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内生动力形成探析
2017-03-21江楠江宏
江楠 江宏
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是政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制度之一,是统筹城乡教育整体发展、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教师交流轮岗正在全国各地积极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的调查表明,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中有的还没有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抵触。
因此,提高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内生动力显得十分重要。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既需要外部政策的推动,更需要教师发自内心的内生动力。本文借用心理学家勒温所提出的场动力理论,探析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的内生动力的内涵、意义和形成因素,旨在减少或排除教师交流轮岗的阻碍,调动教师交流轮岗的积极性,并对教师交流轮岗内生动力的形成提出对策建议。
一、教师交流轮岗内生动力的内涵与意义
(一)教师交流轮岗内生动力的内涵
教师交流轮岗是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的专任教师,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安排,按照一定程序流动到其他学校任教的一种行动。教师交流轮岗是破解择校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1]
心理学家勒温的场动力理论解释了个体行为动力产生的因素,人的行为是由个体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决定的,是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函数表达式为 B=F(P,E),其中B代表人的行为,P代表心理场(个体),E代表环境场(环境)。[2]基于勒温场动力的理论,教师交流轮岗内生动力的形成是“外部激励”与“内部驱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内生动力在国外的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领域有多种阐述。在此,我们认为内生动力是个体自身内部具有某种生理上的需求或心理方面的追求时,与来自外部环境的推动力相互作用形成的,是个人发自内心的驱动力。内生动力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内源性。内生动力具有发自内部的特点,动力产生于内部。可出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这两方面的基础需要,或出于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层次需要,[3]也可出于一种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二是自发性。自发性是指不需外界干预,人们根据已有经验做出反应。三是作用持久性。内生动力是发自内心的动力,个人若在执行某件事中遇到阻力,能不因所遭受的阻碍而停滞,凭借着积极的信念与毅力将其执行完成。
根据内生动力的内涵和特点,我们认为教师交流轮岗内生动力是:在教师交流轮岗期间,教师基于国家需要、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等因素,与来自外部环境的推动力相互作用而做出个人行为的力量,它是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最主要的力量。[4]探讨教师交流轮岗的内生动力有利于促进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实施。
(二)教师交流轮岗内生动力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因此在教师交流轮岗中,内生动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交流的内生动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动力。
教师交流轮岗的内生动力的魅力在于作为一名教师,致力于国家教育事业建设发展,真正把自己视为集体中的一员,工作时会把学校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完成,愿意为交流学校的发展做出努力。教师交流轮岗的内生动力的魅力还在于它会驱使教师自愿主动地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把交流轮岗工作看成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平台,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二、教师交流轮岗内生动力形成的因素
教师交流轮岗内生动力的形成源于多种因素,同时这些因素相互联系也相互作用。根据勒温的场动力理论,结合教育学中有关原理和教师交流轮岗在中小学实施的情况,我们认为教师交流轮崗内生动力的形成是内部驱动和外部激励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内生动力源于理想、信念、追求
“只要需求未得到满足,一种与目标相连的力便存在,并引导着向着目标的活动。”[5]我们认为教师交流轮岗的内生动力源于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奉献社会、关爱他人,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这三个方面的追求所形成的个人内部驱动力。
1.使命感,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交流轮岗的内生动力首先源自教师将自己的工作视为为国家造就下一代,为国家未来发展服务的崇高使命感,以教育事业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对教育事业有着真挚的热爱,将培育学生视为己任,甘愿到偏远贫困的农村去教育学生。此类人物有很多,如晏阳初,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成归国后,积极推进平民教育运动,将一生都献给了劳苦大众,献给了乡村教育。
2.责任感,奉献社会、关爱他人
教师交流轮岗的内在动力还源于教师敬业奉献的人生抱负和关爱他人的人生境界,能意识到应到艰苦的条件中去,到贫穷的地方去,到农村去实现自身致力于教育事业的人生抱负;为教育事业奉献自我,不逐名不逐利,兢兢业业工作,关爱他人,关爱学生,将教育事业献给平民百姓。如陶行知为推行乡村教育的那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价值追求,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是教师交流轮岗内生动力的主要来源。在内生动力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就是需求,内生动力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对于教师而言,在追求职业发展的同时,更追求自身专业发展上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对自身职业前景的追求是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内在动力。只有以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作为着力点,才能促进参与交流教师内心观念的转变和对交流轮岗的认同,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持久稳定地进行。
(二)外部激励转化为内生动力
在教师交流轮岗内生动力形成的因素中,政策、利益、舆论等外部激励性措施对于内生动力的产生具有积极的效果。
1.政策推动力
政策推动力即国家政府部门为保障对城乡教师交流轮岗顺利实施,所采取的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硬性规定所产生的推动力量。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建立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2013年、2014年国家相继出台政策对加快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做出全面部署。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教师交流轮岗的政策。
2.利益驱动力
任何社会角色采取某一社会行为时,都必然会受到某种利益期望的驱使。利益驱动力是为推动教师个体积极地参与教师交流轮岗所进行的物质和精神激励。[6]物质激励主要指给参与交流的教师一定的奖金、生活补助、在学校集资建房上提供一定的福利等。精神激励主要指在职务职称的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的优先考虑。对利益的追求和对利益的实现都是促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内生动力形成的关键因素。
3.舆论引导力
舆论引导力是全社会为推动教师交流轮岗,利用舆论力量引导人们的意向和行为的一种潜在力量。舆论引导力主要指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向大众宣传交流教师在所在岗位敬业乐业奉献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颂扬这样的教师,形成以能参与交流轮岗工作为荣的社会氛围。舆论能引导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正面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轮岗工作。
三、教师交流轮岗内生动力形成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认识引导内生动力自觉形成
教育部门可以利用宣讲会、研讨会、主题征文等各种形式,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形成内生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教师应该从“敬业”这一角度,强化认识,形成正确的观念,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严格遵照教师专业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教师要认识到在新的环境中工作,有利于打破原有的工作思维模式,用创新精神来迎接挑战,在不断的挑战中成就自身的成长。最终教师应以自身专业发展作为着力点,认识到参与交流轮岗能提升自身思想境界和专业技能,以较快适应新环境,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二)树立榜样引发内生动力形成
榜样即楷模、典范。榜样凭借先进的事迹、高尚的品质和精神感染人、激励人、鼓舞人。通过榜样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来唤醒教师积极参与交流轮岗的情感意识,从而引导个体自觉地效仿。在这一过程中,内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环节正是树立榜样的核心部分。树立榜样要摒弃简单说教的做法,运用具体形象和生动事例来进行宣传,让教师们自觉模仿,从而内化为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内生动力。
(三)利用政策推动内生动力形成
各级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和健全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教师理解政策、执行政策而产生积极参与教师交流轮岗的内生动力。在教师交流轮岗开展中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不宜追求表面的形式,而着重政策的落实情况,着重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7]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教师交流轮岗相关政策和法规,创新交流轮岗方式方法。在经济上,地方设置专项基金,提高流入边贫地区、薄弱学校教师的待遇,激励教师自愿轮岗。在事业上,对积极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培训学习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应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在生活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解决城市教师到边远地区任教的周转房和吃饭等问题。[8]在制度上,健全交流教师的选拔评价制度,在交流的时间和选择交流区域上尊重教师的意愿。推动教师理解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将出台的这些政策与自身实际结合产生教师交流轮岗内生动力。
(四)营造社会氛围支持内生动力形成
全社会应加强舆论宣传,教育部门加强开展教师交流的宣传动员工作,鼓励交流轮岗,逐步改变教师交流轮岗等同于教师“流放”的观念。同时加强对农村教师的人文关怀。往往农村教师交流到城市不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到了交流学校也不会委以重任,大多从事行政类的工作,导致其专业发展受限。社会应尊重并重视参与交流轮岗的农村教师,多给予农村教师人文关怀,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9]通过全社会营造的良好氛围,让教师以能参与交流轮岗工作而高兴和自豪。
总之,只有实现内生动力与外在动力的统一,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促进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的目的。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项目:2011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特别委托项目“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BE/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143/201409/174493.html. 2014-08-13.
[2]Lewin K.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M]. New York: Harper and Brother publishers, 1951: 239-240.
[3]馬斯洛. 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 46-57.
[4]江楠. 教师交流轮岗要关注内生动力的形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 (01):105-106.
[5]杨建春,李黛. 基于勒温场论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6):544-548.
[6]许发梅. 教育均衡与城乡教师交流[J]. 现代教育论丛, 2008 (12):11-17.
[7]宋乃庆,陈重穆. 再谈“淡化形式,注重实质”[J]. 数学教育学报, 1996 (02):15-18.
[8]司晓宏,杨令平. 西部县域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研究, 2015 (8):101-106.
[9]李毅,宋乃庆,江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5).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