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问题及方案

2017-03-21金公泉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

金公泉

摘要:本文从学院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安排及对外交流合作三个方面分析了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指出独立学院要发挥自身的灵活性,創新制度,培养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制度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对外合作交流。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对外交流

我国本科院校开设的日语专业已经达到466所。在数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了转变,主要体现在:从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转向运用语言优势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以学习日语为目的到通过日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为目的。以“坚实的基础,高素质,强技能”为人才培养目标的独立学院,将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既掌握日语语言,又掌握另外一门技能的日语+某个专业人才。要实现这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独立学院要解决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制定以及对外合作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经验和水平不足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独立学院大多于2003年左右建院,自有师资多为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这样在教学经验和研究水平方面存在不足。教学经验不足主要体现在对整个日语语言知识体系和知识点之间联系的把握,对教学难点和学生掌握水平的了解等都有欠缺。一些像口笔译之类的课程(这类课程都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年轻教师一般很难胜任。

其次,教师用于教学和科研时间不均衡。独立学院由于师资较少,大部分教师的授课任务都很繁重。大量的教学任务导致他们到科研方面的时间,精力都非常有限。教学时间和科研时间的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年轻教师学术能力的提升。另外,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日语教师大都毕业于日语语言文学方面,双师型教师非常稀缺。目前实用性较强的 课程,如“商务日语”,需要教师既要熟练掌握日语语言 ,也要对商务,经济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和研究。而目前大部分日语教师对商务,经济方面知识所知有限,只能按照教材以传统方式教授一般性常识,没有实践性的知识和内容可以教授给学生。

(二)课程体系制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课程体系制定方面,传统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而忽视了语言的应用性。所以,长期以来,日语课程体系的制定都偏向于将日语作为一门知识来教授,缺乏将日语作为一种技能来训练,课程的实践性不强。独立学院在建院之初普遍沿用了母体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而母体学校的课程体系是为培养研究型人才设计的。由于培养目标存在的差异,导致照搬来的课程体系并不能适用于独立学院的培养需求。另外,由于课程体系制定不合理,常常会出现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另一门新技能的学习在课程安排,师资安排上的矛盾。如果课程安排过于密集,就会出现学生因周课时量太大而疲于应付的情况。

(三)对外合作交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已有一部分独立学院和日本的大学开展了“3+1”“2+2”合作办学,但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合作办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这种交流目前也仅限于学生,还没有推广到教师的交流或进修。目前,独立学院教师的培训进修总体上还只是局限于国内一些大型出版社或是知名高校举办的短期培训班,这种短期培训班由于学习内容有限,缺乏系统性,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此外,现在很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经贸日语”“商务日语会话”等,如果仅仅依靠独立学院或者母体学校的师资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以制度为保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首先,独立学院应当尽快根据年轻教师自身的特点确定其擅长教授的课程,从制度上对任教科目和课时量作出明确规定。对年轻教师而言,教学任务的减轻能够使他们专注于一两课,积累教学经验,同时通过相应的研究能够将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增加科研产出,提高学术水平。

其次,独立学院应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建立一套教师教与学并行的培养机制,为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日语专业开设的跨专业课程迫切需要跨学科的优秀人才,只有建立起人性化,科学化的教师培养机制,才能应对专业课程改革带来的对双师型教师人才的需求。

(二)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

在明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独立学院必须制定出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体现鲜明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在课程体系制定过程中,学院要认真听取学生,教师,企业的意见。日语作为零起点的科目,为打牢语言基础,专业课的课时量已经过大,因此,让学生学到实用性较强的新技能,又不至于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每门课程都应明确开设目的,既要注意时间安排合理性,更要对科目进行高度有效的整合,以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为学生提供最大的知识量。

(三)进一步深化对外合作交流

独立学院的日语专业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就需要扩大对外交流的范围,加深对外交流的层次,出台有效的人才引入机制,吸引外来人才加入到学院的学科建设中来,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专业水平,保证专业知识的实用性。此外,交流的对象不应仅限于学生,还应该扩大到教师,包括其他院校或科研院所的相关专业人员,企业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人员。不管是学生,教师到语言对象国学习进修,还是相关专业人员来学院进行实践教学,学院都应根据需要尽可能为其提供一个较为固定的,长期持续的系统学习或教学的时间。

三、结束语

独立学院设置日语专业不足十年,还处在探索阶段。独立学院要想走出一条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归根结底在于制度的创新和机制的建设。为此,独立学院应发挥自身体制的灵活性,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制定兼顾基础和技能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对外合作交流。

参考文献:

[1]贺佳.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2(5).

[2]修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4).

[3]王玉.论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实施[J].日语教学研究,2011(3):73.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