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
2017-03-21马颖硕
马颖硕
儿童钢琴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现时儿童钢琴教学所凸显出来的问题多种多样,最为主要的问题还是儿童缺乏学习钢琴的兴趣。音乐教育中,钢琴学习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解决儿童钢琴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从专业老师的培养,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内容的选择,严格控制教学过程这四个方向着手。具体的应对策略,要从教学情感与教学方法两个方向着手。儿童学习钢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教学中不能本末倒置地一味追求教学效果,要帮助儿童先培养起对钢琴学习的兴趣。
一、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提升途径探析
(一)专业儿童钢琴老师的培养
健全师资力量是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学习钢琴人数的不断增加,对钢琴专业的教师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应选择正规的音乐培训机构及专业教师,引导学生以钢琴考级为过程,一方面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了解中西钢琴文化,一方面体验考级的艺术过程,获得更高层次面艺术表现的精神收获。要不定期举行教师培训讲座、教师音乐会、交流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发挥着很好的作用。而教师在教授钢琴考级曲目的同时,应不断尝试添加新的教材,学习各种风格的乐曲。
(二)建立适合儿童的钢琴教学体系
整体性的创新也应该是教学目标的创新,或者是教学目标上的重新定位。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家长为了让孩子能上一个好一点的学校,不惜牺牲孩子休息时间,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让孩子学习钢琴,以保证能有一技之长增加其孩子升学时的砝码,家长的心理我们可以理解,但这种做法无疑会影响孩子的幸福健康成长。在功利心态的影响下,儿童钢琴教学中始终坚持以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为目标,以考取更高的等级为教学目标。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要想让儿童钢琴教学目标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就要摒弃以演奏技巧为核心的教学思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倡导儿童音乐感受力及情感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思路。社会各界人士应该充分认识到儿童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应以其文化艺术素养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为最后目标,在这种目标的引导下进行教学,儿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钢琴有所认识和学习。
(三)更新儿童钢琴教学内容
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使用国外的儿童钢琴教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钢琴事业的进步。致力于通过钢琴教学让孩子感受到一段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这里谈到的具有中国特色并不是完全排斥国外的教材,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合我们的东西我们就要奉行拿来主义,在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地追求探索和创新,这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但是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相信我们将一定会在不断的前进中取得胜利。要培养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有赖于学习动机,但并不能等同于学习动机。有一个科学的练习目标,让孩子可以适时感受自己的进步,这不仅对学习动机的保持有好处,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目标不可抽象,这样孩子对学习会疲劳,对学习成果也不会产生满足感。要做到客观的评价及鼓励。孩子在练琴过程中享受体验有梯度的进步,合理的梯度让他们感觉练琴并不困难,兴趣也就慢慢产生。
(四)教学过程中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在以往传统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动的地位,过多地进行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只是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知识接受的容器,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在新形势下,如何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是我们当前面临的课题。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情况下,往往并没有就此而停下来,他们热衷于弹奏自己喜欢的歌曲,常常是弹得津津有味。这就是兴趣的缘故,兴趣是人们开始尝试并坚持做某一件事的前提和基础,兴趣是人们长时间从事某项工作的动力,兴趣是人们的创造潜能得以发挥的诱因。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基础上弹奏自己喜欢的歌曲就是兴趣的表现,这只是一种微弱的兴趣,如果教师及家长只是一味反对就可能扼杀其对钢琴的喜爱,教师和家长在发现学生的这种表现时應合理引导,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歌曲和作品,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曲目上提升自己演奏技巧,通过弹奏技能与即兴伴奏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奥尔夫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儿童的积极参与性,在调动儿童积极性的前提下注重其音乐的体验和创作能力的拓展。教学过程中的即兴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有利于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在儿童这个年龄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关注儿童做好做不好的问题,而是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儿童做不做的问题,只要他们去做了,即使做得不好,我们也要去鼓励他。
因此,在今后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穿插一些他们喜欢的曲目,通过即兴伴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即兴伴奏是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和自我创造能力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儿童大胆地尝试创造性的伴奏和演奏。
兴趣的产生源自于学习动机,那么兴趣的培养就不仅仅有赖于学习动机,还取决于学习效果。培养儿童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兴趣才能得以维持。我们做任何事,当得到别人的赞赏,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了。成就感的累积会培养自信,自信的确立会让学习动力增强,学习动机提升。这是一个良性的往复过程。
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懂得去发现孩子的进步。不仅自己要懂得,还要传达给孩子,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不要吝啬鼓励和赞美,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因为他们是孩子。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非常重要,只有师生间建立了完全的信任,老师的教导才能百分百地影响孩子。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孩子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甚至对老师的赞美也无动于衷,这样教与学就孤立存在了,不能相得益彰,孩子兴趣上不来,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二、儿童钢琴教学兴趣提升的策略
钢琴学习是钢琴教学的主体部分,钢琴在音乐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学好钢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好钢琴更加有难度。在钢琴教学中,为求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教学形式要人性化,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学手段因老师而异,每个老师都有着不同的资质,对钢琴也有着不同的认识,那么在钢琴教学中手段可以交流,但交流的手段不能求共通化。如果钢琴教学是一座桥梁的话,那么形式为桥基,手段则是骨架,方法就是材料了。我们先探讨形式人性化的问题。
(一)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很多老师将钢琴教学当作是一门技艺的传授,认为严格的教学环境,高强度的练习就能出好成绩。不得不承认,勤能补拙,练得多自然钢琴演奏水准不同凡响。但是如此理性的教学形式,忽视人.性的存在是不可取的。这也就解释了有很多学生钢琴水准极高却表示对钢琴并不热爱,又或是有些学生很有天分却始终无法突破瓶颈,达到更高的层次。繁重的学习任务形成的重压已经严重损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而面对刚刚接触钢琴的儿童,这个问题就更加明显,学习钢琴不久便不明原因的放弃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有赖于情感教育了。
首先,钢琴学习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学习之外,道德培养、审美取向、人际交往等等都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将钢琴的情感教育只作为鋼琴学习的工具,而是要将这上升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钢琴教学陶冶儿童的情操,在美的氛围中享受学习;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儿童正确面对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儿童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钢琴的价值。
另外,社会高速发展,信息已经成为头等重要的成功元素。开放的环境,学生可以获得巨量的信息。在钢琴教学中,老师要懂得正确利用信息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利用信息引导学习,来装点学生的生活。信息多元化也带来负面效应,应当让学生有屏蔽虚假信息的能力。通过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发展美,追求美的精神,助力儿童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这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现在音乐影响了他们的成长,成长后的他们因为健康所以乐于享受音乐,乐于创作健康的音乐,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其实对于钢琴教学形式的探讨这只是浅尝辄止,只是这个方面往往被教师们忽视才着重提出来。再来交流一下儿童钢琴教学的方法。
(二)儿童钢琴教学方法应当多元化
钢琴教学中,教师遇到的学生水平、资质各有不同,尤其是儿童钢琴教学,如何让孩子接受钢琴,喜欢钢琴并长久地保持兴趣,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课题。这不仅考量老师对儿童心理的把握,也考验老师发现俊才的眼光。对于儿童学习钢琴的不同表现,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多元化的选择。
儿童钢琴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用不同的方法给予最正确的教导。具体体现在对儿童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是单纯提高综合素质而接受钢琴教学,还是未来有可能向音乐专业发展。
一个好的老师仅仅负责任是不够的,钢琴教学初期的游戏导人,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做不到互动的。随着钢琴学习的深入,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复杂的情况下学琴状态的调整有赖于老师的指导,而这种状态是需要师生共同营造的。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才能准确地对症下药,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不至于受到影响。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钢琴是传递情感的工具。当钢琴教学上升到情感交流的层面,体验不同的演奏技巧,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老师的教导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只有交流,用音乐作为语言来交流才能将学生带进音乐世界新天地。情感教学源自于钢琴教学之始,并贯穿教学整个过程,养就健全音乐情感的学生才能成为灵魂演奏家。
三、结语
总的来说,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在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减少他们的压力,尽可能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钢琴首先就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喜欢钢琴,对学习钢琴有兴趣,这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和在生活中激发儿童的兴趣,让他们受到音乐的启迪,积极快乐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