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2017-03-21马晓芙
马晓芙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提倡启发式教学,他的名言“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启发式教学就是基于这一核心思想,探索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关系的教学方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启发式教学方法的重点在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处处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圆心”,围绕这个圆心,启发、纠偏、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思考,帮助学生自己找到结论和答案,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由“播音员”到“教练员”的角色转变。
一、巧设疑问,引发思考
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教师通过巧设疑问,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形成探索的热情,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索,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在教学“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一课时,可向学生设疑:“你知道五角星的顶角是什么角吗?”。在教学分数除法时,先设疑:“你们认为单位1和1是一样吗?区别在哪里?”通过这样巧设疑问,学生会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再因势利导,就能使学生深入认识,获取新知。
二、创设悬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起来,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节数学课会有不同的情感,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快乐的课堂,适时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整数”时,可先在课前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老地主,生了3個儿子,养了17头牛。老地主精明了一辈子,连天上的星星都能数得过来,早就看出三个儿子个个觊觎家产,自己百年之后,儿子们定会争夺财产,互相争斗。为防不测,他私下与老管家立好了遗嘱。老地主毕竟年事已高,一天,一口气没缓过来,就命归西天了。三个儿子请来本家长辈,找来管家拿出遗嘱,开始分牛。遗嘱上说,根据儿子们的孝顺程度,大儿子分得牛总数的1/2,二儿子和小儿子分别得到总数的1/3与1/9。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分一分吗?前提是牛不能被宰杀。“通过这样一道题,生动有趣,悬念迭出,可使学生在不断解决悬念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在获得结论的过程中牢牢掌握住相应知识。
三、启发联想,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两数相除的商是14,余数是9,被除数与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422,求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分析:此题条件只给了商和余数,而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未知的,被除数是除数的14倍还多9,因此,可以运用除数和被除数之间的这个关系解决问题。
解法一:【(422-14-9)一9】÷(14+1)
=【399-9】÷15
=390÷15
=26
26x14+9=373
这里需要注意,422减去商再减去余数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和,但是被除数和除数不是整倍数关系,要把余数9减去。
解法二:设除数为x,那么被除数为14x+9。
14x+9+x+14+9=422
15x=390
x=26
被除数为:26x14+9=373
答:被除数是373,除数是26。
教师要善于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劳动,信任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在师生平等相处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启发式教学,既可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深入思考、主动探索,又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发展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