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技活动走进班级

2017-03-21黎鹤龄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德育科学班级

黎鹤龄

说到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许多地方会用科技活动竞赛成绩以及有多少所科技特色学校说事。有机会到科技特色学校考察,听到介绍比较多的也大多是有哪些项目在全市领先,多少多少科技特长生在省市获奖,等等,少有提到科学教育活动如何走进班级的。至于不是科技特色的学校,就更谈不上班级的科学教育了。

一、科学教育只有落实到班级才能实现普及

科学教育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必然是要面向全体。国家在这方面早有要求,例如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当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就郑重提出:“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的科学教育,通常指理科教学和科技活动。小学的科学课和中学的理化生课,是理科教学,这是面向全体的,目前至少在城市还是能得到落实的,尽管许多地方又把这些课上成应试课了。而科技活动,因其可以及时补充新鲜内容以弥补预成课程的不足,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革命的时代,这是需要着力开展的,可惜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探讨“班级科学教育”,主要指班级的科技活动。

衡量一项教育是否面向全体,在学校就看有没有落实到班级去做。因为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在班级得到落实。

但是目前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笔者不久前做了项调查,被调查对象是一批参加培训的中小学班主任,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如下:(问卷导语是:不用署名,请如实填写,谢谢!)

今年以来我组织的班(队)主题活动

共收到有效答卷40份。(对象为在南师大接受培训的某市中小学班主任)

调查人:XXX调查时间:5月17日

从统计可以看出,班级科技类的主题活动,僅占全部活动的3%不到。这一调查结果,与平时到许多学校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差不多的。即相当多的学校,学校层面有点科技活动,其中很多是为参加竞赛做准备,但是很少有全班性的科技活动。

二、班级开展科学教育的几点障碍

班级开展科学教育薄弱,是因为有许多障碍,主要是认识障碍和能力障碍。

1.认识障碍

其一是领导认识。一些学校领导将科学教育看作是“创特色”活动,以“我们另有特色”为由,不愿在科学教育方面下功夫,只把理科课开齐就不错了。其实,科学教育绝对是基础教育,是所有学校所有班级都应该开展的教育,而不应是“特色教育”。当前有这样一种倾向,似乎一提优化教育,就是办“特色学校”,搞“特色教育”,而不是强调认真抓好“基础教育”——打好学生各方面的基础。创特色是需要的,但不宜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要警惕一些人抓住一个或者几个项目企图“一夜暴富”成为“名校”,执教育规律于不顾。名师李镇西就希望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看来不无道理。

其二是班主任认识。不少教师认为班主任是做德育的,“干吗要搞科学教育,那是理科教师的事”,因而很少主动考虑班级的科学教育。殊不知,班主任是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的,不能仅仅是“抓德育”。况且,科学教育里就没有德育吗?各项活动都有育德的功能,就看能否有意识地去挖掘。拿科学教育来说,它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而科学素质中,就包含许多“德”的成分。中国科普研究所前所长袁正光研究员经过长期研究,对“科学素质”做了这样的表述:

从科学素质的结构图中,可以看到,在“非智力因素结构”里,诸如“志向、理想、诚实、正义、爱心”等,都是德育诉求。所以,班级开展科学教育,也是德育拓展了自己的天地,值得班主任重视。

教育界的老前辈,前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潘懋元教授很早就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只看到科学的智育价值(更不要说只看到知识教育价值),而忽略科学内在蕴涵着的善与美,不去发掘与实现科学的德育与美育价值,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之中的德育与美育,看成是科学教育以外的事,教师就很难负起‘教书育人的全面任务。”(周川.科学的教育价值【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2)班主任如果能接受这样的正确观念,认识到科学教育的德育功能及美育功能,就容易从内心支持以致积极开展班级的科学教育。

一些班主任不愿意在班级主动开展科学教育,还有个顾虑是,“我已经忙得团团转了,哪有工夫再搞科学教育?”这是一种“加法”思维。其实,班主任开展班级科学教育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它是班队活动的改造而不是增加。班队活动有德育活动、文体活动,为什么就不能有科学探究活动呢?一般而言,一位班主任一学年至少有十次班级活动是自己可以做主安排的,拿出两三次做科学教育活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2.能力障碍

许多班主任,特别是小学的班主任,几乎都是语文教师,很多人缺乏开展科学教育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这也确是事实。作为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的班主任,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应该积极学习科学知识与技能。地方和学校的教师培训活动,应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八十多年前,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不愿做时代的落伍者,必须专攻一门自然科学。……不懂科学的人,不久便不能做教师了。”(陶行知.如何可以不做一个时代落伍者.陶行知文集【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8:329)老师们应以此激励自己。

班主任老师自己懂得较多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固然很好,其实,更多地应考虑自己是班级科学教育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学会开发和运用各类科学教育资源。从这点来看,在科学教育上,班主任的能力不仅在于有没有科学专业能力,更在于有没有科学教育的组织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

三、班级如何开展科学教育

让科学教育走进班级,在方法上有多种选择,不少地方也创造出一些有益的经验。

1.将科学教育活动列入班级工作计划

“凡事预则立”,班主任每学期都要制订工作计划,将科学教育活动列入,就能够有准备地去做。科学教育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制作类、种植类、养殖类、调查类、实验类、参观类、观看(科普影视)类、阅读类,等等。班级可根据当地的条件有所选择。如果有条件,在班级科学教育活动中,要尽可能让学生接触各种方式的科技活动,以便激发兴趣,增进见识,增长才干。这里要指出的是,科学教育里的“科学”并不仅仅指“自然科学”,也应该包括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这样,班级科学教育内容更广泛,将便于老师和同学们的选择。

2.尝试跨学科的科学教育活动

小学班主任绝大部分是语文教师,有的学校组织语文老师将每册书中的科学知识列出来,请科学老师对这些知识做些介绍,并且给出教学建议,提升语文老师的科学素养,帮助语文老师将语文课中的科学知识讲准讲好,这是在做语文教学的同时,也在做科学教育。有的语文老师还主动邀请科学老师一道指导学生撰写科学实验(或调查)报告。其实,各个学科中都有科学教育的元素,学校应推动跨学科的科学教育研究,努力打破学科分割的现状。

3.推动亲子科学教育活动

一些学校鼓励或安排家长参与班级科学教育活动,形成很受欢迎的亲子科学活动方式。具体做法有:(1)邀请家长到班级来开科普讲座或做科学实验。有的做得好的班级,每学期都排出计划,安排若干家长在班级开讲;(2)请有科技专长的家长担任班级小科学研究所的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辅导;(3)支持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做户外的科学参观或考察,开展种养殖活动,如参观科技馆,到郊外寻找小蝌蚪并采样做生长发育观察,养蚕养宠物,以及阳台种植芽苗菜或适宜花卉,等等。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科学兴趣,又可以增进亲子沟通。

为了将家长资源用好,有经验的班主任会在接班不久就做调查,了解家长的专长、优势,为班级各项活动包括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做必要的校外资源准备。

4.组织班级开展研究性科学教育活动

在班级的科学教育中要特别提倡多开展研究性科学活动。这是因为:“中国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极差;这个巨大缺陷,原因就在于研究性的教育几乎是空白。”(徐建新.退步的中国中小学教育【J】.社会科学论坛,2004/2:33)

做法一,各项传统的科技活动都可以做一些“增加研究性因素”的改造。有的学校在这方面已经形成经验。例如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的红领巾科学院建有“车模研究所”,同学们不满足光是将车模拼装起来去参加比赛,而是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变成研究课题,如《马达的功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高速马达的形成过程》及《如何加快车模的拼装速度》等,边实践边研究,结果不仅参加省市级车模大赛取得骄人战绩,而且一篇篇小论文也获得好评,小研究生们获得双丰收。

做法二,班主任在班级建立小研究所,让全体同学都有参加科学研究的机会。南外仙林分校、南师大江宁分校、南化二中就是这样做的。他们的做法概括起来叫作“年级建立少年科学院,班级(中队)建立科学研究所”。班级研究所又由同学们自愿组合成立若干个研究组,自选课题开展研究,使“人人参与研究”得以落实。对于班级研究所的指导,最主要是做好选题指导,调查、查找文献及资料整理的指导,结题报告写作、成果展示及参加答辩的指导。这些事,可以是班主任做,也可以是班主任聘请有研究专长的家长或大学生辅导员来做。

科学教育从走进学校到走进班級,任重道远;但这毕竟是社会发展和青少年素质培育的必然要求,相信会引起越来越多的校长和班主任老师的重视,产生越来越多的有益经验。

猜你喜欢

德育科学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不称心的新班级
科学拔牙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