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段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2017-03-21韩丽娟

黑河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德育渗透语文教学

韩丽娟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捕捉语文课前、课上、课后的教育契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德育渗透

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阶段孩子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可塑性比较大,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至关重要。

一、利用课前诵读对学生渗透德育

利用每天十分钟的晨读时间带领学生学习背诵《三字经》。《三字经》中强调,教育要以“德”为先,学贵在恒,其中涉及的品德培养和生活伦理等方面的内容也比较多。如“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说的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讲的是尊老爱幼、为人处事的道理,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先做人、后做事”同理。《三字经》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朗读和背诵,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对人有礼貌,尊敬他人,体贴父母,热爱劳动……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待人接物的方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利用课前一分钟演讲对学生渗透德育。每节语文课之前,我都会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演讲,主要讲述成语故事。成语里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如《水滴石穿》《孟母三迁》等,这些成语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讲述完成语故事后,我让学生总结其中的道理,谈对自身的启发,学生都受益匪浅。

二、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渗透德育

1.利用拼音教学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新教材在汉语拼音教学中,适当安排了短语、句子和儿歌,每一课的教学都很有针对性。如:在教学拼音“d、t、n、l”时,请同学看图说图意:一匹大马驮着一袋大米在路上走,不知什么时候米袋漏了,马没觉察,是小兔告诉了他。在说图意巩固拼音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小兔为什么会满头大汗,体会到其精神的可贵。在教学拼音“zh、ch、sh、r”时,通过学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巩固所学知识,学生不仅学习了一些字的正确发音,还提出了新的问题:台湾在哪?为什么要欢迎台湾的小朋友?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读、说、议,使学生明白台湾小朋友是多么想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利用识字教学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识字的安排要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如教学《日月明》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些有趣的独体象形字(古文字),让学生猜测字形和字音,把一些有趣的独体字组合成会意字,仔细观察后让学生说出这些字的构字特点。这样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又如,识字教学《在家里》一课,先让学生谈谈每天晚上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之后引导学生读懂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并提出问题:“小朋友给爸爸、妈妈送上水果时,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关爱他人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从中学会如何关爱他人,受到传统美德教育。

3.利用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品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篇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应遵循联系实际、恰如其分的原则,选择好德育渗透点,充分发挥“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的情感教育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内化和吸收,将书本上传达交流的情感转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如教学《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教师先出示天安门、长城、故宫等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在学完音节后,重点让学生理解“我”为什么要去北京看一看?教师要结合课文抓住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引导学生了解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它象征着什么、升旗时我们应怎样做等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借生日》《平平搭积木》等课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孝敬父母的品质;通过《爷爷的小树》《小熊住山洞》等课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4.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渗透德育

在双向或多项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与交流,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如口語交际《这样做不好》一课,让学生先看图,引导学生:“看了图,你想说点什么?”“这样做不好,哪样做最好?”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结合文中的情节开展联想。只要合乎情理,有爱憎的感情或积极的意义,都要鼓励他们表达出来。也可以让学生表演,从中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身边的事,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学会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又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利用综合性学习渗透德育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强调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提倡开展合作学习。如组织课外阅读成绩报告会,会前让学生选取读物、合作办手抄报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要通过校本实践课《美的小使者》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美,学会如何审美,知道如何去做才是美,怎样使身边的人都能有美的行为等。在平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布置实践性作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6.利用写话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写话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尽显学生的童真,展示学生的个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如写《我的妈妈》时,可以引导学生:“妈妈每天给宝宝做饭辛苦吗?”“妈妈每天下班回家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通过讨论,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妈妈的伟大,认识到应该为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报答妈妈的爱。在写话中孩子们既写出了妈妈每天忙碌的身影,又写出了自己的一颗感恩之心。

三、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全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语文课外活动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另一块阵地。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安排好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以此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在语文活动中,可以设计实践性作业《我爱家乡》,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丰富特产,把学生眼中家乡最美的景色用笔画出来或写出来。还可以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如开展主题故事比赛,让学生讲述红色革命中英雄人物的故事,使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都深深地印在学生心中;以“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为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举行读书报告会,并以八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有助于学生接受课外书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响与熏陶。

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要坚持正面引导,如举办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故事会等,以此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每一次活动都要让学生弄明白一个道理,活动的主题要尽量和课堂学习内容有关,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而且目标集中容易让儿童在思想上留有深刻的印象。在每年清明节瞻仰烈士纪念碑时,可以组织低年级学生在纪念碑、烈士墓前讲战斗英雄的故事,还可以收集革命故事和英雄业绩,运用剪、写、画、帖等形式办手抄报进行展览。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写训练,也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

要想组织好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全靠教师一个人是不行的,还要争取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以便于有计划、有步骤、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新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德育渗透语文教学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