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灌溉领域的应用初探
2017-03-21王应海
王 应 海
(北京东方润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91)
1 概 要
农民渴望对自己的土地状态有动态的掌握,从作物的生长状态到可能破坏作物生长的病虫害、风、雨、雪、霜、热、雾霾等,希望对天气数据、GPS数据、土壤细节、种子、化肥和作物保护剂规格等影响农作物及土地的影响因素了如指掌,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每个关键信息的背后都需要对海量信息进行处理。例如,1972-2013年,被登记审定的玉米品种总数为6 291个,在2013年现存的审定玉米品种数为4 882个,只有通过大数据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技术,帮助农民对关键决策做出科学决定:在哪里种植、用什么类型的种子以及预测最佳的播种时间等,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另外,一旦播种完毕,围绕着灌溉、施肥和保护作物的各种决策都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很大程度上受天气的影响。如果农民知道第二天会有大雨,就会决定今天不施肥,因为肥料将会被大雨冲走。知道是否即将下雨也会影响何时灌溉。全世界有70%的淡水资源被用于农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农业用水将会对全球淡水供应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的关注点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用水方面的应用。
2 作物需水量ETc
对于农业用水,作物需水量是农业生产中最为基础的数据。是研究农田水分变化规律、水分资源开发利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分析和计算灌溉用水量等的依据之一。作物需水量是在正常生育状况和最佳水、肥条件下,作物整个生育期中,农田消耗于蒸散的水量。一般以可能蒸散量表示,即为植株蒸腾量与株间土壤蒸发量之和,以mm或m3/hm2计。影响田间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有:气象条件、作物种类、土壤性质和农业措施等。气温高,空气干燥,风速大,作物需水量就大;生长期长、叶面积大、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以及蛋白质或油脂含量高的作物需水量就大。
作物不同发育期的需水量差别很大。一般在整个生育期中,前期小,中期达最高峰,后期又减少。生殖生长时期,往往是需水临界期。如禾谷类作物的孕穗期,对缺水最为敏感,此期缺水,对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常造成大幅度减产。
确定作物需水量的基本方法有水量平衡法和能量平衡法。前者可用简测法、坑测法和田测法;后者测定项目有净辐射量、乱流热通量、土壤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等。在资料短缺时常采用彭曼公式等经验或半经验方法估计可能蒸散量。但是,上述方法均依赖于科研的方式和手段,需要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不能够自动化的生成作物需水量数据用于指导生产。
从1990年5月专家咨询(Expert Consultation)会议后,FAO Penman-Monteith 方法现被推荐为定义和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ET0)的标准方法。标准条件下的作物需水量ETc可通过Kc确定,即:
ETc=ET0Kc
需要实现自动化的测报作物需水量ETc,需要实现自动化的测报参考蒸发蒸腾量(ET0)及作物系数Kc。
3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测报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
2016年5月,insentek公司首次公布了其覆盖全中国、1 km精度、具备1981年1月1日到当日,共历时36年具体到天的参考蒸发蒸腾量(ET0)大数据平台,该平台同时还提供了预测未来7日的参考蒸发蒸腾量(ET0)数值服务。
参考蒸发蒸腾量ET0,顾名思义,它是一个参考值,是蒸发蒸腾量的参考、参照值。蒸发蒸腾是地球水循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水分从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土壤中水分汽化进入大气的过程叫做蒸发,合称蒸发蒸腾。由于组成植物体中的水分与蒸发蒸腾所消耗的水分相比微乎其微,因此,可以认为植株的需水量就等于植株蒸腾量和棵间土壤蒸发量之和。与蒸发蒸腾量相关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气象因素;作物因素(作物的叶面指数、种植模式、土壤环境等)。
气象因素具有大范围内近似一致的特点,国际上一般认为一台气象站可代表10×10 km2范围的气象因素。同时,结合气象遥感卫星、地面气象雷达等现代科技,人们对气象因素的掌握具备了高密度、全覆盖性、准确性、预测性等特点。
利用气象因素的这些特点,对作物需水量的估算可以分为以下两步去完成:
第一步,考虑气象因素对植物需水量的影响,计算出参考蒸发蒸腾量(简称:ET0);
第二步,考虑作物相关的影响因素,对参考蒸发蒸腾量进行调整或修正,修正系数称之为作物系数Kc,即,ETc=ET0×Kc,完成对植物需水量的估算。
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将参考蒸发蒸腾量ET0定义为:“一种假想参照作物冠层的蒸发蒸腾量,假想作物的高度为0.12 m,固定的冠层阻力为 70 s/m,反射率为 0.23,非常类似于表面开阔、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覆盖地面而不缺水的绿色草地的蒸发蒸腾量”。并且推荐彭曼公式为标准计算公式。
通过这个定义,一方面,把作物、土壤对植物需水量影响因素做了统一的约定,把气象因素作为影响植物需水量的主要变量;另一方面,定义规定了参考作物的生长状态非常美好,但是在生产实际中时常不具备完好的外界条件,因此,参考蒸发蒸腾量ET0表达的是参考的潜在蒸发蒸腾量。
对于ET0的计算,世界上公认理论上最严密,实用上最方便,计算精度最高的公式是彭曼公式。下面阐述了不同时段(从小时到月)ET0的计算方法。FAO Penman-Monteith方程如下:
(1)
式中:ET0为参考腾发量,mm/d;Rn为作物表面净辐射,MJ/(m2·d);G为土壤热通量密度,MJ/(m2·d);T为2 m高处气温,℃;u2为2 m高处风速,m/s;es为饱和水气压,kPa;ea为实际水气压,kPa;es-ea为饱和水气压差,kPa;Δ为水气压曲线斜率,kPa/℃;γ为湿度计常数,kPa/℃。
由于insentek公司提供1 km精度的ET0数据,而两台气象站的间隔远大于1 km,因此,需要海量的地理信息数据、遥感卫星数据及模型对气象站之间的气象数据进行模拟处理,计算出FAO Penman-Monteith方程所需要的参数。另外,insentek公司鼓励用户直接使用“天圻”智慧型全电子免维护型气象站自动获得当地ET0数据。
4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测报作物系数Kc
Kc是参考蒸发蒸腾量ET0和作物需水量ETc的比值,ETc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获得。使用大型蒸渗仪可以获得ETc数据,但实验成本太高。基于智能管式多深度土壤水分传感器监测到的海量土壤水分大数据、insentek公司采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技术,将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信息和知识挖掘出来,人工智能自动获得作物ETc数据。
例如,“智墒ET100”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从地表到地下1 m深,间隔10 cm共10个土层的含水量变化动态。通过对作物耗水状态的智能识别,部署在云端的程序可以自动找出并计算出符合作物需水量ETc概念、定义的数值。
智能程序进行数据挖掘的前提是实时获得传感器产生的海量数据。
以“智墒ET100”为例:
如果每间隔1 h采集一次数据,1天24 h可以采集到24×10土层=240个土壤水分数据,1年365 d可以采集到240×365=87 600条土壤水分数据。同时,“智墒ET100”可以根据土壤水分的变化动态,如识别到正在发生灌溉或降雨,则智能自动加密数据采集间隔,最密可以每间隔5 min采集一次数据。因此,一台“智墒ET100”工作一年可采集到近10万条连续变化的水分数据。
如果采用人工取土烘干的土壤水分数据获得方式,假设一个人工作一天可以获得45个烘干取土数据,则一台“智墒ET100”一年测量产生的数据需要一个人工作约8年才可以获得。同时,以3台土壤烘干箱1.5KW功率连续工作计算,将约消耗约8 万kWh的电能。
另外,云端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处理,使得智墒能够自动识别植物活动根系深度及分布比例,自动识别农作物是否缺水胁迫,进而可按天计算出土壤储水量、农作物的实际蒸发蒸腾量ET。
结合用户提供的作物类型数据,作物生长状态,云端判断作物耗水状态后,智墒可以计算出具备地理位置信息的作物理想耗水量ET值,即视为作物在当前状态下的需水量ETC数值。根据智墒的GPS定位数据,数据平台自动获得所在位置的考蒸发蒸腾量ET0数据。由此,自动化计算出农作物在当前生长阶段当前位置环境下作物系数Kc。
5 大数据形成全生育期作物系数Kc曲线,自动化测报作物需水量
如图1,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即使在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推荐方案中,也仅常常把作物全生育期的作物系数Kc划分为Kcini、Kcmid和Kcend三个阶段。基于上述作物系数KC可自动获得的实现,insentek公司实现了连续的,有大量数据支撑的Kc数值曲线。由于作物系数Kc数值的大量丰富,为发现反应作物特性作物系数KC背后的更多、更稳定规律提供了可能。
6 构建地图式分布全生育期动态作物系数Kc数据库
结合作物分布图,构建地图式分布全生育期动态作物系数Kc数据库。用户确认选择自己的作物类型后,系统通过用户提供的位置信息,自动为用户匹配推荐采用的作物系数Kc,基于1 km精度,提供36年历史到天数据、同时提供预测未来15 d的参考蒸发蒸腾量ET0数据平台,实现自动化实时测报作物日需水量。如图2为某区域的作物连续3 a的作物系数KC图,如图3,通过大数据累计的KC及ET0数据得到的中国各区域作物需水量图。
图2 连续3 a的作物系数Kc图
图3 基于作物系数Kc与ET0数据的中国作物需水量图
7 数据接入智能灌溉控制器,基于传感器数据实现灌溉闭环自动控制
科学灌溉必须要实现闭环控制。Insentek公司研发生产的I2EG生态智能网关,基于智墒提供的土壤环境及作物状态信息,天圻提供的气象数据信息,E生态数据平台的人工智能数据处理结果,综合灌溉系统的基础数据、精准天气预报、作物耗水历史记录及耗水趋势模型,智能作出灌溉决策。见图4、图5。
图4 降雨量及ET0预测数据
图5 自动计算储水量、蓄水潜力
8 结 语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带来了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本文就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灌溉相关领域的几个应用情况做了介绍。但这一切的根本前提是:拥有海量、可靠的技术数据。这些数据应该由性能可靠的传感器实时采集获得。
[1] 张建军. 土壤水分变化与灌溉量预报[J]. 现代农业科学,2009,16(5).
[2] 雷志栋. 土壤水研究进展评述[J]. 水科学进展,1999,10(3).
[3] 侍克斌,门 旗. 新疆和田地区棉花优化灌溉制度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2013,32(3).
[4] 王新等. T-ET函数法作物需水规律和灌溉制度模型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