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2017-03-21何凤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数学知识德育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髓是: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正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

(一)结合教材内容,及时渗透。

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而论,一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发掘或设置德育的“渗透点”:题意和数据;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页、插图和统计表;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向学生介绍到:大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精确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这一成就比国外大约要早1000年。现在人们用计算机算出的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已经达到上亿位。教师简短的介绍,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

教师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节约用水》时,我让学生亲自计算:每人一天节约1升水,全国13亿人每天可以节约1300000000升水,即是1300000吨水,假设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用13吨水,那么这些水大约可供100000个家庭用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学《年、月、日》时,则特别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常识,又让他们懂得应珍惜时间了。在课堂达标练习时,选用的题材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水用电、积极锻炼、人民经济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三)结合技能训练,培养习惯

数学的精确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其良好习惯主要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养成对待任何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正确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有贯穿始终。

二、陶冶情操,潜移默化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互相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规律,因而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展辩证思维提供了基础。

(一)组织实践活动,渗透“实践第一”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知的基础,也是认知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这是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教师应遵循这一规律去安排教学,就能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生认识到了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才能有利于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形成。

(二)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形成发展过程,渗透“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有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克服孤立静止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组织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发挥原有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学《数的认识》时,从“十以内数的认识”发展到“多位数的认识”,教材是分段安排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旧引新,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分别突出不同的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多位数的读数方法。这样学生对数的认识就会逐渐深化。

(三)注意引导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数学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概括,以它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揭示数与数、数与形、形与形、四则运算之间、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会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实际问题。例如:加减乘除法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但教材只分别安排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乘除法之間的关系”。为了深化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仅认识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而且认识到“加与乘”、“减与除”之间存在着“转化”关系。

(四)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中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渗透“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因此数学知识除去一般规律还有各自的特点。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认识数学知识间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灵活解决各种问题。例如: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练习时,教师可先出示5、3、1这三个数字和“+”、“-”这两个运算符号,让学生分别组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这样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体验,列出十多道算式,然后根据这些算式,引导学生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统一到一个法则中去,形成一个新的知识链。

此外,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要处理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思想品德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和谐统一,使数学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何凤(1969-),女,民族,汉族,籍贯,四川省江油市。学历,大专,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职称。职称,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四川省江油市西。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数学知识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