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高管进入省级领导层的意义
2017-03-21李成
李成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外交政策
高级研究员,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常务理事
商业领袖是否能够在中共的领导层中发挥核心作用?最近,一批在国有企业中有领导经验的人士被提拔为省级领导干部(担任省长或省委书记),这一情况表明,这些人士未来将在中国政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五年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直鼓励国企高管担任省级要职。原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庆伟于2012年被任命为河北省省长。中国建设银行前董事长郭树清于2013年被任命为山东省省长(他于2月24日重新回到北京,被任命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2015年,曾在中国航空工业公司工作的陈求发出任辽宁省省长。2016年,另有3名具有国企背景的人士被委任以省级领导职位:曾任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的蒋超良被任命为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分别担任过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的许达哲成为湖南省省长;曾在国有化工厂担任过总经理的刘奇就任江西省省长。就在上个月,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马兴瑞和原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国清分别出任广东省省长和重庆市市长。
有趣的是,前面提到的例子中有两个曾是中国国有银行的CEO,四个曾经在中国航天工业中担任领导,这表明高层对发展航空航天事业和金融领域的重视程度。
有人可能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毕竟,一些中共领导人早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都是起步于中国当时蓬勃发展的国有企业的。但是,当时中国的国有企业是小型的、以地方为导向的运作模式,远远不同于当今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虽然已有一些中共重量级领导人曾是国有企业负责人,但以前的国有企业高管从来没有以如此的速度和规模进入到省级领导层。自2016年年初以来,已有6名具有这样背景的人士正式成为省级领导,显示这一群体正在快速增长中。如今,国企高管在省级领导中所拥有的数量相当可观,已占所有现任省级领导的16%以上。
在中共内部,省级领导的经历受到高度重视。管理中国的一个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中国省平均人口的数量高于欧洲国家人口的平均数量。中国的省级领导干部从整个亚洲来看也可谓是高级别的政治人物,他们要致力于不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还需要应对诸如失业、公平分配、社会稳定和社会福利需求等众多的严峻挑战。因此,省级领导经验是成为中央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台阶之一。在2012年当选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76%的政治局委员曾担任过省级领导。
為什么要提拔国有企业领导人进入省级领导岗位?其中至少有三个考量因素。首先,培养来自国有企业的一批新生力量,可使得现在的最高领导层拥有更为多元化的权力基础,扩大他们在党内的支持面。第二,来自国有企业和有技术背景的领导者被认为较少沾染官僚主义作风、个人利益和不良习惯。对各地及其所存在的官僚体系而言,引入所谓“局外人”来担任领导人,有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潜在的帮派主义,防止这些势力对落实中央方针政策的制约。第三,前国企领导者们拥有深厚的、多方面的经营管理经验。中央领导层希望能够利用他们的这些经验,提升他们所在各省的财政管理水平,并有利于实施刺激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
商业领袖的快速成长可能对中国政治精英的选拔产生长期影响。这种发展趋势不仅拓展了政治人才的选拔渠道,而且还可能显著地改变中共领导干部的构成。这批具有相似背景的领导干部将来是否能够在党内形成一个新的精英群体?事实上,中国商业精英和政治精英两个群体越来越多的交叉重合,将极大地影响整个政坛的发展方向,也将对最高领导层在政策选择和决策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助理徐培婧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