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7-03-21武以洋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武以洋

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品德与社会的课程设置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课程内容中设计关于学生成长的相关知识内容来让学生得以在学习活动中提升对社会生活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让教学活动本身的思想价值能够成为学生三观形成的构成要素,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借助于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分析寻求更为科学的教学策略,以此为教学活动本身提供参考建议。

小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这也就要求了教学活动本身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发展,使得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所需,让书本内容得以进行拓展与完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实践活动需要引导学生提高对社会的认知与了解,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带动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为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增强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的实效性,促使学生得以在一个更为适宜的教学环境中,增强学习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兴趣。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展开的基础

就小学生的生理特征来说,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为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中,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将学习活动作为主动参与的对象,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更好的学习状态,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得以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教学课堂的参与主体。比如,在对诚信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首先对其有一个大致了解,之后再让学生将自己的认知观点提炼与展示,然后再结合于对问题内容的分析让学生将自我的认知观点完善与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以此确保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能够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另一方面,教师需要让教学内容本身所涉及的教学问题可以成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围绕中心点,引导学生能够在明确的学习任务下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教學目标的合理设置给教学带来了更强大的保证

1.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师需要首先对知识内容进行准确的认知,然后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将教学方法与教学科学性相结合,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从实际需求出发提高教学活动开展效率。在这个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应当是学生本身认可范围之内的,只有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才能让学生得以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身表现还需教师本身加强重视。不同的课程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会存在差异性的地方,教学课程的内容设计需要在科学的目标影响下确保教学实际与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让教学活动本身能够具有针对性,以此增强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

3.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一系列的教学任务。为此,教师应当为学生设计出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实现自我的成长。

三、设计精巧的教学课程使得教学拥有更好的环境和氛围

1.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合理的设计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保障。同时,教学活动本身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教学互动得以将学生的情况表现出来,为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提供实践参考建议,进而增强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

2.提高对学生特点的认知,以此带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让教学课程能够成为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更为丰富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得以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参与性与投入度,实现对学习方式的科学选择,进而提高自我的学习成效。

四、让品德与社会的课堂融入生活由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定位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认知,其不仅仅是对教学课表的认知,还需将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使得课外组织活动能够增强实践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将社会调查与社会调研相结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认知社会现象,确保学生可以真正意义上地走出教室,认知外面的世界,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道德认知标准,培养学生更强的社会适应力。

五、采用有效模式多角度展开教学

1.激情与说理相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运用,让品德与社会课程得以更好地开展。同时,注重于对自身教学激情的展示,让学生可以多角度地认知书本知识内容,提高直观感受成效,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为学生创设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知是非问题。当然,这样的模式本身需要更强的带人性,否则学生的认知难以达到,教学成效也就无法实现。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其中,进而带动整个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总的来说,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充分地展示出来。同时,教师也要针对教学目标的存在有意识地增强教学成效,促使整个教学活动能够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影响下实现高效开展。借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带动整个教学课程的落实到位,这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自身能够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提高重视度与教学质量,进而带动学生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品德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