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农业水资源平衡分析与农业节水

2017-03-21

节水灌溉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水平衡耗水量项目区

陈 瑶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1816)

0 引 言

农业水资源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因素,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也成为世界各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中国的水资源比较丰富, 2014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 263.9 亿m3,居世界第6位,可谓水资源大国。但由于我国总人口已超过13亿,实际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 998.6 m3,位居世界第110位,属于中度缺水国家(何开为[1],2015)。农业具有复杂的生态和经济系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直接作用于自然资源的农业活动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科技的发展不仅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也使农业项目规划成为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因此农业整体规划对保护农业环境和人类社会自身意义深远。

农业用水由灌溉用水和林牧渔业等用水构成,其中灌溉用水约占91%,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68.7%左右。农业灌溉用水量受到气候、土壤、作物种类、灌溉技术以及耕作类型等因素影响。农业部以“全国农业灌溉用水量”为作为农业水资源开发控制的红线指标,同时以“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农业用水效率的红线指标。2015年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达3 106 万hm2,耕地实际灌溉用水量为5 910 m3/hm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36,与发达国家节水灌溉系数0.7-0.8相比仍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从图1可以看出农业用水在我国总用水结构中比例较大,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农业用水比例已从2000年的68.8%降到了2015年的63.1%,但在实际应用中节水设施利用率不高,制约了农业用水效率的提升。2015年农业总用水量3 851.5 亿m3,平均每年农业水资源有300 亿m3的缺口[2]。

图1 2000-2015年中国用水结构

农用水平衡是指对农业用水的供给和消耗的平衡,其目标是充分利用水资源,有效实现耗水最小化,使项目区域内的可用水资源在农业整理规划下达到区域的耗水需求,维持区域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分配农业用水产权、实施区域内的农业需水及耗水规划、改造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一系列农用水平衡分析规划,可以为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以及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价值。

1 农用水平衡分析

水平衡分析主要从项目区供水能力、地表径流利用系数等分析供水量,需水量则主要从农作物种植自身的视角,如用水灌溉定额、灌溉用水保证率、作物的种植结构以及复种指数等因素去考虑。水资源平衡分析通常以区域水资源配置规划为前提,考虑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综合因素对水资源的影响,分析区域规划中的水资源供需状况,主要包括区域需水量和供水量两方面。水平衡分析主要从项目区供水能力、地表径流利用系数等分析供水量,需水量则主要从农作物种植自身的视角,如用水灌溉定额、灌溉用水保证率、作物的种植结构以及复种指数等因素去考虑。通常供水包括区域中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如土壤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农田水里设施可以有效提高区域内水资源的灌溉利用效率(钱铭杰[3],2007)。水平衡分析的主要理念是基于水资源总量平衡的原理,分析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法、数值计算法、灰色预测方法、时间序列法、水量平衡法、人工神经网络和系统动力学等(Chinh et al.[4], 2009;刘鑫等[5], 2014),按参数分布状况又可分为集中参数和分布参数模型(王少丽等[6], 2000)。很多学者也对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做出了研究,苏琼[7](2009)通过构建社会、经济、水资源和水环境系统的耦合模犁(SD-WQM)分析了三产比例、工业结构内部调整及产业技术提升对流域供需水平衡的影响;许丽[8](2011)运用灰色系统GM(1,1)方法,分别从不同的供水保证率角度对新疆农业水资源短缺情况进行分析并预测了其农业供需水状况及其余缺水程度。刘敏[9](2012)针对西北干旱区农业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灌溉面积变化、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及灌溉方式改变等方面进行节水分析并预测了水平年农业供需水平衡。通常农用水平衡的分析主要采用集中参数模型,即认为区域内有关降水、灌溉渗透率、蒸发消耗等水文、水质参数采用统一数值,文中对于农用水的供给研究主要针对地表水,即降雨形成的来水量,这里暂不考虑地下水。

1.1 农用水的供给分析

1.1.1 水的来源

某区域的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客水),不同的区域水资源的供给来源有所不同。其中过境水(客水)主要由过境河流入或者外地引入,当水资源匮乏时,可以利用,但是由于对过境水(客水)不能有效控制其水质和水源,因此对项目区域内的农作物尤其是有机作物的种植品质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区域内部的水资源,尤其是降雨形成的天然水资源可以充分利用,降雨的集蓄利用,对农业园区的作物品质有重要的影响,如可以利用该区域的可控水源来种植有机农作物。

国外很多国家包括泰国、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印度等主要通过地下蓄水池、屋面雨水收集池、雨水利用工程等来满足农业灌溉和人畜用水;我国的雨水集蓄主要在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应用。包括北京、内蒙古、贵州、甘肃等地主要通过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旱井或水窑、地下水库等来进行雨水的集蓄,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且国内外的雨水集蓄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汉京超[10],2012)。中国西北地区的蒸发量大,所以一般的雨水集蓄以窑、窖、旱井为主,西南地区则以水池、水窖、塘坝为主。对于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中东部地区,尤其是华东地区,雨水集蓄利用主要是以现有或者修建需要的水库、塘坝为主。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05年在小汤山蔬菜生产基地成功示范了雨水灌溉技术,全年收集降雨超过300 m3;其雨水灌溉技术的原理是将雨水集蓄并储存到地下储水窖中,之后用于补给蔬菜生长发育所需的耗水量,耗水量仅为普通灌溉的一半用量,其中雨水灌溉系统包括降雨收集、存储和精准灌溉技术系统(高启程[11],2005)。

1.1.2 来水量的计算

区域农业灌溉用水来源是保证农作物品质的重要前提,也是农业园区规划的重要条件,区域水资源的供给基于先内部后外部的原则,因此本文中区域来水量分析将主要考虑区域内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的内部水资源主要是区域汇水面积上的雨水径流量。汇水面主要以水面和旱地为主,不同汇水面上的雨水径流系数也不同。

(1)对于水面的降雨径流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RQ1=F1·M·T·(1K)

(1)

式中:RQ1为水库的径流量;F为水库或坝塘的汇水面积;M为单位时间平均降雨量;T为降雨历时;K为蒸发系数。

(2)对于区域地面径流而言,可以由不同的集水面经排水沟进入村落或田间的塘坝,可以用下式表示:

RQ2=F2·M·T·φ

(2)

式中:RQ2为园区的地面径流量;F2为园区汇水面积;M为单位时间平均降雨量;T为降雨历时;φ为径流系数;

(3)在不同的汇水面上收集雨水径流,引入水库来调节农业区域的水量平衡。地面径流系数的取值主要受到区域地形、坡度、地表植被、土壤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当地面材料透水率较小、植被较少、地形坡度大、雨水流动快的时候,径流系数较大。农业园区内部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平均径流系数φ′值可按各类地面的面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

φ′=φ1(F2/F)

(3)

式中:φ1为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F1为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F为总汇水面积。

我国排水设计规范中有关径流系数的取值规定见表1。

表1 不同地面的径流系数[12]

1.2 农用水的消耗分析

1.2.1 农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量(陈玉民[13],1995)指作物正常生长发育以及适当的水分和肥力下,农田消耗的水量,主要包括植株蒸腾量与株间土壤蒸发量,以mm或者m3/hm2为计量单位。农田蒸腾还包括植株体的水量,由于其量与植株蒸腾量与株间土壤蒸发量相比很微小,通常小于1%,一般忽略不计。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包括农业相关措施、土壤条件(含水量、质地)、农作物条件(品种、叶面积指数、生育)以及区域的气象条件(大气湿度、温度、辐射等)等;而作物需水量通常作为计算灌溉耗水量、水资源开发规划、农田水资源规律变化以及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项目区域的年降雨量、有效灌溉利用率、灌溉面积等因素都会对农作物需水量产生影响。作物需水量以水汽形式散入大气,无法再利用。降雨量对灌溉区域农作物耗水量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农业本身耗水上,还体现在生态环境上。大气降雨的渗入可以减少农田和生态环境的干渠饮水需求;其次大气降水还能减少灌溉区域的蒸腾量,增加空气湿度,达到农作物耗水量降低的效果 (石建勋[14],2011)。文中区域农用水以农作物的灌溉用水分析为主。

1.2.2 需水量的计算

陈玉民(1995)提出通过以经验值参考作物的蒸发蒸腾量来计算的作物需水量。张祖新[15](1999)在其雨水集蓄利用的报告中对农作物单位面积上的年灌溉用水量则根据灌水定额和灌水次数进行估算,

即:用水量=各次灌水定额 × 灌水次数。

不同的降雨量下农作物的灌水次数不一样,不同季节的粮食作物灌水次数也不一样,可以参照各地的经验数值及具体的粮食作物种植种类来计算各地区的作物需水量。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的规定, 灌溉设计保证率可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来考虑。一般情况下,主要以不同的灌溉保证率为基准来计算或预测各年份的农作物用水量问题,如可以以50%、75%、95%的灌溉保证率作为平水年、偏干年份和枯水年的各种农作物的需水情况。

通过对来水量和用水量的比较,就可以算出保持区域水量平衡的关系。设总的雨水径流量为RQ,水面雨水径流量为RQ1,地面的径流量为RQ2,则在对区域农用水衡量的时候,比较园区内部用水的灌溉用水量IQ与RQ的大小,即RQ与(RQ1+RQ2)的大小。当IQRQ时,说明区域内部的径流量不够,可以通过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或者提高灌溉利用率等其他节水技术来保证农用需水量;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从上游截留以补充区域内部的灌溉用水量。

1.3 案例分析

项目区地处江淮分水岭东南部,区域内水资源自成水系,因此区域内的水库的储水量与项目区域汇水面上的降雨径流量构成项目区域内的总的降雨径流量。项目区年降水800~1 200 mm,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989.4 mm,历史上年最大降水量为1 737 mm(1954年),最小降水量为546 mm(1978年)。

1.3.1 来水量分析

根据相关文献(任国玉[16],2006),以0.03 m2的器皿为基础,长江流域的水面蒸发量为1 413.6 mm。径流系数一般和降雨的历时、降雨强度、平均降雨量有关,按照对于不同径流系数的分类,将项目区内的粮油、蔬菜、经济林果、草地和林地的径流系数设为0.6,其他作为路面或者屋面,径流系数设为0.9。

水面径流量=水面的汇水面积×

年平均降雨量×(1-蒸发系数)

(4)

区域其他径流量=其他汇水面积×

年平均降雨量×径流系数

(5)

项目区的国土面积123.6 km2,境内地表水发育良好,水库众多,有大小水库共13座,水库总面积达1 100 hm2,高效水产养殖水面1 567 hm2,水面总面积26 667 hm2。根据水利工程建设规划,预测各规划水平年保证率分别为P=50%(平水年)、P=75%(偏干年)、P=95%(枯水年)时的降雨量(平水年以项目区平均降雨量989.4 mm计算,偏干年以降雨量800 mm计算,枯水年以最小降雨量546 mm计算)。

根据公式(4)和公式(5),结合项目区的降雨量,可以计算出2010年项目区的降雨量为平水年份项目区的总来水量Q为170 733 748.71 m3,偏干年份项目区的总来水量Q′为138 050 004 m3,枯水年份项目区的总来水量Q″为9 4218 582.9 m3。

1.3.2 用水的分析

根据项目区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区的农用地结构类别主要为粮田、蔬菜、经济林果、水产、草地禽畜、林地6个方面。规划期间,项目区农业将从初级产品生产向第三产业延伸,从而形成5大特色产业:①以大圣牌水芹为特色的高效蔬菜产业;②以雨花茶为代表的特色林果产业;③以富硒大米和有机大米为代表的特色粮油产业;④以水产和家禽为主体的特色高效养殖业。项目区各产业类别的耗水情况主要以平水年的耗水量计算,同时参考各类农作物的每公顷平均耗水量,以同类别农作物平均耗水量最大的为计算基准来测算项目区农业总耗水量情况,并以测算的总耗水量的10%和20%作为偏干年和枯水年的作物总耗水量。禽畜养殖类耗水分析,主要参考《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及区域的行业用水定额,将不同种类的畜禽数量折算为生猪单位,折算比例为60只肉鸡折算为1头猪,1头奶牛折算为10头猪,1头肉牛折算为5头猪。同时借鉴国外畜禽养殖农场的经验,推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养殖方式,防止面源污染。

表2分析了各参考年份项目区农业不同产业类别的总耗水量和年平均耗水量,图2则直观说明了项目区各参考年份的耗水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出项目区的粮油产业耗水量占农业总耗水量的比例最大,远高于其他产业。农业总耗水量各参考年度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对比项目区现有与规划的耗水量,说明项目区的农用水灌溉利用率不高,经过产业规划、节水技术运用和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区在保证作物总量持续增产的情况下总耗水量有效节约,灌溉利用率大大提高,雨水集蓄得到更合理的配置,能够实现区域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表2 项目区农业耗水分析汇总表

注:粮田以稻、麦轮作生产模式,耗水量已含蒸腾系数; 蔬菜以周年种三茬生产模式,设施蔬果的滴灌约节水70%,喷灌约节水40%;禽畜以文中所采用的生猪折算当量为基准,耗水量单位以出栏头数计算。

图2 项目获农业耗水情况汇总图

根据计算的项目区的平水年、偏干年和枯水年的供水量和表2项目区各分析年的耗水量情况,得出了项目区参考年份水资源供需分析汇总表,见表3。

表3 参考年份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汇总表 m3

从表3看出项目区境内不同年型的雨水径流量分别为170 733 748.7、138 050 004、94 218 582.9 m3。项目区农业总体耗水情况是:2010年总需水量为145 380 779 m3;2015年总需水量124 470 617.4 m3;2020年总需水量114 905 687.4 m3。平水年的灌溉保证率下各参考年份内项目区的水资源均有结余,由此说明项目区地区的水资源比较充分,通过现有的水库和坝塘集蓄雨水,平水年份足够区域内的农业灌溉使用。根据偏干年份和枯水年份的农业供需水量分析,2015年均显示缺水的状态,而到2020年偏干年状况也有水量结余,仅在枯水年产生用水短缺的情况,2015年属于产业调整的过渡年份,到完全实现项目区新规划发展后,项目区的灌溉利用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即使在偏干年份也是有足够的内部水资源供给。由于这里对项目区仅考虑的是区域内部的地表水,而没有考虑其他供水,因此可以看出项目区的内部水资源较为充足,且用于灌溉的水质容易控制,能够进行区域的有机农作物生产,实现农业各产业可持续发展。

2 区域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

农业的发展带来农业用水的激增,土地不合理的利用、地下水过度开发、大量水土流失等问题导致现阶段土壤水、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工业化集城镇化发展将更多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引入地表或地下水体中,农业科技的进步又带来大量工业产品如化肥、农药的使用,由此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更加引发农业水资源匮乏与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全国区域的农业用水主要面临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管理性缺水等四种类型引起的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资源性缺水指区域内的水资源供给量不足以满足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工程性缺水指区域内的水利工程由于设备落后导致水利调蓄工程不能将区域年际分布不均匀的降雨量有效利用;水质性缺水指区域内水质污染导致农用水资源供需不足;管理性缺水指农业水资源的使用方式粗放,导致水资源不足与灌溉用水浪费并存的状况。根据《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2015年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6;北京、上海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以上,而云南、西藏不足0.45,区域差异很大。项目区地处江淮分水岭,属于安徽东南部,年均降雨量900~1 000 mm,水量相对充沛,但是该区域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很大。同时该区域受到地形和土壤条件的限制,农作物生产易旱易渍,社会经济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因此区域的农业水资源工程性和管理性缺水矛盾更为突出。

历年来中央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水利工程基础建设,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区域社会经济的欠发达及历史原因,区域内很多的水利工程处于老化失修,损毁严重的状况,且大部分20世纪60-70年代建设的田间的灌溉系统均采用明沟,容易淤积,坍塌,加上粗放的灌排,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也会造成水土流失和部分水体污染(马江萍[17],2016)。同时现存很多的中小型水利工程由于缺乏管理和维护也未能发挥实际作用,导致区域内水利工程的实际调蓄、供水能力及抗灾能力非常薄;而这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水利设施的资金投入不足。基本每个水利工程除了中央投入,都需要省市级政府的资金配套,往往到了市县一级财政吃紧,资金配套难以及时到位。由于农业水利建设的资金项目涉及土地开发整理、新农村建设和标准良田建设等,大量资金投入但是由于缺乏对具体项目的统一规划整合,实际运用到水利工程基础建设上的配套资金不足,加上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的项目,实际水利工程的实施效果很差。近年来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导致大部分青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部分老旧的灌溉设施也缺乏劳动力来运行,先进的现代化设施也未能及时到位,导致大部分水利设施未能有效运行。同时从区域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看,由于农作物生产未能有效实施节水灌溉以及农作物结构的调整,农业用水管理粗放,在非平水年份下区域农作物生产都可能出现农用水短缺的状况。

3 农业节水的应对措施

农用水平衡分析提供了区域农用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是区域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应对农业节水问题的重要基础。对于水资源充足的地区,利用水库或塘坝赋存水资源,在节水灌溉和规模农业前提下为区域提供多样化的产业经营类型;对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在节水技术和雨水集蓄利用的同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择适合地区特征发展的农作物。农业灌溉用水的供需情况分析,实现了未来该农业区域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情况:包括节水技术的使用(农田水利工程和节水灌溉技术)、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3.1 农田水利工程

农业发展规划对于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便是农田水利工程布局,而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则依据水平衡分析。日本为保护生态环境,使用河流作为农业用水来源的同时,严格限制地下水抽取,采用新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如在传统农田水利基础上,把水渠分为灌溉渠和排水沟;铺设管道来防止明渠渗水、漏水(戴明龙[18],2010)。部分农业灌区的水资源相较丰富,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田间工程,灌溉工程设施尚未配套完善,导致很多灌区的水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或者出现有灌无排、复蓄系数低等状况;同时部分灌区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设施管理措施不力,导致很多的灌溉工程的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些属于工程性水资源缺乏;因此可以利用水平衡分析原理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灌区农业规划,对现有的水利设施改造,更新现有的灌溉排水设备,提高项目区水资源灌溉利用率以及复蓄系数,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使灌区的灌溉用水需求得到保证。

3.2 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可以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和蒸发以及提高作物的蒸腾效率,从而提高农业水分利用率(WUE)(许振柱[19],2003),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色列人最早发明灌溉技术,原因之一是该国家严重缺乏水资源,国际的人均水资源边界线为1 700 m3,而以色列的仅达到国际人均水资源警戒线的20.9%;因此水资源匮乏带来的农业经济发展问题使得以色列国家更加关注灌溉技术的发展、灌溉设备的开发以及逐步提高节水灌溉效率。以色列80%以上农业灌溉方式采用的是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使得30年来以色列农业用水稳定在13 亿m3,产量翻了5倍(SITTON[20],2014)。美国也积极将滴灌技术应用到农场灌溉中,其中50%的农场使用喷灌,43%实施地面灌溉;同时美国还有效再利用污水资源:加利福尼亚州 Irvine大农场将处理之后污水用来灌溉和洗车,污水灌溉面积达到1 500 hm2,弗吉尼亚州的Upper Occoquan回用水补给水资源灌溉面积达到7 200 hm2(张宏志[21],2014)。同样日本半数农村兴建了废水处理设施, 废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灌溉农田。近年来我国各省市积极贯彻新发展目标,坚持农业节水,将节水灌溉理念作为农业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2017年初水利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十三五”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对各区域的高效节水灌溉工作提出了全面实施方案。

3.3 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的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规划项目实施对项目区域的农业灌溉用水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农业灌溉用水量则与农作物的产业结构以及各类种植作物的灌溉定额密切相关。实际上大部分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仍然以土地的每公顷平均收益为衡量标准,而较少考虑土地的水资源承载量等因素,导致很多的区域农作物布局与水资源匮乏同时出现的状况。其次复种指数也是农业发展尤其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耕地的复种种类可以有效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每公顷收益,同时也带来由于耕地复种产生的灌溉定额与耕地每公顷平均需水量的问题,因此需要考虑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实际生产布局与灌溉需求的矛盾。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协调农业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不同的农业产业对水量和水质的需要不一样,对所处项目区域水源的净化、污染情况也有很大的差别。在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利工程满足不了区域的农作物需水量要求下,可以根据水平衡分析结果适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区域的总体产业规划、气候和地理特征、作物需水量情况,在确保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种植需水量较少的农作物,实现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4 合理制定农业水价

目前,很多地区存在水平衡分析重视不够、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水价较低,与水资源的边际价值相差较大,采用节水灌溉和雨水集蓄工程的建设成本远高于目前的买水成本。刘一明[22](2011)利用灌溉水价与农户的灌溉用水的边际成本构建灌溉用水的比较静态模型,测算得出农户的灌溉用水的边际成本会随着农户灌溉用水的水价上涨而增加,农户可能会通过采用灌溉效率高的技术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来减少灌溉用水量;具体采用哪种方式来节水,取决于水价及该水价条件下节水技术与调整种植结构带来的边际净收益的比较。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府也明确要求开展水价改革的试点工作,鉴于我国水资源匮乏,而我国的水价长期不能反映水资源缺乏的程度,既阻碍了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农业节水。因此合理水价的制定能够有效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更能有效推广和实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国家的水价制度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提高价格,更主要结合水资源的价值达到节水的目的,水价制定过高则可能导致由于农用水的减少阻碍农民收入的提高及农业发展;水价制定过低则不利于农业节水,反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合理的农业水价是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4 结 语

农用水平衡分析对于区域农业发展与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未来的农用水平衡分析将不仅仅局限于对于水量平衡的分析,随着污染的日益严重,水质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同水质的水源对农用水平衡分析也有着深层次的意义,这也是更深入认识水平衡问题的重要方向。依据国务院环发(2004)98号----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通知以及《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函〔2006〕230号)规定,需要评估农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赵静[23],2011)。从农用水平衡出发,积极探索农用节水的科学途径,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与工程建设,包括田间的渠道防渗与管道输水等节水工程,建立涵盖雨水集蓄与节水灌溉技术的农业节水体系。同时从农业产业价值出发,以水资源供需矛盾为前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降低耗水量高的农作物的种植比例,增加耗水量低的农作物的种植。因此需要科学有效地进行农用水平衡分析,合理规划区域农业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逐步缓解各区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区域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协调。

[1] 何开为,张代青,侯 瑨.基于水足迹理论的云南省农业水资源承载力DEA模型评价[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5,26(4):126-13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5年水资源公报[R]. 2017-01-19.

[3] 钱铭杰,周 伟,何 耀,等.农地整理项目水资源平衡分析方法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8):67-68.

[4] Chinh L V,Hiramatsu K,Harada M,et al. Estimation of water levels in a main drainage canal in a flat low-lying agricultural area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s [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9,96(9):1 332-1 338.

[5] 刘 鑫,王素芬,康 健.区域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4,33(5):320-324.

[6] 王少丽,Randin N.相关分析在水量平衡计算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0,(4):46.

[7] 苏 琼,秦华鹏.产业结构调整对流域供需水平衡及水质改善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9,29(7):767-772.

[8] 许 丽.基于灰色系统模型的阿拉尔垦区农业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及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11):52-54.

[9] 刘 敏,王玉蓉,徐 爽.干旱区农业水资源供需水预测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5):49-51.

[10] 汉京超,刘 燕,高学珑.国内外农村雨水调蓄利用进展综述[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98-101.

[11] 高启臣,许国明.北京市菜田雨水灌溉技术示范成功[J].河南科技(乡村版),2005,(10):45.

[12] 严煦世,刘遂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M]. 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3] 石建勋,刘新荣,王艳芳.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计算灌区农业耗水量的研究[J].工程勘察,2011,(5):42.

[14] 陈玉民,郭国双,王广兴,等.中国主要作物需水量与灌溉[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15] 张祖新.雨水集蓄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16] 任国玉,郭 军.中国水面蒸发量的变化[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1):31-44.

[17] 马江萍.探讨安徽农村水利的发展现状[J].时代农机,2016,43(7):101-102.

[18] 戴明龙,叶莉莉.日本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J].水资源保护,2010,26(1):87-90.

[19] 许振柱,周广胜.农业水分利用率及其对环境和管理活动的响应[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3):294-303.

[20] SITTON D. Development of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Historical and technological aspects[EB/OL]. http:∥mfa.Gov.il/MFA/AboutIsrael/Land/Pages/FO- CuS% 20on% 20Israel - % 20Development% 20of% 20Limited% 20Water% 20Reso. aspx, 2013-09-20.

[21] 张宏志,金飞.美国农业水资源利用与保护[J].世界农业,2014,428(12):130-133.

[22] 刘一明,罗必良.水价政策对农户灌溉用水行为的影响----基于农户行为模型的理论分析[J].数学的认识与实践,2011,41(12):27-32.

[23] 赵 静,李雨萌,杜会英.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探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1):1-5.

猜你喜欢

水平衡耗水量项目区
故城县五角枫耗水特征研究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白条党参耗水规律试验研究
滴灌对苹果和梨树周年耗水规律的影响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基于知识管理的水平衡测试标准体系建设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17 coastal terraces on Fildes Peninsula,King George Island, Antarctica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离子膜烧碱水平衡系统简化计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