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自我反思提升专业素质
2017-03-21戴扣往
戴扣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面临着巨大的角色转换任务。如何适应新课程发展,落实新课程理念,成为一名创造性的反思性实践者和行动研究者,更好地实现专业成长?
一、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
教师的教育信念决定着教师工作和生命的质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在学校全部教育现象极其复杂的关系中,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教育事业是一曲爱心赞歌,是需要付出的。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就如一块尚未进行雕磨的玉,老师作为学生思想上重要的启蒙人,如何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渐脱落思想的“尘垢”,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美玉,这是需要信念来支撑的,美国教育家库姆斯在经过多年研究以后就曾指出,一位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具备了作为教师个人行为准则的信念结构。在中国的语言环境中,教师被喻为蜡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一片叶子,尽其一生,护着花蕾,即便化作春泥护花也无怨。蜡炬也好,春蚕也好,叶子也罢,其核心就是奉献,是无私的奉献精神,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一种甘于奉献的信念,才能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才能懂得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所说的“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生命,生命的意义在于献身”的境界,才能言说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二、要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个体语文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语文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持续过程。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拥有丰富渊博的知识和完善的知识体系。一般而言,教师的知识体系应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和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主要包括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学生成绩评定的知识;实践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是陶冶人文精神、丰富人的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质的知识。可以想见,一个人要拥有这样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我看来,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是一个好的阅读者,他能够以书为友,以书为伴,在古今中外的著作中汲取营养,温故而知新,厚积而薄发,让自己成为知识长河中的一泓活水,这样,个人的专业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
三、在教学中不断自我反思。提升专业素质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当教师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自我反思的方式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师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反思应当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的一部分。“将自身置身于研究之中,把课堂作为研究现场,把每一次教学交往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在问题的寻找与问题答案的索解中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重新认识教学的取向与实施方式。”这是一位教育前辈的箴言,也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四、重视专业引领对个人成长的促进
专业引领在教师的个人成长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以为,专业引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上的引领、指导,在教师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困惑,总有迷惘,这些问题对于教师个人而言,是不容易解决的,即使是教学科研氛围很好的学校,对于同一群体而言,长期的同质化研究也容易导致低水平的重复,不容易形成突破,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专家,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比如我们学校,定期派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我个人也荣幸得到了多次学习的机会,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以后,多有茅塞顿开之感,一些困扰自己多时的问题,便有了解决的办法。二是思想上的引领,在我看来,光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思考: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的目標是什么?这时,专业人员的成长经历,会给我们很多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说,专业引领更是一种人生的影响,一种自觉的唤醒,当我们从专业人员的身上得到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思想上的启迪,我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