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17-03-21甘荣俊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

甘荣俊

[摘 要] 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随着中国对外商务交往越来越频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求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人才具备复合型综合能力素质。作为合格的外贸从业人员,除了要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国内外法律法规与惯例、计算机和外语之外,还必须对贸易对象国家的市场特点、产业结构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甚至自然条件有一定的了解。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贸易地理的教学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根据其特定课程性质特征和实践中教学的误区与存在问题,对其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思路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改革

[中圖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3-0089-03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中国对外商务往来越来越频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求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人才具备复合型综合素质。作为合格的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从业人员,除了要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国内外法律法规与惯例、计算机和外语等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必须对贸易对象国的市场特点、产业结构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甚至对自然条件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具备空间思维能力,从各种角度分析各种国际贸易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因此,国内部分应用性高校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涉外经济专业纷纷开设了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国际贸易地理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工具科目,其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根据其特定课程性质特征并针对实践中教学的误区与改革的挑战,对其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思路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性质特征

1 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在中国对外经贸事业的发展中应运而生,其属于国际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1]。作为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国际贸易地理学兼具国际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双重的学科特性,一方面,作为地理学科,国际贸易地理具有区域性和差异性的特点,空间特征显著,这一特征深刻地影响到商品流通地域分布及其他组合的内容和结构特征;另一方面,作为经济贸易学科,它又具有动态性和社会性的特征,这一特征要求其密联系当前的国际经贸形势,适应不同时期的外贸发展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国际贸易空间(地域)的概念和意识,在了解不同区域自然与人文地理方面的特点、差异及全球格局的基础上,理解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及发展特点,系统了解并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布局、地域经济特点、对外贸易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熟悉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的世界贸易运输业的布局,以及我国对外贸易运输地理。应当说,这门课程能为学生参与今后的外贸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2 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

工作生活中的许多地理事物或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考察这些事物或现象时,必须要有综合分析的眼光。掌握地理环境对外贸人员来说非常重要,从贸易进口角度分析,有利于了解世界商品分布,从而合理有效配置世界资源,降低进口成本;从贸易出口角度分析,有利于有效开拓海外市场,减少由于风俗习惯等不同而导致的贸易受阻现象;从贸易运输角度分析,有利于选择最佳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学习这一门课程,学生可以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科技、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二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挑战

1 教师的专业不对口与专业素质不高

高质量的国贸地理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受中国当前的人才培养机制与人才招聘机制的制约,当前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几乎没有对口的有地理背景专业的教师,大多是由国际贸易专业或其他专业背景的教师兼任。国际贸易地理学科属于部门地理学,学科级别在四级及四级学科以下,相关课程的人才通常出自世界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地理教育类的本科生,而这些专业对口的人才很少进入高校经济贸易院系从事国际贸易地理的专业课教学。另外,国际贸易地理课程一般被设置为专业选修课,学分一般为2个,即周课时2节,再加上开设这门课的班级并不多,课程的重要性并没有明显体现出来。以上原因致使大多高校的国际贸易地理课程都是由其他专业背景的教师兼任。

国际贸易地理学科本身具有国际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双重的学科特性。在高校的国际贸易地理教学中,一些国际贸易地理学教师本身没有学过地理学,也不懂得地理学鲜明的区域性与差异性,而他们只是通过自学或简单地培训就开始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其他专业背景的教师兼任该课程教学工作具有天然的不足: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对整个地理学科与国际贸易地理课程体系的理解,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只是给学生罗列一系列地理常识,而不能利用地理学的空间思维方式来分析相关的国际贸易现象与问题,不能系统地运用地理学独有的教学方式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另外一方面,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对该课程在职业上的应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该课程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重要性的意识,甚至认为该课程占用了学分,不应该列入开课计划。因此,高校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常常停滞不前。

2 国际贸易地理人才培养缺乏科学的规划

国际贸易专业是融理论、技能、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已越来越广泛地被广大高考考生所接受,专业发展相对较成熟,并随着中国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的发展,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长期依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复合型的人才。而日新月异的国际贸易环境与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也给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我国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着专业与课程培养目标不适应岗位需求、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等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缺乏统一规划与标准化。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改革也存在此突出的问题,其发展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低,而人才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加强国际贸易地理人才的培养既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广泛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规划方案包括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中长期目标、具体标准和要求、培养重点、培养措施等。

三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的误区

1 重地理知识传授,不重启发引导

传统地理课程教学观念认为,地理学就是地理知识的积累,而忽视地理科学与理论。事实上,地理学科不仅仅包括地理客观事物和随时发生的现象,而且还包括其深层次的规律性认识,比如说分布与结构特征、区域差异、生产力布局等规律。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一种单纯的知识继承,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目前,对于地理课程,上至国家下至各大院校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讲授时普遍照本宣科,学生学习时没有压力,也没有兴趣。长期以往,要想提高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难度可想而知。虽然现今的应用型高校教育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其课程改革却实质上仍然停留在强调学生识记能力的提高上,仍然以熟记地理知识为主[2],而忽视地理规律的分析与启发。

2 重视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教学

虽然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工具型的学科,但是由于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本身的实践不足,学生最多只能在虚拟的环境中认识地理事物与现象以及进行规律的分析。以传统的地理教学而言,高中阶段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常常把学生完全限制在课堂上,但是仅有这一种形式是不够的。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作为学科学习对象的地理环境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不断被搬进课堂观察和演示,这就使地理教学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一定限制,造成某种程度上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因此,必须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3 强调其经济学科的属性,忽视其地理学科的属性

作为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国际贸易地理学兼具经济学和地理学双重的学科属性。主流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最优的配置和充分地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与欲望。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动态性,国际贸易地理试图在经济贸易规律的作用下,寻求经济贸易活动的区位和空间组织的一般规律,其独特的区域差异性和动态性特征深刻地影响到资源的流通区域分布和结构特征及其动态的变化规律。当前的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教学与教材的编制往往忽视了其地理的特性,常常侧重于描述各种资源的配置格局与利用现状,对其区域差异和动态变化特征论述的不多,甚至忽略不计。

四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避开传统教学的误区,通过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加强其对国际贸易地理事物与现象的理解,学会从人文与自然、时间与空间等多种角度去分析各种国际贸易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 自上而下地转变高校国贸地理教学观念

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目前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了解地理知识,进而想到自己的专业哪些地方要用到地理知识。然后再去进一步发现国际贸易地理中难以解答的问题,补充和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国际贸易问题,达到将国际贸易地理作为一门专业知识和生活工作常识去学习的目的。地理课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性和应用实践性,国际贸易地理是国贸、物流、商务英语类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因而学科课程的设计必须为专业服务,同时也必须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本身服务,这就是大家平时讲的“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由于国际贸易地理涉及知识面非常广,要求学生理解与识记的内容也十分多。再加上工具学科的属性本身要求学生的掌握程度不仅仅要熟记更要灵活运用。

2 創新教学手段,激活学生兴趣

创新教学手段就是用新兴的媒体工具进行展示和教学。当前,教师用得比较多手段主要是借着PPT、PHOTOSHOP、FRESH、DVDCUT等多种简单而容易操作的媒体软件将传统的板书和挂图做的事情由电脑代替。教师应该掌握和熟练运用多媒体软件,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背景音乐,大量图片,形象地展示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通过创设情景,假想交易双方,让学生选择交通最便捷运费最低的运输路线。[3]这样,国际贸易地理很多内容如果用动态的形象展现出来就会更加直观。本课程还需采用多种辅助设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上放映每章节相关的视频,比如《大国崛起》等纪录片。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介绍与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有关联的网站,如世界地理频道、商务部网站等等,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免费虚拟地球仪软件Google Earth。Google Earth将卫星照相、航空图片等合成在一个虚拟的地球上,它的直观性让使用者可以轻松通过该软件查阅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真实3D卫星图片、地形地貌、场景建筑等。GE特有的三维模拟就可以将地图信息以最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将一系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都集成在GE软件中。GE应用于国际贸易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帮助学生对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有直观的认识,它的一些辅助功能还能帮助启发学生分析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状况跟其自然地理概况的关系。[4]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营造民主、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所谓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优点有发挥双主动作用、体现双主导效应、提高双创新能力、促进双影响水平[5]。例如,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可以在前一节课教学中给学生一个主题,在小组中各成员通过图书馆、网络或其他途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然后相互交流并汇总材料形成报告然后制作PPT,下一次的时候由每组推选的一位同学当众发布报告,课堂中学生可以积极提问并探讨报告组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搜集整理以及分析地理信息资料的能力,也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并分享各自的知识。教师在总结时将学生们发布的报告进行梳理,整理思路,联系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由点及面,取得理想的效果,引导他们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去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6]。可以将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与考核评价体系挂钩,促进考核科学化,将这一科的成绩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参与度、交流度、和谐度的考核,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 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开发

课程的改革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国际贸易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拓宽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一方面,除了成立课程小组以“师徒制”传帮带培训自身固有的师资外,还需要引进一系列地理类、世界经济类的对口普通高校毕业生、面向社会引进具有国际贸易地理工作经验并符合教师资格要求的企业兼职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组织特色专业教师开发新的特色教材,制定特色的符合改革方向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森才,戴士根.国际贸易地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梁潔仪.论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J].考试周刊,2013(9).

[3]于洪丽.如何上好国际贸易地理课[J].科教创新导刊,2008(26).

[4]郭诣遂.浅析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5]方正松.互动式教学: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

[6]欧阳艳蓉.国际贸易地理教学方法昀探索与实残[J].教胄教学,2010(9).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高校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优化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