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和影响当地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7-03-21常恒
常恒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可以说我国教育的根本要求。可是由于社会的发展,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农村的学生大量流向城市,这就让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教育出现了消极、疲软的情况。本文,笔者就制约和影响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因素及对策研究展开述论。
【关键词】农村 教育 发展 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30-01
农村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它的发展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20世纪中期农村便形成了义务教育的发展的模式,并在实践中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也带走了农村中小学的大量学生,这就导致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呈现出消极状态。会宁做为状元县,是教育的典型县,可是,当地农村中小学也逃不脱大量学生随务工父母进城的实事。因此,为了真正让当地农村的教育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制约和影响当地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已迫在眉睫。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研究,谈谈制约和影響当地农村教育发展的原因,以及有效的改革对策,希望能为教育均衡发展出一份力。
一、制约当地教育发展的因素
1.1 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随着农村城市化,城乡结合建设让农村中小学也从表面上得到了改善,基本上实现了学校楼房化。但是,由于农村特殊条件的限制,政府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相当有限,所以,与楼房化派配的教学设施还是跟不教学要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虽然楼房化,形似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其实,不然,教学依然没有先进的设备,如,信息化、多媒体、语音室、阅览室、电脑室等等,会宁偏远家村的中小学到现在连电脑都没有,教师的教学还得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这不但影响教师创新教学思路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和负担,还严重制约了新课程改革中农村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1.2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我们知道,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好不好,关键在于师资力量,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由于农村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的限制,使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艰难,教职工的生活条件也受到限制,这就导致很多有能力,或者年轻的有新思想、新理念的老师不愿意到农村来,或者从农村想法设法设调到城市,或者调到办学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学校工作。在艰苦条件留下的教师不是本村的民办教师,就是年级大一些的有乡土情怀的老教师,或者是一心想为家乡做些事的个别的年轻教师,导致当地农村的师资力量缺乏。
1.3 家长忽视了“留守儿童”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些务工人员在城市里务工、生活,没站稳脚,没有能力拖家带口,于是就把孩子留给了老人或七大姑八大姨。偶尔回来看着孩子健健康康就很满意,很少问及孩子的学习,即使知道孩子学习很差,亲戚或老人不好管,父母又出于情感的愧欠,而一次次原谅,纵容。这就给留守儿童一个错误的认识,学习不重要。更严重的是,在家庭、学校两张皮的教育下,孩子最容易钻空子,和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人员混在一起,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另外,留守儿童大多都是隔代教育或者亲戚代管,管理不严不当,严重影响了当孩子的健康成长,制约了当地农村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发展。
二、克服制约因素,促进教育发展的对策
2.1 规范领导班子,加强管理。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小学校的领导班子建设相对滞后,因为教师流动性大,有相当一部分领导都是在按资排辈的基出上提上去的,管理水平暂且不论,就因为是本校的,有可能还是本村的,各种利益的纠缠,就严重响着领导班子的团结、发展。这就让农村中小学限入管理的缰局,校领导之间各自为政,各管一片,根本没有团结,协作,更没有统一管理好学校教育工作的心理和意识。这就导致学校管理没有统一的制度、观念、认识,严重影响教育教学事业的质量和发展。因此,农村中小学的发展,领导班子是首要条件,有了建全的领导子,有一套先进、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校领导的的管理才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成互相督促,互相促进,学校管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学校的发展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学校领导对于学校的全面发展来说是航标,是领头羊,只要学校领导在工作中积极为学校、学生的发展着想,敢抓敢干,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就能上一个新台阶。
2.2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学校的教育工作,教师是关键,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会直接影响学生健康发展。我们知道,当下这个人浮于世的社会,农村学校的教师思想活动是再所难免的。所以,学校要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工作中宣扬正气,通过学习先进、树立榜样等形式,激励教师,使教师在工作中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拥有良好心态,重视教育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出力。同时,努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技太、新知识、新方法为重点,让教师接受新的信息,提高实际教学能力,并组织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工作,使每一位农村中小学教师都成为爱学习、爱工作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2.3 与家庭合力,关注“留守儿童”。制约农村中小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缺乏一定的严格性,对孩子管理松散,这就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还有,由于条件限制,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不但没有能力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还对子女的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而实事证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不可忽视,家长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道德的发展。为此,学校与家长要建立长期的联系,组织教师经常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坐谈会,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的理念,充分理解学校的管理策略,更要使家长明白教育的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从而努力配合教师工作,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合力教育形式,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总结
总之,改进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社会、领导、教师、家长齐心协力,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创新、努力,使当地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徐红强.农村发展寄宿制小学对策及建议.中国教育先锋网:2005-07-15.
[2]庞守兴困惑与超越——新中国农村教育忧思录[N],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6页.
[3]徐辉、黄学溥中外农村教育改革的发展与改革[N],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