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阶段“大班额”问题及其对策

2017-03-21田宝军穆冬雨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班额教育资源

田宝军 穆冬雨

摘 要 小学教育阶段的“大班额”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但由于学校总量不足、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利益群体博弈与权力寻租以及择校问题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城镇优质学校和乡镇中心校“大班额”问题越来越严峻。“大班额”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师生的安全和健康,同时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为此需要进一步均衡配置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转化薄弱学校,增加优质学校数量,扩大城镇学校容量,促进民办学校的发展以及加强学校管理,规范招生。

关键词 大班额 教育资源 教师编制 择校

“大班额”是指班级人数超过国家标准人数——45人的班级规模。教育部2002年明确规定:中小学采用班级授课制,小学班额为40~45人。一般来说,小学班级人数达到45~55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超过66人为“特大班额”。根据河北省19个县市2014年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调查显示,河北省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大班额”问题严峻。这19个县市城镇小学46人以上的班级达48%,在地级市城区达62%,有的小学班级规模在80人以上。由此可见,小学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显著。从学校分布来看,“大班额”问题突出的是城市、城镇的优质小学和乡镇中心校。

一、 “大班额”带来的问题

1.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班级规模大,教师难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堂,难以真正做到差异性教学,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班级规模大,教师难以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在学校的被关注度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进行充分的交流,这会影响到教学的有序进行。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适时地反馈、鼓励,班级规模大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降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由于课堂活动时间的限制,课堂中的互动机会大都被“优等生”垄断,成绩一般的学生容易被教师忽略,不利于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班级规模较大直接对学生在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教育资源的占有和分享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增加教师工作负担

班级规模大,班额过多,直接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大班额的教学管理任务要比标准班的繁重,教师相应的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小学生的自制力相对比较差,主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和管理。班级规模大,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师平时批改作业时任务量的增加,更多的是备课时需要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环境中,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最终导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责任心下降。

3.难以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大班额”影响教室的合理布局,影响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教室作为学生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和发展任务的重要场所,班级规模大,在教室面积又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会限制学生在教室内的正常活动。大班额班级中,课桌摆放十分紧密,学生出入座位十分困难,严重影响到正常的活动。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学生的安全撤离都是问题,严重威胁到了学生的安全和健康。同时教室空间拥挤,教学环境不佳,教室内空气质量差,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状况。同时,班级规模大,不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 “大班额”出现的原因

1.城镇化速度加快,新建学校发展滞后

近些年,城镇化建设加快,新建住宅小区不断增加,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但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城镇化的发展不匹配。一些地方政府没有依据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城镇人口大规模增加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教育用地,造成学校建设用地紧张。有的地方由于地价上涨,严重影响到了原有规划教育用地的开发使用,造成学校整体上总量不足,新校发展建设规模滞后于城镇化发展规模。为了解决附近学生的就学问题,只能扩大班级规模。

2.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校际差距大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直接导致了校际间的差距,出现了一些优质学校和一些薄弱学校,二者在中央和地方的教育经费投入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地方政府为了提高政绩,把教育经费更多的用于重点学校和升学率高的学校的建设,忽视了薄弱学校的发展,这也就导致学校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不惜重金进入重点学校,择校现象层出不穷,这也导致了优质学校人满为患,只能通过扩大班级规模来解决学生人数过多的问题。

3.城乡义务教育失衡,教育移民现象突出

城乡间义务教育发展失衡和教育移民是造成城镇小學班级规模不合理的重要原因。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的调整,义务教育也在此基础上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许多农村小学合并形成了中心学校,家校距离加大,学生需要到距离家比较远的地方求学,甚至需要住宿。与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条件相比,城镇寄宿制小学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很多农村学生选择到城镇择校就读,给城镇小学的招生带来更多的压力。

4.教师编制管理存在缺陷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展开,学校开设的科目不断丰富,专业教师处于紧缺的状态,但相应的教师编制却没有增加。由于教师短缺,学生数量多,学校只能通过扩大班级规模来解决学生的就读问题。同时,学校中还存在行政、宿管等岗位挤占编制的现象,没有为教师的进修培训、病假等留足额外编制,甚至还有的教师在编不在岗,导致专业任课教师短缺,部分学校只能通过扩大班级规模来解决教师编制短缺的问题,避免财政扣减超编人员的人头经费。

5.利益群体博弈与权力寻租

当前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机会,这是出现利益群体博弈与权力寻租的根源所在。进入城镇优质小学就读已经成为学校、家长、教育部门等各方力量维护自身利益的博弈场。一些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纷纷指向城镇优质学校,一些人满为患的优质学校不得不扩大班级规模来安排这些择校生。

三、针对“大班额”问题提出的建议

1.推进教育立法,规范学校建设与运行

推进教育法规的制定,尽快制定《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保障小学教育在法律制度范围内运行。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和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省市地区有关城镇住宅区配套建设小学学校的标准和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小学建设布局专项规划。综合考虑实际区域内的人口容量和分布,学校建设应与城镇化发展和人口增长相适应,科学规划学校的数量和规模,解决学生入学难问题。政府应加强对规划预留学校用地的管理,保障基本的教育用地的数量,使学校建设与城镇化发展同步。加快推进教育立法,为解决小学教育“大班额”问题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2.均衡配置区域内教育资源,转化薄弱学校,增加优质学校数量

采取切实有效的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的措施,采取弱势强补的原则,将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适当倾斜,原则上采取教育公平的原则。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指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在师资的配备上给予照顾,以调动薄弱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更加注重公平。解决大班额问题,必须从均衡配置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和缩小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着手,将薄弱学校转变为优质学校,扩大优质学校的数量,保证学生都能享受到相对公平的优质资源,避免重点学校和中心学校学生数量较多,达到控制班级规模的目的。

3.扩建城镇学校,增加城镇学校容量

伴随着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新建小区不断增加,相应的城镇学校也应该不断地加以扩建。各级政府应该依据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城镇人口持续增加的情况,科学地制定城镇小学发展规划,扩建城镇小学,通过扩充城镇学校容量来满足适龄学生入学的需要。

4.促进小学阶段民办学校的发展

各级政府应出台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和资本投资民办教育,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本的办学积极性,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选择。政府应该对义务阶段民办教育按全国生均经费适当地给予补助,各级政府也应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对民办教育进行扶持。稳定民办教育的师资队伍,改善民办教育的教师待遇,逐步实行民办与公办教育中教师同工同酬同福利制度,让有能力的民办学校承担起义务教育的责任,接受片区内学生,进行学生入学分流,有效解决生源过度集中。政府和家庭共同承担部分上学费用,既保证了学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又可以有效缓解公办学校学生人数太多带来的压力。

5.加强学校管理,规范招生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遵循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原则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制定招生计划,规划学校的招生范围和招生人数。择校必须在不损害其他就近入学学生权利和教育利益的情况下进行,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有效引导择校行为,将其作为就近入学的补充。严格监督学校的招生行为,在不超过规定的班级规模人数的情况下,允许招收择校生。政府可以制定一定的择校收费标准,规范择校收费。在制定收费标准的过程中,除了教育行政部门和物价局的参与,还要广泛地听取各个阶层家长的意见。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建议通过考试的形式进行招生,以维护教育的公正性。学校要及时公布择校生的名单,接受群众监督。规范招生,不得损害就近入学学生的教育权利和利益。

6.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留住学生

由于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以及其他教育政策的支持,学校硬件设施配备和学校环境等方面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师资配置方面存在的差异才是最突出的问题。因此,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农村教师等有效措施,培养优秀的农村教师。搭建农村学校教師与城镇学校教师交流合作的桥梁,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联合办学,进行合理的教师流动,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将农村薄弱学校转变为高质量的学校,以方便农村学生就近入学,缓解城镇学校班级规模过大的问题。

7.调整教师编制,规范编制管理

调整教师编制,规范编制管理是解决“大班额”的重要举措。充分考虑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学生人数的差异,重新核定教师编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师生比或者班师比的方式来重新核定教师编制。教育部门可以在总编制范围内,使教师由“单位人”变为“系统人”,要根据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情况,合理调剂学校之间的编制余缺,按规定增加缺编教师[1]。适应教学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教师编制,缓解小学师资结构性矛盾,实行动态管理。另外,寄宿制学校要考虑到为生活老师等留足编制。要加强教师编制管理,严禁挪用、挤占、截留教师编制。

参考文献

[1] 梁永良.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现状分析[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9(6).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大班额教育资源
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现状
北海:消除“大班额”成效显著
2018年如期完成化解义务教育超大班额任务
抓紧消除大班额不等于“一步登天”
唐山: 2020年消除“大班额”
今年起将基本消除超大班额
开放教育资源愈加受美国高校青睐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