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膜下滴灌水稻spad与农艺性状、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2017-03-21赵双玲刘小武李高华张婷婷王永强

节水灌溉 2017年3期
关键词:叶面积高产作物

赵双玲,刘小武,李高华,张婷婷,王永强

(新疆天业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新疆 石河子 832011)

叶绿素(spad)和叶面积指数(LAI)在农业生产中对作物的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spad值在水稻生产中主要是利用spad值间接反映水稻的N素营养状况,肥料调控情况。spad值能快速、简便、较精确、非破坏性地监测植物氮素营养水平并能及时提供追肥所需的信息[1]。大量的研究多根据同一时期的spad值进行N素诊断[2-4]。本试验通过膜下滴灌水稻籽粒灌浆期的spad值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膜下滴灌水稻农业生产氮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水稻叶片是稻株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重要器官,器官,其光合量占全株总光合量的90%以上。LAI是反映作物长势与预报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农学参数[5]。LAI大小影响光合速率的高低,即决定产量的高低。适宜LAI是协调源库关系和各部分器官平衡发展的基础[6-8]。水稻高产群体必须有一个适宜的最大LAI[9-11]。抽穗期适宜的LAI及其结构是水稻高产的主要标志,是协调库源关系和各部器官平衡发展的基础。对水稻抽穗期LAI、产量信息的空间结构性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可以获得田间作物生长、产量形成的变化规律,为有针对性地调控生理性状进而获得水稻的高产优质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运用地理统计学原理,研究膜下滴灌水稻抽穗期LAI与产量信息的空间结构及相关性进行分析。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选用粳稻品种t-43。

1.2 试验方法

(1)实验设计。试验地点为新疆石河子北泉镇天业农业研究所进行,该试验于2014年春季开始进行。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耕作层有机质含量30.97 g/kg,速效氮91.22 mg/kg,速效磷32.05 mg/kg,速效钾341 mg/kg,pH为8.20,总盐1.38 g/kg。

(2)栽培模式与田间管理。试验采用膜下滴灌,一膜两管四行种植模式,膜宽1.15 m,种植幅宽1.4 m。采用机械铺膜机械点种,株距10 cm,播种密度28.5 万穴/hm2,播种后滴出苗水做到一播全苗,田间管理随大田。全生育期灌水量为9 750 m3/hm2,施肥量为N 300 kg/hm2,P2O5202.5 kg/hm2,K2O 45.0 kg/hm2。全生育期无需病虫害防治。

1.3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在试验过程中出苗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穴,分别调查记录水稻的株高、叶片数、分蘖、生育期。成熟后进行室内考种,考种对象为能最终成熟并结穗的品种,指标为穗粒重,空瘪率,成穗率,千粒重及理论产量。

1.4 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Excel和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分析

2.1 膜下滴灌水稻籽粒灌浆期spad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从表1中可以看出,膜下滴灌水稻的产量与株高呈显著或极显著,说明在水稻的灌浆期株高越高,水稻的产量就越高。有效穗与穗长呈显著差异性,说明膜下滴灌水稻的穗长越长,有效穗就越多。实粒数与穗长呈正相关且差异极显著,说明膜下滴灌水稻穗长越长,穗粒数越多,产量就越高,水稻实粒数是水稻产量的主要构成要素,决定水稻产量的高低。空瘪率与穗长呈负相关且差异极显著,水稻的空瘪率与品种、田间管理、水肥、天气状况以及种植密度等有关,本试验的结果是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产生的,所以有据可依。空瘪率与实粒数呈负相关且差异极显著,说明膜下滴灌水稻的是实粒数越高空瘪率就越低,反之就越高。产量与株高、穗长、实粒数呈正相关且差异极显著,说明膜下滴灌水稻株高越高产量就越高,穗长越长产量越高,实粒数越多产量就越高,株高与产量呈正相关且差异极显著,与王雪仁[12]等研究有一定的相同性,即水稻株高在抽穗期前后要注意加强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高度适中,既为高产打下基础,又有利于提高耐倒伏性.同时,在抽穗和齐穗时期,通过利用水肥有望提高最终生物产量 。水稻的株高低于一定程度,很难获得高产,与樊叶杨[13]的结论相同。水稻spad与穗长、穗粒数、产量呈正相关且差异极显著。说明膜下滴灌水稻的spad值越高穗长、穗粒数以及产量就越高,说明合理的调控剑叶的叶色变化,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与杨益花[14]的结论相同。

表1 水稻籽粒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2.2 水稻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统计特征

表2是膜下滴灌水稻各生育阶段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统计特征参数。各个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的变化都不大,属于中等偏弱变异性(Cv≤0.177)。各个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变异性都不是很大,差异不显著。从整个生育期来看,总体叶面积指数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均值为5.1),之后开始逐渐减小。各生育阶段的叶面积指数的偏态系数都接近于零(最大偏离0.248),且均值与中值都非常接近。峰态系数虽与零有一定的偏差,但偏离不大(最大偏离1.665﹤3),符合正态分布。膜下滴灌水稻的产量均值为7 708.65 kg/hm2,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52倍,也属于中等偏弱变异性。膜下滴灌水稻产量的峰态系数(最大偏离1.665﹤3)中值和均值比较接近,因此,可认为近似符合正态分布。产量的偏态系数(Cs=-0.095)属于负偏分配也符合正态分布。

表2 水稻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统计特征

2.3 膜下滴灌水稻LAI与产量信息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从相关性表3分析中得出,产量信息与LAI呈抛物线关系。结实率与LAI呈正相关,与薛亚峰[15]结论相同,相关系数为0.785,相关性显著(查相关系数检验表[16],相关系数大于0.666,小于0.798)。产量与LAI呈正相关,与张林青[17]、贾宝燕[18]、蒋鹏炎[19]、周春和[20]等结论相同。相关系数为0.846,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查相关系数检验表,相关系数大于0.798)。说明抽穗期LAI对产量信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高产水稻群体LAI在适宜的条件下,必须有一个适宜的LAI组成。膜下滴灌水稻抽穗期LAI适宜,有利于水稻的结实率的提高,产量高的增加。水稻抽穗期LAI适宜,阳光充足,群体的生物学产量增大,单位面积的穗粒数增加,产量提高。水稻的LAI群体存在适宜的范围,过大或是过小,都会影响光合速率的发生,产量不同程度的减少;水稻群体生态、生理状况随之恶化,群体质量难以改善。所以水稻抽穗期适宜的LAI对水稻产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表3 膜下滴灌水稻LAI与产量信息相关特性

注:N=9,“*”、“** ” 分别表示相关性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3 结 语

(1)膜下滴灌水稻在籽粒灌浆期spad值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pad与穗长、实粒数、产量呈正相关,且差异极显著;spad与有效穗呈正相关,且差异显著;spad与空瘪率呈负相关,且差异极显著。说明水稻籽粒灌浆期的spad值的大小对水稻的农艺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膜下滴灌水稻各生育期LAI和产量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水稻产量与叶面积指数近似于正态分布。

(3)膜下滴灌水稻LAI与产量信息的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信息与LAI呈抛物线关系;结实率与LAI呈正相关,且差异显著;产量与LAI呈正相关,且差异极显著。说明抽穗期LAI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高产水稻群体存在适宜的LAI。

[1] 贾良良, 陈新平, 张福锁. 作物氮营养诊断的无损测试技术[J]. 世界农业, 2001,(6):36-37.

[2] 王绍华, 曹卫星, 王盛强, 等. 水稻叶色分布特点与氮素营养诊断[J]. 中国农业科学, 2002,(35):1 461-1 466.

[3] 张 恒, 王 珂, 王人潮. 叶绿素计spad-520在水稻氮素营养中的应用[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3,31(2):177- 180.

[4] 李刚华, 丁艳峰, 薛利红, 等. 利用叶绿素计诊断水稻氮素营养和推荐追肥的研究进展[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11(3):412- 415.

[5] 薛利红, 曹卫星, 罗卫红, 等. 光谱植被指数与水稻叶面积指数相关性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04,28(1):47-52.

[6] 凌启鸿,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初论[R]. 南京: 江苏省农林厅, 江苏农学会, 1991.

[7] 杨守仁. 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再论[J]. 中国水稻科学, 1987,1(3):144-153.

[8] 刘贞琦, 不同株型水稻光合特性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1980,3(6):6-10.

[9] 凌启鸿. 作物群体质量[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0] 黄高宝. 作物群体受光结构与作物生产力研究[J]. 作物学杂志, 1999,18(1):59-65.

[11] 杨建昌, 朱庆森, 水稻群体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1992,25(4):7-14.

[12] 王雪仁, 梁康迳, 黄荣华, 等.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穗颖花数和茎秆特性的遗传分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2001,30(1):9-15.

[13] 樊叶杨, 庄杰云, 李 强, 等. 水稻株高QTL 分析及其与产量QTL 的关系[J]. 作物学报, 2001,11(6):915-922.

[14] 杨益花, 李庆魁, 苏祖芳,等. 拔节、抽穗期叶片SPAD值与杂交中籼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J]. 耕作与栽培, 2006,(4):12-13.

[15] 薛亚峰, 周明耀, 徐 英, 等. 水稻叶面积指数及产量信息的空间结构性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05,(8):89-92.

[16] 彭美云.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N].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17] 张林青, 马爱京, 张亚洁. 高产水稻生育前期叶面积指数和群体茎蘖组成及其关系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31(3):320-324.

[18] 贾宝燕, 王伯伦, 王 术, 等. 辽宁省水稻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13):2 516-2 523.

[19] 蒋鹏炎, 洪晓富, 冯来定, 等. 水稻中期群体成穗率与后期群体光合效率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 1994,27(6):8-14.

[20] 周春和, 潘雪彪. 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新品种“武陵粳1号”[J]. 作物学报, 2009,1 035(10):1 851-1 857.

猜你喜欢

叶面积高产作物
作物叶面积测量的研究进展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