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结构改革与饲料业发展关系探讨
2017-03-21王洁蓉魏君英何蒲明
王洁蓉,魏君英,何蒲明
长江大学江汉平原农村经济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23 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5
玉米种植结构改革与饲料业发展关系探讨
王洁蓉,魏君英,何蒲明
长江大学江汉平原农村经济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23 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5
玉米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材料,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发展“粮改饲”,将对整个畜牧养殖业以及饲料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在“去库存”背景下分析了玉米种植结构改革对饲料业发展等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适度调减饲用玉米供应,增加优质饲草种植面积;加快生猪规模化养殖,推动牛羊等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加强资金补贴、推行土地休耕政策,改善种、养殖业格局。
结构改革;粮改饲;畜牧养殖业;土地轮休
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国内粮食市场的供求总量基本处于平衡,但是结构性的市场供求矛盾却日益突出,不同品种之间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局面[1]。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之一,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急速增长,是玉米供给走向过剩的重要原因,加之目前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库存量达到顶峰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玉米优势产区的产能建设、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种植面积便成为了当前最有效的去库存的手段。玉米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材料,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不仅对玉米价格走势产生影响,还对饲料用粮市场供求和整个饲料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此,笔者在分析玉米种植结构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玉米种植结构改革对饲料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1 玉米种植结构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玉米临储政策,对玉米进行保护性收购,导致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增长,而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冲击,玉米的饲用需求和深加工行业发展不足,使得玉米供求矛盾越来越明显,“三高(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现象导致玉米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由于玉米“低消费”和“高库存”问题并存,使得国家收储压力不断加大。因此,玉米的种植结构改革势在必行。
1.1高库存加剧财政负担
自2003年到2015年,玉米产量实现了“十三连丰”,由2003年的11583万t上涨到2015年的22636万t,13年间产量涨幅达到了95%以上。然而,高涨的玉米生产势头却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玉米价差的强烈冲击。以2015年为例,国际市场进口的玉米比国内市场上出售的玉米价格每吨低923元,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800多亿斤,占据国内整个玉米市场的五分之一,因此造成国内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库存消费比从2010年不断攀升,到2015年达到顶峰,高库存问题严峻。2005~2007年国家对国有粮食企业的玉米收购量基本上稳定在3000~4000万t左右,但2013年国家的玉米收购量达到了8000万t以上,国家财政用于玉米收购的负担越来越重。同时,由于玉米严重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呈现下跌趋势,损害种粮农民收益。因此,进行玉米种植结构改革,对于减轻国家的收储压力及财政负担、保障农民的种粮收益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1.2肉品市场消费趋势改变,草食畜牧业蓄势待发
国家提出以围绕玉米、大豆、饲草等品种结构调整为主的种植结构优化政策,对我国畜牧养殖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带来了极大影响。具体表现为扩大粮改饲试点、通过发展草食性畜牧业、适当地调减生猪的养殖规模,将生猪养殖业由原来的野蛮式生产引入一个相对健康的发展模式中去。另外,肉品市场的消费趋势也发生了改变,其中猪肉的消费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牛羊肉等草食性动物的肉类消费比重快速增长[2],目前牛羊肉的国内市场消费规模已经突破了3800亿元,而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因此,伴随着肉品消费结构改变,草食畜牧业具有可观的发展潜力,适量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转而加强青贮玉米、苜蓿草等优质饲草种植势在必行。
1.3玉米生产扩张导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损害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镰刀弯地区为例,该地区是我国北方水资源贫乏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生态性建设的重点区域。近年来,由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生产扩张较快,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农业生产发展与环境资源限制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同时,镰刀弯地区粮食种植结构过于单一,仅玉米的种植面积占到粮食作物总的种植面积的58%,在整个粮食作物结构中占比最大、增速最快,成为第一大粮食作物。而单一的种植结构使得产业融合度低下、种养衔接性差、土壤肥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影响农业种植效益,损害农民收入。通过加快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建立合理的土地轮作轮休制度,实现农地用养结合,推进粮改饲政策的实施,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积极战略调整。
2 玉米种植结构改革对饲料业发展的影响
随着宏观经济出现新常态以及对玉米种植结构的改革,我国的畜牧养殖业以及整个饲料行业都处于新的转型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国家提出粮、经、饲共同发展,将饲料作物纳入到种植业的品种结构中去。未来5年内,我国将大力发展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养殖,这将直接影响市场对于饲料业的品种供需。在上述背景下,饲料业以及畜牧养殖业的行业发展变化将会成为研究粮食市场和种植结构的核心问题。目前,饲料业发展现状表现2方面特点:①玉米价格下降,饲料成本降低,利润空间大。自2016年4月以来,国家取消了玉米临储政策,把玉米收购由原来的政府保护性收购交给市场,一来可以缓解玉米库存高企现状,降低玉米市场价格,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增加市场竞争力,二来给予适当的政府补贴以保障农民的收益。每年饲用玉米的消费比重占到玉米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二,因此随着玉米价格的下降,生猪养殖的饲料成本必然会降低,当前农民进行生猪养殖的利润空间还较大。②牛羊肉消费加大,青贮玉米及优质饲草需求紧缺。根据近年来我国牛肉市场的消费规模来看,牛肉以每年将近15%的消费增长率逐步迈进国内肉品市场的主流消费行列。2013年我国牛肉的市场需求量达到了732.5万t,供应缺口达到了100万t。从长远来看,随着人们对牛肉消费偏好的持续上涨,供应缺口还将长期存在。因此,牛羊肉消费需求的拉大,也导致青贮玉米、苜蓿草等优质饲草的种植面积供应远远跟不上草食性动物的市场需求,饲料作物的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
2.1玉米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成本增加,影响饲料需求总量
根据农业部提出的农业结构性改革规划,预计在5年内要将玉米的种植面积调减333.3万hm2以上,一旦种植结构改革使得玉米产量下降了,市场供应减少,玉米作为重要的能量饲料,其刚性需求的增长趋势是必然的,将会导致玉米价格上涨,生猪的养殖成本也会随之上涨,导致农民被动减少生猪养殖量。另外,随着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结构的调整,玉米生产的历史高峰将会一去不复返,而牛羊等草食性畜牧业得到发展,生猪养殖量也会出现被动调减的趋势。因此,生猪存栏量影响总的饲料需求总量,导致整体的饲用市场需求增速呈现明显放缓的趋势。
2.2改变玉米价格形成机制,从而规范饲料业原料采购
2007年国家制定玉米临储政策后,为了保护农民的收益,提高农民对玉米生产的积极性,每年政府的收储价格都在上涨,结果导致目前玉米面临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的三重压力。因此,在这轮玉米种植结构改革中,从玉米临储到如今价补分离、实行市场定价,改变了长期以来的价格形成机制,将给予农民的补贴从价格中剥离出来,将政府有形的调控和市场无形的供需分配很好地结合起来。由于玉米收购、加工等全都交给市场,使得价格更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需情况,这对于饲料行业规范其原料采购有着重要作用。
2.3稳定国内市场蛋白原料供应,缓解大豆进口压力
饲料业一头连着种植业,另一头连着畜牧养殖业,玉米种植结构改革推进粮改饲、粮改豆,对于稳定国内市场的蛋白原料供应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015年,国内市场上大豆蛋白原料进口量达到了8000多万t,进口压力仍然不容小觑。在这一轮农业种植结构改革中,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种植面积,恢复性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并力争在2020年新增333.3万hm2的大豆种植面积,使总的大豆种植面积达到933.3万hm2,这不仅对缓解大豆进口压力有战略性意义,而且对于稳定国内市场的蛋白原料供应也是极为有效的[3]。
2.4使青贮玉米、苜蓿草等优质饲草种植得到发展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已经提及要加快青贮玉米、苜蓿草等优质饲草的种植,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以山东省开展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推行“粮改饲”试点为例,通过发展“养殖企业+自有种植基地”、“养殖企业+种植大户”和“养殖企业+种植合作社”等多种模式实现农牧结合,大力推广适于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性畜牧业养殖需求的青贮玉米、苜蓿草种植等措施。同时,为了降低畜牧业的养殖成本以及增加养殖经济效益,发展草地农业并推行种植优质饲草种植,不但不会影响原有农地生产力,还能增收牧草干草。另外,在北方农牧交错适宜牛羊养殖的地方,以青贮玉米、优质苜蓿草以及人工草地为基础的畜牧养殖基地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3 对策与建议
3.1适度调减饲用玉米供应,增加优质饲草种植面积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在2015~2016年度政策性的玉米库存达到了1.53亿t,仅玉米库存占到主粮总库存的66.5%,国家去库存的压力到达极限。与此同时,玉米在促进粮食连年增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上述情况,应适度调减非优势产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减少饲用玉米的市场供应量;对于优势产区的玉米种植面积不但不能调减,相反地是要加强玉米的产能建设,保障玉米的基本供应,促进玉米的种植结构呈现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转而代之的是大力发展青贮玉米及苜蓿草等优质饲草。以镰刀弯地区为例,根据该地区较为单一的产业布局和种植结构,应该因地制宜,减少籽粒玉米的种植面积,加大青贮玉米和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同时也要加大优质饲草或其他生态功能性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推动农牧结合和产业融合,这样可以延伸农业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也能对去库存、积极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科学合理地实行种养结合、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结合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由此摆脱饲料业因饲用玉米调减而导致的行业发展低迷困境,为饲料业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3.2加快生猪规模化养殖,推动牛羊等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加快生猪规模化养殖,推动牛、羊等草食性畜牧业的发展,主动应对玉米种植结构改革。目前,在国家大力推行粮改饲政策的背景下,生猪的养殖量和存栏量受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的影响而出现被动调减的趋势,这对于稳定市场猪肉供应和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因此,需要加大生猪规模化养殖,提高生猪饲料的利用率。另外,也要积极发展肉牛、肉羊等草食性畜牧业。虽然肉牛、肉羊的市场需求很旺盛,农民的养殖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受到养殖周期长以及资源环境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肉牛、肉羊养殖增速并不高。因此,应该改善肉牛、肉羊养殖环境,建立以青贮玉米、优质苜蓿草等为主的优质饲草种植基地,加强养殖大户技术培训,增加肉牛、肉羊的养殖效益,实现粮改饲的政策目标。
3.3加强资金补贴、推行土地休耕政策,改善种、养殖业格局
由于农民种植习惯一时难以改变,要想较快改变当前玉米“跟风”种植现状,政府对于玉米种植结构改革的支持和引导必不可少。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通过加大政府政策性资金扶持、贷款等方式鼓励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积极加入到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中。例如,2016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已经整合了32.5亿元的政策性资金,用于支持镰刀弯地区调减玉米非优势产区玉米发展粮改饲以及粮豆轮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针对玉米种植扩张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问题,应积极推进土地轮作轮休制度,推广粮豆轮作和粮饲轮作等种植结构调整项目,鼓励专业合作社等新型职业农民主体进行土壤改良,由此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同时,加强肉牛、肉羊、奶牛等规模化养殖基地的建设,对动物养殖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实施废弃物的综合处理利用工程[4],最终改善种、养殖业格局,实现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整体战略目标。
[1]董佳苹,孟凡璠,钟昱,等.“去库存”背景下东北地区玉米结构调整政策建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6):58~61.
[2]王俊勋.新常态下中国畜牧及饲料业发展趋势[J].中国畜牧杂志,2015,(2):2~4.
[3]章勇.种植结构调整在即,饲料企业如何应对[J].中国食品,2016,(5):98~101.
[4]朱明.支持“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建议[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6,(6):46~49.
2017-04-16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6YJA790014)。
王洁蓉(1993-),女,硕士生,主要从事粮食安全问题研究。通信作者:魏君英,wjy-0713@163.com。
[引著格式]王洁蓉,魏君英,何蒲明.玉米种植结构改革与饲料业发展关系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18):71~73,78.
F326
A
1673-1409(2017)18-0071-03
[编辑] 李启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