。
所以,作业批改的基本原则应表现为及时性、激励性、启发性和严谨性。作业讲评要求教师做到思想重视、准备充分、讲评及时、对错误普遍的知识点讲评后还要适当巩固。
六、学生的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根本和最终目标
前述报告显示,为数不少的学生对作业表现出畏惧、厌恶情绪。我们深入研究发现,也许某科作业量多一点、难度大一点,还不是问题;而实际情况是教师之间没有沟通、各科之间缺乏综合平衡。
课题小组将实际情况向学校教学部门反映,学校领导在反复征求各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经多次论證,对教师布置作业作出了硬性规定,要求关注学生的作业情感:①作业的层次有区分;②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量要适当;③作业的类型要丰富;④充分考虑作业的趣味性;⑤班主任综合平衡各科作业量。
教师在布置上的改进,使学生对作业态度有很大的改变,他们能够主动学习,以积极心态乐于完成作业,收到了学习新课、作业巩固、为下一次学习做好准备的良性循环效果,体现出完成作业的高效。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邵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