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

2017-03-21李红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玻璃管饮料瓶乳胶

李红静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矿泉水瓶、塑料盆、输液管、醋精等常见物品,对教材中的“小苏打和醋反应”的实验进行改进,增强教学效果,方便学生自主实验,使学生在家里也能完成本次实验。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验,获得知识,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

“认识二氧化碳”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空气中有什么”一课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目标是学会制取二氧化碳,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材上安排的实验过程如下:在一集气瓶瓶子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再加上带有玻璃管的橡胶塞,并通过乳胶管把二氧化碳通人到另一集气瓶中,收集二氧化碳。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笔者遇到了一些困难,对它进行了一些改进。

一、教材中实验存在的问题

“小苏打和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空气中有什么”的内容,在进行这个实验教学时,遇到了以下一些困难:

1.实验材料。实验室没有三角锉刀和乳胶管,无法截取一节玻璃管,适合集气瓶大小的橡膠塞数量不够,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都成了困难。

2.收集气体的方法。教材上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空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学生判断二氧化碳何时收集满,需要进行检验是否收集满。这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3.实验效果。醋的浓度太低,利用集气瓶实验,产生和收集的二氧化碳的速度比较慢,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不够。一集气瓶的二氧化碳进行蜡烛熄灭的实验时,很难看到两支蜡烛都熄灭的效果。为了能顺利进行“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两个实验,需要多次放人小苏打和醋,多次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难度。

4.二氧化碳的保存。集气瓶保存二氧化碳的效果不是很好,相同量的二氧化碳,用课前收集好的,进行“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实验效果没有现场制取的二氧化碳效果好。

二、改进措施

根据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本实验做了如下改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如下:

图1改进后实验装置

1.实验原料。用醋精代替醋和小苏打进行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醋精的浓度比醋高,相同体积的情况下,醋精可以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2.实验器材。用两个350mL的饮料瓶(可乐瓶或矿泉水瓶)分别代替集气瓶,作为反应器,以及收集气体。用输液管代替乳胶管,脸盆代替水槽进行实验。

3.收集气体方法。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尽管二氧化碳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和水进行反应生成碳酸,但是,用这个收集方法有它的优点。学生通过气泡的冒出,很容易看见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瓶子中水位的下降,很容易判断二氧化碳何时收集满。

三、实验改进后的效果

利用上述材料和方法反复进行多次实验,效果比较好,和教材上的实验相比,改进后的实验体现出如下优点。

1.课本上的这个实验是用集气瓶、乳胶管、玻璃管和橡胶塞等进行实验,实验器材不容易获得,并且玻璃仪器属于易碎品。改进后,实验器材是塑料制品不易碎,从另一个角度说,使用饮料瓶和输液管进行实验,都是废物的再利用。

2.改进后的实验中使用的器材都是生活中常见物品,很容易得到,学生不需要购买相关的实验仪器,在家利用厨房用品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解除了实验器材和实验地点的束缚,同时,实验的成本比较低。

3.比起在橡胶塞上打孔和把乳胶管套在玻璃管上,用剪刀在瓶盖上钻个小孔就显得容易得多,用橡皮筋固定反应器可以防止反应器倒下,用排水集气法很容易判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4.原实验不仅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少,一集气瓶的二氧化碳也很难进行“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实验,往往是高的蜡烛没有熄灭。将饮料瓶用作集气瓶,一次可以收集更多的二氧化碳,可以进行蜡烛熄灭的实验。也可以在课前制取一些二氧化碳,通过拧紧瓶盖可以将制好的二氧化碳长期保存,携带,避免利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制取二氧化碳。将饮料瓶作为反应器,实验结束后,可以通过挤压饮料瓶,使瓶中残留的二氧化碳进入石灰水,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高二氧化碳的利用率。

猜你喜欢

玻璃管饮料瓶乳胶
洗乳胶枕 先浸泡后按压
四步挑选乳胶枕
由托里拆利实验想到测量液体密度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玻璃管搬运机械手设计
能干的饮料瓶
如何选购保养乳胶枕
3种微生物脱硫废乳胶及其填充天然橡胶的性能对比
饮料瓶中的凤仙花
饮料瓶含锑或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