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端木蕻良忧郁气质下的悲剧人物

2017-03-21姚欢姚鹏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端木蕻良

姚欢+姚鹏

摘要:端木蕻良是一个颇具诗人气质的天才作家,他的作品中无不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悲剧感,这和端木蕻良与众不同的忧郁气质有关。本文着眼于端木蕻良忧郁气质,审视端木蕻良小说中的悲剧人物,进一步解读端木蕻良小说中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蕴。

关键词:端木蕻良;忧郁气质;意藴

端木蕻良是东北大地的儿子,他超然于世又独善其身,坎坷多舛的人生经历让端木蕻良的作品中透露着一份深刻的悲剧感,在这一悲剧氛围之中塑造的是一个个令人惋嘆的悲剧人物。端木蕻良所塑造的人物中,不论是反抗却无路可走的当代英雄;或是命运捉弄之下无奈的大地之花;又或是走不出命定困局的忏悔贵族,皆以悲剧收场。他们的悲剧不仅是个人抗争而不得的悲剧,更意味着整个黑暗时代笼罩下全社会的悲剧。端木蕻良用怜悯的目光关照他笔下的这些人物,诉写出了他们坎坷的人生、悲壮的反抗、无助的绝望,至今仍散发着不可比拟的艺术魅力。

一、反抗却无路可走的当代英雄

“英雄”是端木蕻良小说的主题,他作品中的人物常常带有英雄主义色彩。《科尔沁旗草原》中的丁宁、大山,《大地的海》中的艾老爹、来头等均是这一典型人物。尽管端木蕻良尽力去展现出在腐朽封建制度的母体里蜕变出来的新兴资产阶级试图改变整个社会的情景,但拘于作者自身的人生体悟,他所塑造的一系列英雄、新人都无法摆脱对社会现实的失望、逃避,最终只能走上了一条前途未知的悲壮之路,悲剧的结局几乎是毫无疑问的。

《科尔沁旗草原》中的主人公丁宁是作者倾注最多感情和心血的“这一个”,是端木蕻良理想中具有英雄主义的人物。丁宁是丁家第四代人物,是科尔沁旗草原新一代统治者,他年轻、身份高贵、相貌堂堂,有着和父兄一样的威仪,但与长辈们有所不同的是他接受过大城市新文化的熏染,受过新式教育,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洗礼,有新一代青年的共同血液。然而,与当时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一样,人道主义、改良主义、感伤主义等贵族病也同样他头脑中留有深刻的印迹。

丁宁带着一份热血澎湃回到大草原,企图用自己的力量拯救落后的草原文化。回到草原后,草原的腐朽、严酷的社会状况,人民的愚昧、贫穷完全冲击了他的人道主义和人性理想,在家族利益和人生理想面前进退维谷。一方面丁宁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渴望自己能成为他们的“救世主”,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去维护自己的家族,维护自己的贵族地位,这一矛盾彻底粉碎了丁宁最初的美好愿望。丁宁是“说话巨人、行动矮子”,他同情女性却无法摆脱三十三婶病态的性诱惑,也改变不了春兄、水水这些纯洁女子的悲惨命运,甚至和他荒淫无度的父亲、三叔一样,不负责任地玩弄了自己的女仆灵子之后一走了之,给灵子留下的却是无望的等待和无限的悲哀。在对待他所痛恨的封建地主家族的态度上,他也是暧昧不清的。他欣赏大山有着不同其他农民的反抗意识,而当大山带领一帮佃农联合起来反抗他时,他便不再同情苦难的农民,而是立即站在贵族的一边维护他所憎恨的地主家族。他没有摧毁旧世界、重建新世界的力量,甚至连改变自己的力量和决心都没有,更别谈去拯救这个久病成灾的大草原。他总是无休止的思索,却不愿行动一步。他的一切幻想都彻底破灭后,他开始讨厌土地,想要离开草原上一切病态与不快,最后,与他回来时的极为兴奋一样,他又极为绝望地离开了。

对于丁宁来说,最大的悲剧是他根本不可能成为他理想中的新人。显然,作者着眼的不是丁宁个人失败的偶然,更多的是突出整个资产阶级的悲剧——无法摆脱贵族身份和无力抵抗封建势力。从这一点上来说,丁宁形象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他代表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面对民族危难想抗争却无路可走的徘徊与彷徨。从丁宁的悲剧命运中可以了解端木蕻良本人对人生的感悟,对时代变迁的看法,以及面对在民族危亡关头的苦闷与失落。

二、命运捉弄下无奈的大地之花

端木蕻良是擅长描写女性的,一方面是由于端木蕻良早年贾宝玉式的贵族生活,周围有众多女子围绕在他身边,正如在《初吻》中写道的:“我差不多统统知道了女人的秘密了,因为我天生长在女人堆里,她们有什么事我都知道了”①;另一方面是深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影响,他从那里得到了许多描写女性的典范。端木蕻良笔下的女性中,无论是封建家族女性,还是在都市女性,亦或是山野女性,不仅能看到原始生命的冲动与顽强,也能看到她们生存的艰难处境和悲凉心境,从中也不难感悟出作者的忧郁意识以及人道主义。

小说《可塑性的》中女主人公凤子,是一个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的少女,虽已没落但保持着惯有的贵族小姐风格。那时的凤子是完全纯静的,但家族的败落使她陷入生活困境,漂泊流亡至繁华喧嚣的大城市后,纸醉金迷的生活使她渐渐迷失了自我。再见初恋情人——表哥辛人时,她早已褪去纯净蜕变成一个虚伪而穷奢极欲的妓女。面对生活中不堪的一切,她常常想到自杀,却仅仅把它当做一种消遣。这一个在都市漂泊而堕落的女性是渴望被拯救的,她希望通过爱情来摆脱困境,来洗涤自己被玷污的灵魂,她是那么决绝和固执,她总说:“四哥,我要跟你在一起,我就能够。”而当辛人犹豫不决时,这个脆弱的女人彻底绝望了,终于在第二天明媚的早晨中遗憾离世。凤子的悲剧不完全在于她无奈的堕落,更多的是她把重生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表哥的爱情之上,自己却没有任何的力量逃离黑暗,当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力量时,便不再有勇气继续生存。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凤子的死是必然的。

端木蕻良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命运的牺牲品,她们受着封建制度的压迫,自身对男性有着严重的依赖心理,而摆脱悲苦命运的唯一出路是依靠男性,这正是其笔下女性的悲哀。这一悲哀无疑不体现出端木蕻良对于社会的绝望与无奈,他的小说中笼罩着的这层悲剧的面纱是他人道主义的关怀。

三、走不出命定困局的忏悔贵族

1942年1月,天才女作家萧红香消玉损,失去萧红对于端木蕻良来说打击是巨大的,悲痛也是巨大的,面对世人毫不留情的指责,他缄默不语。之后半年里,端木蕻良没有一部新作,直到7月和9月,端木蕻良完成了两部剖析自我心路的姊妹篇——《初吻》和《早春》,小说通过描写一个贵族少爷最原始的性意识为起点,透过孩童初萌无意识来反映爱情的失落。不管是对儿童而言,还是对成人来说,“爱”总是人绕不开的困局。

两部小说皆以端木蕻良的乳名“兰柱”命名的小男孩为主人公,通过反映端木蕻良童年的经历、童年的幻想、童年的情趣表达一种强烈的感伤怀旧情绪。这两部小说可谓是端木蕻良对自我内心最真实的审视,“作者有意刻划了这种失恋的痛苦是无法挽回的,又是永恒的。在这永恒的痛苦之中,作者还着意掺揉进了一种近乎宗教式的忏悔意识。”②作品中怀念恋人和自我忏悔的情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感染力,这种特殊的感染力是端木蕻良早期作品中所没有的。不难看出,这痛苦、忏悔与萧红的离开有着莫大的联系。

《初吻》和《早春》是端木蕻良内心情感的感伤和忏悔之作,与其说他是在描写小男孩兰柱失去金枝的痛苦,还不如说是在表露端木蕻良对失去萧红的忏悔。这种忏悔反而使故事本身的叙述力大大削弱了,变成了一个端木蕻良自我内心的独白。那种失落中的迷惘,忏悔中的自责,若不是亲身体验和感悟,怎会有如此淋漓精致的抒怀。可以说《初吻》、《早春》也记录了端木蕻良初次苦饮人生、苦饮社会经验之作,尤其他将对亡妻萧红的思念与眷恋蕴藏在作品中,这种由失去而产生的巨大痛苦和悲伤之感,正是《初吻》和《早春》值得去品读的地方,而值得注意的是,《早春》中女主人公用了和萧红《生死场》里女主人公相同的名字,都叫金枝。

四、结束语

在端木蕻良的小说笼罩着一层诗人般的忧郁意蕴,悲剧性是其小說的基本色调,而作者本人也以忧郁作为他勘探人生的方式,以沉默作为他对待世界的态度。端木蕻良是个个人意识很强的作家,他以生活和生命的存在为依据,关注生命个体精神的苦闷和压抑,有着对民族灾难的深切担忧和强烈的爱恨之情。他带着对时代、对命运极其敏锐的感受力,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刻画出了众多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物,充满悲剧的又岂止是无奈的忏悔贵族、被命运捉弄的女性,身处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更是这出悲剧的参与者,他们对生命的向往与生活的活力在各种灾难、打击之下,或被残酷的销蚀,或被无情的压抑,都有浓烈的悲剧感。

端木蕻良通过这些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一幅幅悲欢离合的人生百态,透露出一股强烈的悲剧感,令人忧伤、悲愤,从而击撞着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们的思考。无论是个人在残酷的现实和无奈的命运前的抗争,还是无谓的挣扎,无力的反抗,作者所传达的这份人文关怀给中国现代文坛带来了与众不同的风景。

注释:

①端木蕻良:《初吻》,收入《端木蕻良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二版,第219页。

②孔海立:《忧郁的东北人——端木蕻良》,1999年12月,第一版,第145页。

参考文献:

[1]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2]端木蕻良.端木蕻良文集(第一卷)[M].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3]沈卫威.端木蕻良和他的<科尔沁旗草原>[J].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5).

[4]张倩.论端木蕻良小说中男权统治下的悲抑女性形象[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

[5]赵福君.点点意味在萧红——简析端木蕻良的《初吻》和《早春》[J].满族研究,2006.

猜你喜欢

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与重庆复旦大学的情缘
论端木蕻良的小说创作选择与左翼思想道路
“端木蕻良”笔名背后的故事
旷野上的忧郁诗
《讲话》背景下端木蕻良建国初期小说探析
《红楼梦》对辽宁少数文学的影响
曹京平是谁
浅析男权话语下端木蕻良小说中的失语女性
试论端木蕻良女性形象塑造之红楼梦眼光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