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大平台助推中国和瑞士经贸合作

2017-03-22刘作奎

当代世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瑞瑞士

刘作奎

中国与瑞士的经贸合作源远流长,近年来,两国在四大合作平台的推动下,双边贸易不断增长,为全球贸易的发展增添了亮点。在新时期的经贸合作中,中瑞两国虽然仍存在双边合作稳定性及市场定位不够明确等问题,但通过深挖各自合作优势,打造创新合作体系,完善自贸区协定,中瑞经贸合作将实现进一步发展。

应以洛伊特哈德为主席的瑞士联邦委员会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1月15—18日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开年第一访放在瑞士,并首次以中国国家主席身份访问瑞士,这表明了中瑞关系的重要性。

中瑞经贸关系快速发展

2007年,瑞士成为欧洲国家中首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2013年,瑞士成为欧洲大陆国家中首个同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2015年瑞士成为第一批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创始成员国之一。

在发展同中国的经贸关系方面,瑞士不但走在欧洲乃至西方国家的前列,而且贸易额也较为可观。与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相比,瑞士人口只有德国的十分之一(据2015年统计,瑞士人口约830万人,德国人口约8200万人),中瑞贸易额却达中德贸易额的四分之一还多。截至2015年,双边贸易额已达到440多亿美元,进出口同比均实现了增长,出口增长2.5%,进口增长1.6%。2015年中德的贸易总额为1500亿美元,中瑞贸易额占到中德贸易额的30%。[1]

在投资领域,瑞士企业历来也是西方的“先行者”。早在1980年,中瑞合资迅达电梯有限公司是中国批准成立的第一家工业合资企业。较具知名度的雀巢、诺华、罗氏等瑞士大型跨国企业相继来华布点。瑞士中小企业也对中国市场兴趣浓厚。2009年,在全球经济深受危机影响的背景下,瑞士对华投资依然逆势增长25%,达3亿美元。[2]而在欧债危机最严重的两年,中国对瑞士的投资也呈现增长态势,2009年累计为3030万美元、2010年为5854万美元。近些年来,中国对瑞士投资出现井喷式增长,2015年累计高达6亿多美元。[3]

中瑞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能够快速发展,得益于双方积极推进经贸合作,顶层设计及时、到位且具有前瞻性。总的来看,四大平台的搭建正在推动双方经贸维持良好增长态势。

四大平台推动中瑞经贸走向深入

目前中瑞经贸关系中的四大平台正积极推动双边合作走向深入,即中瑞自贸协定平台、中瑞创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平台、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平台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平台。

一、中瑞自由贸易协定平台

中瑞自贸协定于2013年7月签署,2014年7月开始实施,它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中瑞两国以自贸协定为平台和基础,开展了经贸上的务实合作。

中瑞自贸协定零关税比例很高,相互给予对方更加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自贸协定包含的商品及服务非常广泛,突出了双方互相开放彼此市场的愿望,有利于中国加快建设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中瑞自贸协定对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和中国对外贸易战略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中瑞自由贸易协定提升了中瑞两国商品和服务的双向市场准入,为双边经济交流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为中瑞贸易提质扩容奠定了基础。在自贸协定利好效应的推动下,2013年,中瑞双方贸易出现“爆发式”增长,进出口总额比同期增长126.3%,其中中国自瑞士进口产品增长145.5%,成绩举世瞩目。在习近平主席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瑞两国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瑞士联邦经济、教育和科研部关于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的谅解备忘录》,宣布启动中瑞自贸协定升级联合研究。这表明中国仍在尝试探索与不同国家进行经贸合作的有效模式,打造自贸区战略升级版。另一方面,中瑞自贸协定的签订,给中国与欧盟贸易带来深远影响。尽管瑞士尚未加入欧盟,但与欧盟国家同属欧洲经济区,相互之间签署了120多个合作协定,并实行自由贸易。中瑞贸易联系增强,能够推动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同时,在当前全球经济低速增长、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情况下,中瑞自贸协定展现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

二、中瑞创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平台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最新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瑞士连续第六年名列榜首。瑞士不仅人均拥有专利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人均比例也远超其他国家。作为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瑞士的发展得益于其卓越的创新能力。2016年4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瑞士联邦主席施奈德·阿曼共同宣布中瑞两国建立“创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体现了中国与他国或地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特色,将引领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瑞士期间强调,中方愿同瑞方将创新合作落到实处,加强在数字化、智能制造、产能等方面合作。同时,双方同意在中瑞创新战略对话平台这一新机制统筹引领下,加强“中国制造2025”同瑞士“工业4.0”对接,通过两国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积极拓展双方在节能环保、气候变化、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农业、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研究。目前,中国从瑞士购买创新性产品,加快提升中国的高技术水平,已经成为双方创新合作的趋势之一。瑞士大約有80个品牌已经被中国资本收购或者入股。在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平台的引领下,中国对瑞士的投资增长迅猛,2015年瑞士成为中国对欧洲投资的第六大目的地,仅次于意大利、法国、英国、荷兰以及德国。

三、中瑞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平台,即“16+1合作”平台上的务实合作

“16+1合作”启动五年来,积极致力于推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逐渐形成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格局,成为中国和中东欧16国都获得收益的一个重要平台。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如奥地利、希腊、白俄罗斯等被吸引进入该合作平台,在中东欧有着广泛利益存在的瑞士也积极参与进来。在2016年11月的中国—中东欧里加峰会上,瑞士作为观察员加入到“16+1合作”框架中来。这也是瑞士借力中国塑造的地区合作平台进一步扩大合作机遇的一次尝试。2017年1月13日,在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瑞士媒体发表题为《深化务实合作、共谋和平发展》的署名文章,其中特别指出:“积极探讨升级中瑞自由贸易协定,发挥其示范作用,共同维护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简称“16+1合作”)等多边合作平台,助力中欧‘一带一路合作。”[4]“16+1合作”平台在推动中瑞合作中的作用被明确提及。瑞士成为“16+1合作”框架下中国积极开展第三方合作又一个案例,势必会推进双方在挖掘中东欧市场上开展进一步合作,并积极服务于中欧经贸合作。

四、中瑞在“一带一路”平台上的合作

在现代运输方式发明前,瑞士和中国之间的距离几乎是不可逾越的。中世纪时,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向欧洲人描绘了中国这一遥远国度的图景,也推动了中国产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瑞士,到14世纪时已经能看到瑞士人在使用中国的丝绸。

新时期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推进中瑞在各领域的广泛合作。瑞士是欧洲较早加入亚投行的国家,是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瑞士已表现出对推进欧亚大陆尤其是亚洲互联互通上的强烈兴趣。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地方合作始终扮演重要角色,可以推进点对点合作。中瑞的地方合作也在持续有序推进,有力推进了省州间、城市间对外交往以及在“一带一路”框架的合作。甘肃省与索罗图恩州、江苏省与卢塞恩州、山东省与阿尔高州、广东省与苏黎世州、贵州省与上瓦尔登州、上海市与巴塞尔城州、重庆市与苏黎世州以及昆明市与苏黎世市、长沙市与弗里堡市、北海市与卢加诺市、黄山市与因特拉肯市、香格里拉县与阿罗萨市、杭州市与卢加诺市、鄂尔多斯市与克莱恩—蒙塔纳市等均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结为友好城市。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双方有多个对接领域。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全球第二大市场,而瑞士地处欧洲中心位置,拥有较高的国际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地理位置优越,制造业先进、对外贸易发达,是“一带一路”通往欧洲的重要国家。中瑞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加强贸易上的互联互通潜力较大。

中瑞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贸合作稳定性仍有待改善。近几年中瑞经贸合作态势较好,但贸易增长起伏不定,双方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并未充分转化成更多的合作成果。欧盟市场的动荡和不景气使得中瑞经贸合作也深受影响。此外,中瑞之间的贸易逆差仍然存在。根据中国海关统计的2009—2015年的中瑞贸易数据,中瑞贸易增幅不定,动荡明显,经贸发展的稳定性较为欠缺。

二是针对中国的市场准入问题,瑞士方面指责颇多。2015年8月31日,瑞士媒体刊出标题为《和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是灾难性的》报道。报道说,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本来应该让瑞士企业更加容易地进入中国市场,但是结果却是相反。对于一些领域的企业来说,关税减少了,但是其他的额外收费却大大增加,很多企业甚至宁肯放弃中国市场。按照和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在未来15年瑞士向中国的出口应该节省50—60亿法郎的关税,以及获得其他更多的便利。但是一年后,很多企业却没有这样的体会和经历。据报道,瑞方比较关注的医疗技术业、食品业、医药化工业均面临上述提到的问题。

上述情况可能存在炒作的嫌疑,因为据瑞士智库安全研究中心的分析,尽管存在上述关注以及对中国人权和环境的担忧,但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是瑞士进入亚洲市场的一项重大突破。[5]从历史经验看,世界其他区域或国家间签署的自贸协定都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非一步到位。只要双方正视这一问题,妥善解决问题,才能获得更大的双赢。

三是对瑞士的角色定位有一定的问题。中瑞自贸协定签署之后,中方曾设想将瑞士作为中国与欧盟贸易的“中转站”,将中国的原材料及半成品等出口瑞士,在瑞士完成实质性变更或再加工后,再进入欧盟市场,可有效避免欧盟对中国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这种定位尚需进一步斟酌,因其在实践中尚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尤其是向欧盟出口的产品是原材料及工业半成品为主,即劳动密集型或者是高能耗类产品。以瑞士为中转站需要考虑瑞士本身的几个问题:首先,瑞士土地资源紧缺,土地价格近年来持续上涨,因此在瑞士投资建设或者租用加工型的厂房、仓库等固定资产的成本较高;其次,由于瑞士人口数量较少,同时受限于瑞士严格的劳动法律法规的要求,在瑞士境内聘用劳动力的成本也十分高昂;再次,瑞士在经过20世纪发展之后,十分注重国内环境的保护,设立加工型企业,特别是由中国进口的初级产品或者原料的深加工企业,必须达到瑞士严格的生产标准才可获批设立。在生产过程中一旦违法违规,即需缴纳巨额罚款,对中国企业家而言存在巨大的风险和负担。

最后是双方的创新合作仍待精准定位。中瑞之间的创新合作实际上体现在中国企业向瑞士投资实行技术购买为主,双方深度的创新合作不足。中国对瑞士创新产品和创新体制的引进和学习不够,瑞士也对中国创新市场的潜力认识不足。双方的技术合作与创新合作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深入调研,精准定位。

政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中国和瑞士的自贸区协定。针对中国和瑞士贸易结构的高度互补性,升级版的中瑞自贸协定应该做好进一步深化研究,找准障碍点,畅通贸易合作渠道。中瑞两国同样需要加强对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整体趋势的研究,携手共同处理全球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打造贸易合作升级版。

二是积极吸收瑞士经验打造中国的创新体系。创新体系的建立或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合作同样需要一定的积累才能水到渠成。中国驻瑞士联邦大使耿文兵曾经这样介绍瑞士: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瑞士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孵化”出了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支持着知识与创新的双向对流。20世纪90年代初,瑞士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成功改革,将全国60多所高级职业技术学院按地区合并为七所应用科技大学。这些大学的学院和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具有显著的职业导向,强调应用性研究和开发。这种新型大学在瑞士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大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也成为瑞士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6]中国也应学习瑞士经验,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切入点,逐渐打造培养人才的创新体系,进而形成全民创新的系统工程。

三是挖掘中瑞各自战略和商业优势领域,共同推进双方在数字化和产能领域的合作。2017年1月11日,瑞士联邦委员会发布了2016年度对外经济政策报告,重点关注在瑞士对外经济政策面临的新挑战。报告认为,由于自然资源匮乏,数字化为瑞士这个国家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中国在电子商务领域具有竞争性优势,未来双方可以在电子商务等领域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作重点。在产能领域中瑞双方也可以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四是积极做好前期科学研究,精准定位瑞士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中国需利用好四大合作平臺,促进中瑞经贸关系全方位发展,应避免不合理和错误的定位,影响到中瑞双方的务实合作。中国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对瑞士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地位做好分析研判。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中东欧研究室主任,16+1智库网络秘书处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苏童)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欧洲司官网统计数据,http://ozs.mofcom.gov.cn/article/zojmgx/date/201602/20160201251114.shtml.

[2]《中瑞建交65周年经贸回顾与展望》,http://ch.mofcom.gov.cn/article/tjsj/201601/20160101228305.s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年版,第45页。上述数据为投资存量统计。

[4]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115/c64094-29023704.html.

[5] MarcLanteigne, The Sino-Swiss Free Trade Agreement, No.147, February 2014,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 ETH Zurich.

[6]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1-16/doc-ifxzqhka3220045.shtml.

猜你喜欢

中瑞瑞士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瑞士的国菜是奶酪
洋客人“东游”取经
新时代宣言:2017中瑞聚氨酯&中国棉纺品牌企业战略合作发布会
中瑞农场土地利用及主要驱动力因素分析
浅析中瑞饮食文化差异
瑞士镇迷阵
中国瑞士建交65周年庆典 宇舶表独家腕表合作伙伴
继续前进
一起游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