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华为迈向全球化的成功之路

2017-03-21刘永民�オオ�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35期
关键词:全球化华为企业

刘永民�オオ�

摘要:2015年,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950亿元,利润3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和33%。骄人的业绩吸引了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华为。28年来,华为始终坚持人力资源全球化、技术创新全球化、科学管理全球化,全力推进资源配置全球化,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入研究华为全球化进程的成功路径,对中国企业迈向全球化道路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全球化华为

一、华为迈向全球化的动因

时光回溯到1987年,华为只是一家注册资本仅有21万元的交换机代理商。刚刚进入电信行业时,面对阿尔卡特、爱立信、西门子等国际通信巨头的竞争,华为独辟蹊径,选择数据通信作为突破口,注重对细分市场的产品研发、渠道建设、服务提供等方面的精耕细作。

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华为先后与国内既有资金实力又有客户群体的省级邮电系统成立了28家合资公司,共同开拓国内市场。BH01、HJD-04、C&C08 2000等交换机的迭代研发和投放市场,则奠定了华为在国内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时至1995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在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上都已经具备了开发国际通信市场的能力。

长期以来,五大国际巨头独霸国内中高端通信市场,是迫使华为走出国门的另一动因。当被问及华为为何要进行全球化扩张时,任正非总裁以“为了活下去”回应,一语道出了华为迈向全球化的必然性。

二、华为迈向全球化的演进

(一)区域化探索阶段 (1996年-2003年)

1996年,华为以3600万美元的合同金额向香港和记电信提供固定网络解决方案。此举意味着华为实现出口业务上零的突破,也标志着华为从此踏上了全球化的风雨征程。

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华为采用了“先易后难,层层推进”的营销战略。先暂缓进入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端市场,以香港市场为跳板,重点开发俄罗斯、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通信市场。通过运用建立联合实验室、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成立国际产品部、设立国外代表处等策略组合,不断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技术投入和服务支持,为其全面开启国际化进程铺平了道路。

(二)国际化开拓阶段 (2004年—2011年)

2004年,华为与荷兰电信运营商Telfort签订了2500多万美元的合同,为Telfort公司在荷兰全国范围内搭建WCDMA网络,成功地切入欧洲的主流通信市场。2005年3月25日,华为把欧洲的业务总部设在英国,以便为欧洲市场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据英国《泰晤士报》称,此举是中国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11年,华为已经在无线LTE、电信软件、核心网等领域,成功地进入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140多个国家。显然,华为的国际化进程已经从第三世界国家向欧美发达国家推进。

(三)全球化布局阶段 (2012年—2016年)

2012年,华为先后在9个国家建立了5G创新研究中心,加入177个标准组织和开源组织,并担任了重要职位。2015年,华为专利申请数量高达3898件,连续2年位居世界榜首。华为的ICT(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已经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为超过20亿人口提供通信服务。

华为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全面推行人力资源、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全球化,引领全球通信科技发展潮流,对世界无线技术发展、行业标准制定和尖端技术创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华为迈向全球化的策略

(一)技术创新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提前完成了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利用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纷纷在各个高科技行业中构建起技术壁垒,控制产品的定价权,获取丰厚的利润回报。

在技术创新上,华为非常重视以市场驱动为导向的产品研发,根据世界各国不同客户的需求,向他们提供专业、快速、优质的通信解决方案。华为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中,不但迅速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而且有效地攻破国际通信巨头的技术壁垒,逐步成为世界通信行業的领导者。

1以“小改进,大突破”的创新理念提升核心竞争力。任正非呼吁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不断地改进技术和管理的不足。此外,他还强调,技术创新应该贴近目标市场,根植于原有的技术基础而进行改良和创新,脱离实际应用的创新难以得到市场的接纳。

28年来,华为人以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响应每个客户的真实需求,努力攻克ICT领域的技术难关,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先进的技术和服务。在未来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华为都实现了业界最尖端的技术突破,成为世界ICT行业标准和技术产业的主导者。

2以“高投入,大增长”的开放思维引领行业新趋势。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华为深谙研发对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性。华为在全球拥有超过17万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79万名,约占员工总数4647%。28年来,华为共申请中国专利52550件,外国专利30613件。

2006—2015年,华为的研发费用累计高达2440亿元人民币,占总销售收入1236%。在这十年期间,华为研发投入平均增长率为2728%,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2208%。显而易见,研发的高投入是华为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3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打造健康生态圈。华为向全球运营商全面开放ICT能力,并把运营商和合作伙伴联接在一起,打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其中,华为在云计算领域的全球合作伙伴就超过500家。华为还积极开展与同行业、学术界、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先后与IBM、摩托罗拉和微软等行业翘楚联合成立了实验室和联合创新中心,把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带给全球消费者。华为以开放的姿态,融合各领域的尖端技术,推动全球ICT产业向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二)人力资源全球化

ICT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伴随着全球通信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以及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不是取决于拥有的资金多寡,而是取决于拥有的人才优劣。华为采取捆绑式的奖励机制和本地化的管理策略,吸引并留住世界一流的人才,抢占全球通信行业发展的制高点。

以奋斗者为本,全体员工齐攻坚。华为是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由老板和大多数员工共同持有的民营企业,其中任正非持股107%,剩余9893%的虚拟受限股由员工持股委员会持有。入选委员会的员工代表可以参与华为的重大决策,决定华为的发展方向。任正非通过实行“工者有其股”的激励机制,有效地把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捆绑在一起,打造一个“共同奋斗、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命运共同体。

为了激励外籍员工,华为还推出了TUP(奖励期权计划),加大对海外优秀人才的中长期激励力度。虚拟受限股是只分配给中国核心员工的激励方案,而TUP则是针对外籍优秀员工的奖励举措。虚拟受限股和TUP的有机结合,平衡了中籍和外籍员工的收益问题。

2唯才是举,海外人才本地化。早在2000年,华为就在美国、俄罗斯等高科技聚集的国家建立起研究所。如今,华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45个能力中心和16个研究中心。截至2013年底,华为海外市场的人才本地化率超过70%。“当地人管理当地人”的海外公司治理策略,有效地化解了中西方的文化冲突。

(三)科学管理全球化

1以《华为基本法》为主线,形成企业向心力。从1995年开始,华为就着手准备战略导向转型。为了明确战略发展方向和统一了全体员工的思想,华为的中高级管理层和咨询公司经过三年的酝酿,九易其稿,最终确定了《华为基本法》这个行动纲领。华为不仅完成了系统的顶层设计,而且提升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说,《华为基本法》的不断修订和完善过程为华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秉承“洋为中用”的理念,打造标准的全球化企业。1996年,华为刚刚把海外业务延伸到香港,就非常重视建立全球化的管理体系。例如,引进美国IBM管理团队改造企业流程,聘请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担当财务顾问,聘请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企业审计。为了打造最先进的全球化管理体系,华为在HR、QC、CR管理等方面,向全球30多家顶级咨询公司支付的咨询费就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华为以开放的胸怀,吸收全球最优秀的管理理念,把先进的管理精髓融入企业的血脉中,力争把华为淬炼成一家超一流的全球化企业。

四、华为迈向全球化的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扩大,资本、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也越来越自由,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还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化视野下,把握好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和科学管理这三大核心竞争要素,可以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吸纳和配置优秀的资源,实现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攀登,最终在行业内确立起全球影响力,并拥有话语权。

(一)技术创新是企业迈向全球化的根本保证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使各国经济和技术的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企业的技术创新应该以客户为中心,树立开放、共赢的合作理念,加强与行业联盟、研究单位、组织机构等多层面的沟通与合作。通过与行业内甚至是跨行业优秀企业的联合创新,研发出行业内最尖端、最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实现理想的“帕累托最优”。

自主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企业应该每年从销售收入中划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通过紧盯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市场需求,吸收业内或高校的科研人才,组建企业的科研梯队,把先进的技术应用到产品当中,然后向全球市场推广,逐步确立起行业的领先地位。如果在产品和技术上一味追求跟风和模仿,容易遭受竞争对手的联手打压,难以在国际市场上长久立足。因此,拥有独有的核心技术是企业避免陷入国际市场低价竞争和倾销嫌疑的利器。

(二)人力资源是企业迈向全球化的重要基础

全球化企业之间的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吸引、培养和稳定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管理人才和核心技术人才,是企业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基础。全球化企业的领导层必须协调好跨区域、跨种族、跨文化之间的冲突,才能保证整个庞大组织的良性运转,从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和优化资源,实现资源的全球性化自由配置和协同效应。

針对全球不同国家的市场开拓难易程度,制定一套相对公平的绩效评估系统,搭建好组织架构、岗位职能、培训晋升等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全球化人才。海外员工只有从主观意识上认同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才能在企业的全球化管理框架下,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三)科学管理是企业迈向全球化的关键因素

强化资本、技术、产品等要素在世界各地快速流动的管理是全球化企业的必修课。企业领导者必须以全球化的视野,协调好企业与当地社会的融合问题,整合世界各地的优质资源,进而实现全球化布局。因此,搭建一个科学的人力资源、供应链和质量管理平台,是企业高效运转的必要保证。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凝聚了大量西方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已经成为搭建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平台的基础。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流程,按照全球化标准对企业进行全面改造,可以优化企业生产工艺,改善企业沟通环境,提高企业绩效水平。中国企业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弥补与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的差距,才能更快地适应全球化进程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凡华为稳坐全球通信业“头把交椅”[N].深圳特区报,2016—04—02,A01版

[2]覃敏华为的征服[EB/OL].http://topicscaixin com/hwdzf,2015—02—09

[3]任正非华为用互联网改善管理 [J].IT时代周刊,2015(4)

[4]任正非华为如何不死 [J].商界评论,2014(5)

[5]李琮经济全球化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10—115[ZK)]

(刘永民,福建省福能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国际商务师。)

猜你喜欢

全球化华为企业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承诺函的批评话语分析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华为:畅享8系列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