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阿禁忌语的跨文化认知研究

2017-03-22焦颖莹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1期

焦颖莹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与国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中国人和阿拉伯人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出现了一些障碍。本文拟从跨文化认知的角度,考察中阿在禁忌语方面存在的异同;分析中阿禁忌差异现象背后的根源;提出中阿跨文化交际中的策略及建议,以促进交际顺利进行。

关键词:禁忌语;中阿对比;跨文化认知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想要避讳或者禁止的一些东西,这种特殊的习俗反映在文化上就是禁忌,禁忌在文化学上被成为“taboo”,在生活中表达这些禁忌的委婉表达方式就是禁忌语。[1]

不论是中国还是阿拉伯国家,人们在表达敬畏、死亡、或者性、排泄等不洁现象时都会寻求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另外,禁忌语也与特定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等密切联系,因此,不同地域的人在禁忌语的表达上存在着差异。[2]

一、中阿禁忌语的表现类型

中阿两种语言,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其所产生的文化效果上都有很大不同,因此禁忌语方面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名字称谓禁忌

中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别,导致在名字和称谓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一般晚辈忌讳跟长辈用同样的名字。在古代更是这样,老百姓要避开帝王的名字,遇到跟帝王名字中相同的字词时,要用其他的方式代替重。阿拉伯国家名字是名在前,姓在后,并且先是自己的名字,然后是父亲以及爷爷的名字,最后才是姓。在取名时多以跟先知的名字一样为荣耀,所以会有很多人的名字是穆罕默德、阿卜杜拉、阿罕默德、穆斯塔法等等,也会出现孩子的名字跟父亲甚至爷爷的名字一样的情况。

(二)植物禁忌

不论是中国还是阿拉伯国家,人们对植被的喜爱都是一样的。有些阿拉伯国家极度缺水,但是依然不能磨灭人们种植花草的热情,会通过各种方式储存水资源来种养植被。这些植物除了被人们给予对美好事物的象征以外,还有一些禁忌是我们需要避讳的。

菊花在中国被视为花之君子,象征高洁尊贵,但是作为礼物馈赠是有很多禁忌的,如果在看望病人时挑选白色的菊花,势必会对交际造成困扰。在伊朗,送人黄色的花代表着对被送者的憎恶和仇恨,在交际中要尤为注意。

(三)数字禁忌

数字产生初期只是一种计量单位,现在在不同的语境中也有不同的含义,数字禁忌也属于禁忌语中的一种。

汉语中, “四”是“死”的谐音,代表着死亡。因此在中国数字 “4”是非常忌讳的,在电话号码中、车牌号、门牌号的选择中会尽量避免。由于受到宗教的影响,阿拉伯世界的人对“13”这个数字非常不喜欢。不会选择十三号去办理重要的事情,建筑物中也尽量避免十三层。汉文化中,并没有对十三有特殊的敌意。

(四)动物禁忌

中国人敬畏“龙”,并称自己的是“龙的传人”,象征着智慧、尊荣和权势。古代阿拉伯贝都因人终日与骆驼为伴,骆驼成了他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和生活财产,因此对骆驼尤为敬畏。

老虎在汉文化中被视为“百兽之王”,象征着力量和威严。在阿拉伯,狮子才是最勇猛的,常把国王和勇猛的男子喻為狮子。[3]

二、中阿禁忌语差异原因分析

(一)风俗习惯不同

生活习俗、社会文化、法律制度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人自古以来逐水草而居,在两河流域繁衍生息,以儒家文化为正统思想,社会制度健全,崇尚儒家文化,反对战乱争斗。而阿拉伯民族尚武爱斗,在竞争拼夺中求得生存。

(二)思维观念不同

汉民族的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同时也受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重视直觉思维,强调悟性的重要性,忽略了逻辑推理能力。阿拉伯世界的人在思维上更理性,注重逻辑思维。

三、交际策略及具体建议

(一)中阿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1.增强教师处理文化冲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让学生多渠道了解禁忌文化

3.调整课程设置

(二)中阿跨文化交际的具体建议

1.只有在合适的场合才可以使用“小姐”和“同志”;

2.给中国朋友送礼物的时候不能送菊花、雨伞、钟、绿色帽子;

3.中国人在阿拉伯国家的“斋月”里尽量不要讨论饮食,不要在穆斯林面前吃饭喝水;

4.中国人尽量不要在穆斯林面前讨论堕胎,以及对不恰当的怀孕的处理办法;

5.外国人尽量不要在阿拉伯人面前抱怨自己住的地方离清真寺的大喇叭太近,极度影响生活等事情。

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看,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可以被认知并且逐步减少的。交际双方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全方位认知交际中的禁忌语,以减少交际摩擦,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达到成功的交际。

参考文献:

[1]严丽.韩中禁忌语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9.

[2]徐瑛.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3.

[3]吴旻雁.阿、汉成语中的动物象征初探[J].阿拉伯世界,2004,5(总第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