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幼儿在晨间律动中的锻炼热情
2017-03-21邱凤香
邱凤香
幼儿园的户外锻炼中,晨间律动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天的“必修课”。《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健康体魄层面来说,晨间律动能发展幼儿大肌肉动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素质,还能增强机体对大脑供氧的能力、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力,为开展智力活动准备良好的生理条件。
从艺术情感层面来说,可以使幼儿在双人、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出团队合作和相互配合的意識,也能使其具有乐观积极的精神,晨间律动能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促进幼儿自我个性发展和同伴间的友好合作交往,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一、教师在组织晨间律动时常见的误区分析
1.形式注重表演性,忽视参与性
孩子们按老师的安排站好列队,随着律动音乐,机械地模仿教师编排好的一组组舞蹈动作,每一举手、每一投足都是在学习“摆”老师的动作,他们参与的仅仅是手和脚,这是被动的学习,和幼儿主动学习是相违背的。
2.动作注重统一性,忽视层次性
晨间律动的音乐是相对固定的,更换的频率低,一般会以学期为更换周期,参与律动的对象(幼儿)却是固定的。老师们在编排晨间律动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幼儿所处的年龄段,忽略幼儿的能力水平,还会出现一整个学期都是同一套动作的现象。或者是面对小班的幼儿,跳的却是适合中班、甚至大班幼儿能力的“高难度”律动动作。
3.组织体现随意性,缺乏系统性
老师们在带领律动时,动作顺序不够严谨,太随意。动作内容没有系统性,这让孩子们很难进入到老师的动作结构、动作规律、动作系统中来,往往是前一组动作还没有做好,老师又更换到下一组动作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学习能力始终处于一种“疲于奔命”的“够不着”状态。
4.指导体现主观性,缺乏趣味性
编排的律动内容没有主题,过多地体现老师的特长与喜好,不考虑各年龄段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另外教师的情绪没有进入“角色”,身、形、神的感染力不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孩子们的情绪没有被调动起来,也很难进入到音乐和律动的世界中来。
二、合理编排晨间律动,点燃幼儿的参与热情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甄选合适的律动音乐
在选取音乐时,应考虑小、中、大班不同的年龄特点。给小班幼儿用的晨间律动音乐,可以由教师提供几首曲子,让孩子们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律动音乐,其旋律以中速、节奏明快、乐句清晰为宜。对于中班幼儿,老师应该鼓励他们推荐自己喜欢的音乐,老师也可以向幼儿介绍几个备选音乐,最后确定曲子,所选用的音乐篇幅不宜过长,同样要求欢快明亮、乐句清晰易辨为宜。给大班幼儿用的律动音乐,乐曲的形式应多样化一些,如民族音乐、外国音乐等。所选用的音乐来自于幼儿,他们很容易地就能投入到音乐的情绪当中去。
2.根据幼儿能力差异,编排恰当的基础动作
在编排晨间律动时,应考虑到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舞蹈基础、动作协调性的差异等因素。
在编排小班的晨间律动时,应以幼儿熟悉的可爱的动物形象为参照物,简单易学,趣味性强,还可以编入一些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动作,给这些动作节奏化、规律化,能让小班幼儿体会到动作的有趣和优美,从而调动起积极的情绪。在编排中班幼儿的晨间律动时,动作的转换和变化频率相对小班幼儿来说,应稍微快一些,可以逐步过渡到有脚步变化以及一些交往性的动作等。在编排大班幼儿的晨间律动时,可以在动作、队形、创编整理、节奏变化等方面来考虑。动作既要丰富多变但仍应有一定的规律,还要有队形的变化,让幼儿知道自己在结伴舞蹈时的位置,在小集体中的点位,有初步的空间感。
3.根据幼儿学习需求,给予适度的创作空间
幼儿对律动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和表现能力,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老师带领方式的影响,因此老师的合理语言、准确动作和积极情绪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语言。特别是在带领小班幼儿进行晨间律动时,语言的提示显得尤为重要。语言的提示能暗示幼儿接下来该换什么动作了,还能帮助幼儿准确地掌握音乐的节拍,如“小鸭去捉鱼,一条、两条、三条、四条”等。还有,在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时,语言的提示往往能降低难度,使幼儿容易操作。如“滴里滴里滴里里,滴里滴里里”是一个重复乐句,老师可以语言提示“小鸟边飞边唱”,幼儿就很容易地就能做出相应动作了。
互动。在带领中、大班幼儿进行律动时,师幼的动作互动、动作方向的呼应,都能让幼儿体会到趣味性的同时,有效地带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如洒水和喝水、高低位置轮流等,这样的互动能增进师生间的友好之情。
情绪。老师不仅要调动自身的情绪,还要通过自身的积极情绪感染幼儿,调动幼儿的情绪。老师应全身心地投入到律动音乐中,体态稍夸张、有激情,动作准确、到位,力度合适,同时配合语言、动作、表情、空间位置的移动暗示和明示幼儿,并通过眼神和幼儿进行情感交流。
留白。晨间律动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点如约而至,这样容易让幼儿产生一种学习疲劳。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给律动“加点料”,刺激幼儿的参与热情。“留白”是一种最好刺激方式,也就是给幼儿自我创作的空间。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学到的或自己创编的动作,运用到律动中来。
精心合理地编排好晨间律动,让它活起来,让它发挥应有的教育价值,使每位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