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视阈下我国“学分银行”建设路径探析

2017-03-21李培学何刚冯燕王琴�オオ�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分资格

李培学++何刚++冯燕++王琴�オオ�

摘要:“学分银行”是指模拟、借鉴现实中的银行特点,用来互认和转换各层级教育培训机构之间、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的学分,以促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衔接与沟通,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本文在研究借鉴国内外“学分银行”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设难点,提出了河北省“学分银行”建设的构想,并探讨其实现途径。

关键词:终身学习学分银行功能问题构想途径

所谓“学分银行”是指模拟、借鉴现实生活中的银行特点,以学分为统计单位,对学习者所获取的各类学习成果通过一定方式、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统一的认定和核算。我国政府已在新制定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是我国学习型社会基本建成的重要基础,是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重要支撑,是发展终身教育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但学分银行在我国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借鉴国外的相关建设经验并以国际化的视野,以及我国国家行政部门、办学实体和科研人员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

一、国外“学分银行”的建设与发展

相对于我国,国外的学分银行建设已相对成熟。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建成并已利用学分转换系统或“学分银行”进行学分的互认、转换和积累,这为其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欧洲学分系统

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体制运行较为完备的学分认证体系是欧洲学分系统。该系统包括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的学分转换系统(ECTS)和面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分系统(ECVET)。学分转换系统主要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重点是进行学分的认证和互换。欧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来确保学分认证和互换的质量和效果,包括高等教育资格框架和欧洲质量保证注册制度等。面向职业教育的学分系统则重点是进行学分积累,是在学分转换系统基础上的发展,更加侧重对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服务和支持,侧重對学习成果的衡量和认定。其目的在于创设一个自由的、可控制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并对于与工作相关的技能、经历、知识达到实质的认可。这个系统解决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教育之间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职业教育的不一致性,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教育融合,也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个体的终身学习。李恪,任永昌中、欧“学分银行”体系的比较研究[J][JP]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3):55—60

(二)澳大利亚资格框架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是将义务后教育(高中、大学、硕士、博士)、职业教育、资格证书等纳入到一个体系,由其资格框架委员会统一管理。这个资格框架是一个系统的、统一的资格框架。它打通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界线,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行业和个人对教育与培训的需求。这种统一的资格框架能确保各类各层次教育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和互认,即可根据课程内容对从证书到学位的各级资格之间进行衔接。

澳大利亚在国家资格框架基础上又建立了国家培训框架,包含培训质量框架和培训包。这个框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职业技术学院与本州内的大学之间在学分转移方面的合作,也为职业技术学院跨州的学分转移扫清了障碍。[JP]

(三)英国资格与学分框架关晶从NQF到QCF:英国资格框架改革的新进展[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0):77—80

在教育方面,英国政府始终坚定地秉持终身学习理念,各种形式的学习成果都应该被有效地认可。于是,英国政府决定建立起更加灵活的、全纳的基于学分的资格框架体系(QCF)。其特点是:所有资格所包含的学习单元都可以单独评估;所有资格都按照统一的规范来命名;建立全国数据库和网络平台,并通过这个强大的平台向学习者提供电子化的资格证明。资格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认可以学习单元为最小单位,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并通过积累的学分加以转换后获取不同的资格或证书,避免重复学习。它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自由灵活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分转换体系,极大地地促进了英国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和形成。

二、国内关于“学分银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提出,为“学分银行”建设奠定了基础

国务院在最新颁布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一是要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其达到体系完备、灵活开放;二是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发展;三是将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并使其成为加快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的试点,逐步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和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教育部随即做出专门安排,将深入开展继续教育的课程改革,并将其课程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作为试点进行探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终身教育立法工作在多个省市已取得进展,福建、云南、上海、太原、河北“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均对“学分银行”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设计。这些条例的实施为“学分银行”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二)开放大学的体系构建,为“学分银行”的运行提供了平台

“学分银行”的建设单凭某一个机构或某几所学校根本无法完成,需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育培训机构、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基于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而这些政策和措施均把“学分银行”建设与开放大学体系构建联系在了一起。这是开放大学顺应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潮流和自身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做出的积极探索。赵宇红 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研究与构想[J]职教论坛,2013,(31):29—32 服务性、灵活性、大众化、开放性是“学分银行”制度具备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与开放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相一致。

“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是开放大学建设的目标。它着眼于继续教育体系,致力于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和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通过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杨志坚中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报告[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67 而“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目标也在于此。由此可见,开放大学完全能做为“学分银行”制度的承建者和运行者。

(三)国内“学分银行”的现实探索已经启动并已逐步展开

全国第一家投入运行的上海“学分银行”于2012年9月试运行。组建者和领导者是上海市教委,具体实施者是上海开放大学并由其管理学分银行管理中心。目前,该“学分银行”的学分种类包含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文化休闲教育三大类。按照规定,学习者均可在“学分银行”网站上申请自己的学分账户,并持本人身份证到就近的“学分银行”分部办理相关手续,即可拥有本人终身学习的账户,来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与课程学分。当积累到一定学分时,学习者可按照相关规定转换为相应的证书。大部分在沪的部属高校和地方院校都准备参与学分互认联盟,包括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

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方案已于2012年4月上报教育部,就建设规划、建设内容以及应用都进行了详细阐述;国内第一个有关“学分银行”的研究课题则是由国家开放大学承担,对“学分银行”的运行机制、框架设计、标准制定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家开放大学认证服务体系建设随着首批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试点单位的相继获批而正式启动。其余各省级开放大学和国内多所网络教育机构也随之对“学分银行”进行研究探索并展开试点工作。国家开放大学新闻网http://wwwouchneducn/News/Defaultaspx,2013—7—29

三、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设难点

(一)认识方面存在差距

目前,从相关“学分银行”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来看,社会、教育机构、行(企)业、行政部门等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由于社会各层对“学分银行”的认识程度不够,又涉及利益问题,造成各相关机构、部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政府部门的统一协调、支持和政策保障,“学分银行”建设的具体举措就很难推动,预期目的就很难达到。

(二)学分制實施不到位

学分是根据课程或某一学习活动的学习量和难度折合的一个分值。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形式没有统一的、详细的学习结果描述,对学分的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学分制。部分高校虽然按学分收取学费、达到学分要求才能毕业(如电大系统的开放教育、普通高校的网络教育),但并未实现具备随时注册、随时考试、弹性学制等宽进严出特点的完全学分制,而是学年学分制。对学分的统一认定是“学分银行”建设的基础,也是建设的瓶颈和难点。

(三)教学质量透明度不高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校或教育机构达到培养目标的程度,近几年尽管本科学校和高职院校每年都出台年度质量报告,但均由本校自行撰写,缺少第三方评估。因此,教学质量透明度不高,可比性不够。各类高校、培训机构参差不齐,就本科教育有“211”、“985”国家重点高校、有直属地方的一般院校,录取时又分为一本、二本、三本,不同的学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质量方面不仅需要学校内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还需要建立学校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或框架。

(四)风险问题

“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一提出,就引发了很大的争论和质疑。“学分银行”涉及到教育体制上的改变,是对教育体系、制度和培养模式上新的超越和发展,必将改变或者挑战现有政策体制框架,如果建设“学分银行”制度出现问题,易引发较大的负面反响,存在不可控的风险。

四、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构想与实现途径

从相关国家、地区学分银行建设经验来看,学分银行建设与运营涉及到标准建设、框架设计、协议签订、质量认证等多方面问题,需要以试点的形式,分步、分阶段实施。

(一)通过立法手段,建立各类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制度

教育的性质、层次结构及组织管理机制等等均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程度来决定的。“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是顺应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产物,是搭建国家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支撑和枢纽,理应得到来自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通过相关立法手段和必要的行政命令来号召和推动各层级教育机构积极参与到“学分银行”建设中来,并明确各方权责,合理对其进行分工,充分利用各方优势以加强合作,达到共赢的局面,最终共同促进我国教育体制创新发展、共同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学分互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相应制度:一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内建立中职和高职的有效衔接制度;二是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教育证书的双证融通制度;三是建立成人高等学历课程和非学历教育培训课程之间的学分互认制度;四是建立个人学习账户制度和社区成员终身学习卡制度。

(二)先易后难,选取几种教育形式进行试点,探索标准体系构建防控风险

在实践层探索“学分银行”标准体系构建时,应当先易后难,从相对容易之处入手;在符合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创新现有政策体制框架,实现风险可控。一是在学历教育不同办学形式或不同高校之间开展试点;二是探索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同层次相关专业(课程)学分认定(免修免考)的有效途径,制定课程认定标准,主要包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时、考[FL)]

[KH-1D]

[MQ(《1》B27。180mm,X,DY-W]

[CD180mm]

核办法和总学分等内容,制定能够学分替代的课程目录和相应学分折合计算标准;三是制定培训证书与学历教育的认证标准,涵盖培训学时、考试内容、考核形式和发证机构等。

(三)建立统一的学习成果认证框架

目前,我国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大概可以分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职业培训、文化休闲教育等。几种类型之间没有统一的学习结果描述。要实现各个类型的学习成果互认就缺少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制定课程标准、建立学习成果层级指标,进而逐步建立一个统一的、面向终身学习的学习成果认证框架,实现学历教育内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互通。

经过认证的学业证明或学习成果,应当成为公民入学、求职、晋升以及专业职务评聘的有效依据,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的学习积极性,并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四)建立功能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

“学分银行”学分积累与转换需要功能强大和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管理者可以在这个信息服务平台上发布各种管理信息和实施相关管理职能等。学习者可利用该平台建立个人学分账户,提交学习成果,并完成学分的积累与认定、学分的转换与兑换等任务。

“学分银行”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复杂,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断促进全民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JP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P]

[2]李恪,任永昌中、欧“学分银行”体系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3):55—60

[3]关晶从NQF到QCF:英国资格框架改革的新进展[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0):77—80

[4][JP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P]

[5]赵宇红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研究与构想[J]职教论坛,2013(31):29-32

[6]杨志坚中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报告[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67

[7]国家开放大学新闻网http://wwwouchneducn/News/Defaultaspx,2013—7—29

[8]王宏我國地方终身教育立法比较及对国家立法的启示,开放教育研究[J]2014(2):24—28

[9]黄欣论现代“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开放教育研究[J]2011(6):42[ZK)]

[10][ZK(]陈炜,陈叶梅构建“学分银行”是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1(8):4—6[ZK)]

[JP3]〔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规划项目“河北学分银行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H151028)[JP]阶段性成果〕

(李培学,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何刚,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冯燕,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中心经济师。王琴,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学分资格
没资格的证人
学分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川菜资格人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没资格 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