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自然材料的有效利用

2017-03-21薛小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表象想象探究

薛小娟

《纲要》明确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视大自然为“活的思想的发源地”“取不尽的活水源头”,主张在“蓝天下的学校”中开展儿童教育活动。确实,大自然的一朵小花、一片叶子、一根树枝、一块石头……都是幼儿认识、探索和欣赏活动的天然凭借,也是他们进行操作和创造活动的天然材料。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自然材料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一、利用自然材料。激发幼儿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行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对幼儿来说,认知上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往往反映出幼儿的探究品质和潜在的创造精神,是幼儿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表现。

1.诱发幼儿好奇心

材料是激发幼儿好奇心的载体。大自然中色彩斑斓的动物羽毛,形态各异的贝壳,品种繁多的植物根、茎、叶、果实等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依据幼儿的现实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需要,在材料的选择上体现以新激奇、以趣激奇、以景激奇、以情激奇的基本要求,适宜的材料是引起幼儿注意的凭借,是激发幼儿好奇心的手段。

2.引发幼儿思考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启发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促进幼儿好奇心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如在“玩泥巴”活动中,刚开始孩子们每人拿了一块泥土,有的敲敲打打,有的涂涂画画,还有的在寻找合适的土块组合成各种形状……可如何将这些泥块变软呢?用水泡。可大泥块在水里浸泡了半天也没用,怎么办?有孩子提议找一些树枝、积木、小铲子等先敲碎,泥是碎了,可是怎样从已敲碎的泥土中清除杂质呢?用篮子晃一晃,用小筐抖一抖,用窗纱来回筛。在筛的过程中孩子又发现:用筐来回颠动很容易将泥土撒出来,于是,他们想到将两个小筐对扣来回摇动。而使用窗纱的孩子则发现靠自己一个人很难完成筛土动作,必须寻找同伴共同完成。

可见,在“玩泥巴”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问题,也解决了问题,既有了对泥土特性的感知体验,也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二、利用自然材料,发展幼儿探究力

探究力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观察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主动学习能力。对幼儿来说,材料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刺激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又最能引起幼儿的主动探究。

1.诱发幼儿探究欲望,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大自然中有形态各异的河蚌、成熟的麦穗、新鲜的蔬菜;有成熟的玉米、鲜嫩的莲藕;有各种水果、蟹壳……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我们要有所选择地运用自然材料,要从材料的安全性、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性、与现象相互关系性等多种角度考虑,注重来源于周围的生活和大自然,让幼儿体验探究活动就在身边,使幼儿对所关注的事物产生疑问,提出问题。

2.引导幼儿探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幼儿对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欲望时,大胆地尝试探究,教师不仅要保护、保持幼儿探究的热情,还要引导幼儿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知识和经验。探究与分享讨论是这个过程中两个主要的手段,二者之间应呈螺旋式交替上升的形式,促使幼儿在实践中尋找答案,并相互解决问题。

3.保持幼儿探究的热情,强化探究的欲望

激发、培养幼儿的探究力不可能是在一两次的探究活动中完成的。对教师来说探究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幼儿探究精神的保持,可以通过设疑、迁移等形式将活动中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行为延伸到活动之外,使其逐渐成为幼儿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如在活动比粗细、长短,比大小后教师投放了规格不一的材料,如长长短短的树枝、麦管;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形状各异的树叶、贝壳等,让幼儿能不受材料规格影响比粗细,同时教师还投放了毛线,让幼儿再思考、探索,再尝试如何使粗的毛线变细,细的毛线变粗,以引起孩子再操作再考虑再探索。

三、利用自然材料,培养幼儿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材料是幼儿进行想象活动极其重要的物质支柱,是形成发展幼儿想象的重要条件。

1.呈现自然材料,引发幼儿想象

孩子们往往对多变的云彩、躲在草丛的小昆虫、被扔掉的一只会发出响声的破罐子等等,都要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孩子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是培养想象力最基本的条件。在培养幼儿想象力的过程中,我们及时捕捉孩子感兴趣的材料,作为想象源,激发孩子想象的欲望。根据不同的情形,运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如由教师直接呈现想象源,使幼儿以最快的时间进入想象的境界;由幼儿自己提供想象源,这种形式在自主性活动中会频繁发生,幼儿常会由于材料的改变和重新组合而变换想象的内容。此外,通过现代教育手段提供想象源也越来越多地被带进活动中。

2.创设想象空间,激活幼儿表象

当幼儿积极主动地进入想象的思维状态时,教师充分利用材料激活幼儿记忆表象,使之在幼儿头脑中得到重视,内化为幼儿的创造需要,从而使幼儿产生创造新事物的动机和兴趣。激活幼儿的表象,可以通过语言提示、动作感知等方法。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语言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幼儿能够利用原有表象的组合和改造构建新的表象,引发创造想象。

3.观察活动过程,检测幼儿想象结果

展示、检测幼儿的想象能够使幼儿的想象从“无序”进入“有序”,由“狭窄”转向“宽广”,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不断提升想象的层次,发展想象的能力。如在“可爱的小鸡”活动中,幼儿找来土豆、生姜、萝卜、西红柿等,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小鸡。活动中,幼儿面对自然材料,有意识地展开联想。这样既能让幼儿与原材料充分接触,了解材料的特性,引发联想,又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猜你喜欢

表象想象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快乐的想象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