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饱水木漆器F446中真菌对硬松木的腐蚀研究
2017-11-13章俊
章俊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雷琼,邱祖明
(湖北省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湖北 荆州 434020)
范晓丹,汪俭,马立安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饱水木漆器F446中真菌对硬松木的腐蚀研究
章俊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雷琼,邱祖明
(湖北省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湖北 荆州 434020)
范晓丹,汪俭,马立安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采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对饱水木漆器F446(编号F)及其保存水环境(编号S)中的真菌进行了鉴定,并选取典型菌按5×107个真菌孢子/瓶菌量接种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心材(悬于无菌自来水中),28℃培养300d,测试木材的损失率。结果发现,从F中分离的真菌犁头霉属(Absidia)为优势菌属,其余真菌菌属有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菌属(Penicillium),S中真菌曲霉属(Aspergillus)为优势菌属,其余真菌菌属为枝孢霉属(Cladospori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及踝节霉菌属(Talaromyces)。挑选从F和S中分离出的14株典型菌进行木块腐蚀试验,与对照组比较,其中有4株菌对马尾松心材的腐蚀率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2株菌对马尾松心材的腐蚀率差异达到显著(P<0.05);这些真菌对马尾松木材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但是腐蚀率非常低,最高仅2.77%,表明这些真菌对试验木材马尾松腐蚀并不严重。
饱水木漆器;ITS序列分析;木材腐蚀率;文物保护
我国木漆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风格,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及观赏价值。然而,木漆器出土以后,易干裂变形,主要还是保存在水池中[1,2]。文物木漆器在地下密封环境下,微生物代谢活动几乎停滞,对木漆器的腐蚀相对有限[3],但是,文物出土以后,一旦环境适宜,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山西翼城和长沙谭家坡考古遗址都曾爆发过大规模真菌污染现象[4,5]。微生物对木质文物有腐蚀作用,尤其是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有些真菌对木材有着很大的腐蚀率,甚至高达60%以上[6,7]。1978年,饱水木漆器F446出土于天星观一号楚墓,保存在荆州博物馆水池中近40a。本研究对文物木漆器F446样品及其保存水环境样品中分离的真菌进行了鉴定,并模拟文物保存的水环境,评价了其对木材腐蚀性影响,并针对腐蚀性强的真菌,拟筛选杀菌抑菌剂,以期为延长饱水木漆器的保存期提供生物学保护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菌株:试验菌株为木漆器F446(编号F)及保存水环境(编号S)中分离的真菌,保存于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实验室[8]。根据菌落特征、菌丝和孢子结构与形态,将F中分离的真菌初步分为5类,每类选取1株菌,编号分别为F-1~F-5;S中分离的真菌初步分为9类,每类选取1株菌,编号分别为S-1~S-9。
马尾松:2根,购自湖北省荆州市某木材市场。
试剂:ITS序列扩增通用引物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和ITS5(5’-GGAAGTAAAAGTCGTAACAAGG-3’)[9]由上海生工生物(Sangon)公司合成,PCR所用试剂购于北京鼎国生物公司。其他常用试剂,如CTAB、Tris-HCl、NaCl、EDTA、Tris饱和酚、氯仿和异戊醇等试剂为分析纯或化学纯。
1.2方法
1.2.1培养基配制
PDA培养基主要成分:马铃薯200g/L,葡萄糖20g/L,琼脂粉20g/L。按文献[10]所述方法进行配制。
1.2.2基因组DNA提取
将PDA培养基上28℃培养2d的真菌菌丝体以无菌刮铲刮至预冷的研钵(-80℃过夜)中,快速研磨为粉末,装入1.5mL EP管,并加入800μL 65℃预热的CTAB缓冲液(2% CTAB,100mmol/L pH为8.0的Tris-HCl,1.4mol/L NaCl,20mmol/L EDTA),65℃水浴30min;加入等体积的Tris饱和酚∶氯仿∶异戊醇(25∶24∶1),混匀,12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混匀,12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加-20℃预冷的无水乙醇,混匀并放置-20℃冰箱中30min;12000r/min离心10min,然后倾倒液体,并用预冷的70%乙醇洗涤沉淀(基因组DNA)2次,晾干后加入50μL ddH2O,4℃或-20℃冰箱中贮存备用。
1.2.3ITS序列分析
PCR反应体积为50μL,其体系为5μL 10×Taq Buffer,5μL dNTPs(2mmol/L),1μL Taq (2U/μL),1μL上、下游引物(各10mmol/L),33μL ddH2O,4μL基因组DNA模板。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40s,56℃退火30s,72℃延伸45s,30个循环;72℃延伸10min。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扩增结果。真菌ITS4和ITS5扩增的片段长度为500~700bp,合格的PCR产物送上海生工生物公司测序。序列在NCBI上进行比对,单个靶区域序列比对真菌种属鉴定标准参照文献[11],并采用MEGA6.0软件进行真菌菌群组成分析。
1.2.4测试菌对木材的腐蚀作用
按文献[12]的方法选取马尾松心材(边部内侧与髓心之间颜色较深部分),切割成2cm×2cm×1cm小块状,装入烧杯放入烘箱中(103±2)℃烘至恒重[13],每次称量前将木块放入干燥器中冷却。恒重后称量10g左右的木块分装在规格相同的蓝盖螺纹广口圆瓶中,121℃ 30min灭菌后冷却备用[12,14]。将菌体接种至PDA培养基上培养5~7d,无菌水冲洗菌体后过滤收集菌孢子,并采用血球计数板显微镜下计数,每瓶接种孢子数目为5×107个,用无菌自来水定容至250mL,每菌株6个重复,并设不接菌对照组(CK),28℃培养300d后,除去木块表面真菌,烘干至恒重后测定木块重量,计算木块损失率[13],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真菌的鉴定
真菌ITS4和ITS5扩增片段比对结果如表1所示,结合图1(真菌菌群组成图),将14株真菌鉴定为5个属。其中,F中,犁头霉属(Absidia)为优势菌属,占木材样品真菌总数的69.2%;S中,曲霉属(Aspergillus)为优势菌属,占水样真菌总数的61.1%。F-1和S-1为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F-2和S-8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versicolor),F-3为犁头霉属(Absidiasp.),F-4和S-9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sp.),F-5为烟曲霉菌(Aspergillusfumigatus),S-2为枝孢霉属(Cladosporiumsp.),S-3为土曲霉(Aspergillusterreus),S-4为菌核曲霉(Aspergillussclerotiorum),S-5为Penicilliumgeorgiense,S-6和S-7为踝节霉菌属(Talaromycessp.)的不同种。
表1 F446文物木漆器样品及其水环境中真菌序列比对结果
图1 F446文物木漆器样品及其水环境中真菌菌群组成
2.2真菌对马尾松心材的腐蚀
14株真菌对木材腐蚀试验结果见表2。与对照组CK相比较,F-1(Aspergillusflavus)、F-5(Aspergillusfumigatus)、S-1(Aspergillusflavus)、S-2(Cladosporiumsp.)对马尾松心材的腐蚀率较高,分别为2.77%、2.58%、2.57%和2.66%,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1);F-2(Aspergillusversicolor)和S-7(Talaromycessp.)对马尾松心材的腐蚀率分别为2.56%和2.55%,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真菌对马尾松心材无明显的腐蚀作用(P>0.05)。
表2 真菌对马尾松心材的平均损失率
注:**表示极显著(P<0.01),*表示显著(P<0.05),未标注表示不显著(P>0.05)。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从F和S中分离的真菌共计5个属,分别为曲霉属(Aspergillus)、犁头霉属(Absidia)、踝节霉菌属(Talaromyces)、青霉菌属(Penicillium)和枝孢霉属(Cladosporium)。F中,犁头霉属(Absidia)为优势菌属,分离的菌株ITS序列相似度仅96%,可能为一个新种,且在其保存的水环境中未分离得到,说明分离得到的犁头霉属可能来源于木漆器样品而非保存环境。S中,曲霉属(Aspergillus)为优势菌属,还分离得到青霉菌属(Penicillium)、踝节菌属(Talaromyces)和枝孢霉属(Cladosporium)。青霉、曲霉是空气中常见的微生物,在纸质、纺织及竹木文物病害微生物调查中都曾发现[15~17],由此可见,水样中真菌可能主要来源于保存环境。
F和S中分离的真菌皆为霉菌。霉菌喜好潮湿环境,这也是荆州博物馆暗室水槽中保存的文物木漆器F446(编号F)及保存水环境(S)真菌为霉菌的原因。但是,荆州博物馆保存木漆器的水池深达1m左右,室温常年保持较低水平,池水定期更换,可以有效控制文物木漆器保存环境中的霉菌的繁殖。所以,F和S中分离的真菌数目较少,分别为90CFU/g和5CFU/L[8]。通过对分离的真菌进行腐蚀作用测定,发现曲霉属(Aspergillus)、枝孢霉属(Cladosporium)和踝节霉菌属(Talaromyces)部分菌株对马尾松心材存在腐蚀作用。霉菌主要生长在木质文物表面或近表面,但其菌丝也可沿木材纹孔侵入木质文物内部,通过分泌胞外酶分解一些复杂的有机物,如纤维素、几丁质、蛋白质等,造成文物的破坏。田金英等[18]研究发现大量的霉菌对文物造成巨大的破坏,霉菌包括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枝孢属(Cladosporium)、木霉属(Trichoderma)等多类霉菌,涉及的文物有书画、丝织品、竹木、漆器、壁画等。
本研究中真菌对马尾松心材的损失率最大仅2.77%,属于微损,且文物木漆器保存环境及其自身真菌数目均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说明真菌对文物木漆器F446的腐蚀作用有限。但是,由于木漆器样品及其水环境中存在的真菌主要类别为霉菌,霉菌易产生分生孢子,繁殖力极强,一旦条件适宜,短时间会快速爆发,存在着潜在风险,所以博物馆对木器漆保存环境的控制不可松懈。
[1]李澜.襄阳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出土饱水木漆器保护与修复[J].中国生漆,2012,31(1):9~12.
[2]张璐,姜晓光.吉林帽儿山饱水木质文物的保护研究[J].博物馆研究,2010,112(4):84~89.
[3]陈家昌,黄霞,陈晓琳,等.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的腐蚀病害类型与保护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5,29(6):96~128.
[4]武发思,苏伯民,贺东鹏,等.山西翼城考古发掘现场遗址表面腐蚀真菌的群落组成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24(3):77~83.
[5]武发思,苏伯民,贺东鹏,等.长沙铜官窑谭家坡遗迹馆内优势病害真菌的分子鉴定[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4,26(4):47~53.
[6]Jordan B A.Site characteristics impacting the survival of historic waterlogged wood:A review[J].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2001,47:47~54.
[7]周明,刘秀英,富岩.木材天然耐腐性室内试验标准方法的研究[J].木材工业,1991,5(2):29~32.
[8]范晓丹,雷琼,邱祖明,等.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饱水木漆器微生物种类及数量调查[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15):51~53.
[9]王振华,张建坤,徐家文,等.草莓花枯病原真菌的PCR检测[J].湖北农业科学,2014,(9):2052~2054.
[10]赵斌,何绍江.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1]王璇,李莉,王睿莹,等.常见致病性真菌核糖体RNA基因分子鉴定[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3):138~143.
[12]马星霞,杨忠,蒋明亮,等.《木材天然耐腐性实验室试验方法》的修订研究[J].木材工业,2009,23(3):34~36.
[1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木材含水率测定方法(GB-T1931-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耐久性能第1部分:天然耐腐性实验室试验方法(GB/T13942.1-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5]闫丽,高雅,贾汀.古代书画文物上污染霉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1):78~82.
[16]严淑梅.古代丝织品霉菌的微生物类群调查及其与保存现状的关系[C].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
[17]申艾君,王明道,刘康,等.馆藏竹木漆器类文物污染霉菌类群的鉴定与分析[J].河南科学,2011,29(8):923~926.
[18]田金英,王春蕾.霉菌对文物的影响初探[J].中国博物馆,1999,(1):82~86.
2017-04-14
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开放课题(33110016)。
章俊(1991-),男,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环境微生物研究。通信作者:马立安,malian@yangtzeu.edu.cn。
[引著格式]章俊,雷琼,邱祖明,等.江陵天星观一号楚墓出土饱水木漆器F446中真菌对硬松木的腐蚀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14(18):47~50,60.
Q939.98
A
1673-1409(2017)18-0047-04
[编辑] 余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