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意识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17-03-21李小蔚

黑河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培养意识历史

李小蔚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将情感意识培养策略应用其中,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情感意识培养策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历史;情感;意识;培养;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中存在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滞后,学生难以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创新教学理念,将情感意识培养策略应用其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初中历史教师还应该创新师生关系,创新教師队伍,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打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传统教学模式到创新模式以来,中学历史始终处于“副科”的地位上,教师并没有重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尽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但是教师还是单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填充,历史课堂所呈现的景象还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听和记录。这种教学模式仍然沿用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理念,并没有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导致学生开始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师很少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只是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并不重视,导致教师的教学无法符合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开发,久而久之,学生必然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有一部分历史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还有很多教师还是采用粉笔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耗费时间,还容易让课堂氛围枯燥,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二、情感意识培养策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对学生的情感意识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分析学生学习历史的特点,如有的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喜欢阅读与历史事件相关的背景资料;有的学生愿意接受教师在课堂中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然后在课后补充相关的知识阅读材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学生不愿意阅读历史文献,但是喜欢教师在课堂中像讲故事一样,分析历史中各种事件。因此,教师需要分类设计历史教学方式,使得具有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都能够在历史课堂中获取知识。教师需要积极创设历史学习教学情境,为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提供更好的环境。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模式,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进而减少历史课堂气氛中的严肃性,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艺术等各个层面,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遵循包容心和开放性原则。由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倡自由与合作,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进行“赤壁之战”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通常只是对战争进行简单的叙述,对于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只让学生在书本中简单阅读,对于书本之外的人物故事完全不提,学生学起来自然觉得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教师在其中穿插诸葛亮草船借箭、空城记等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

3.以历史为典范,培养爱国情感

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某个历史情景中的人物角色,并通过学生的表演模拟历史过程。这种表演形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入了解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进而达到教学模式的创新。如学习完“赤壁之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学生在构建剧本的时候必然会对其历史背景有深刻的印象,且以表演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应该积极使用现代化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教师在对中国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进行讲解时,可以将林则徐销毁鸦片,与外国势力作斗争的英勇事迹进行口头讲解,并在其中融入林则徐的爱国情怀,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出林则徐大无畏的精神,以及与外国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坚强信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开展考察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所以,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对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定的考察活动。如在讲解《辛亥革命》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辛亥革命的知识提出问题,如“辛亥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有的学生回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有的学生回答:“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通过开展表演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历史的效率,帮助学生形成了情感意识,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深化认识。

5.控制历史问题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在历史学科的备课中,教师设计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方面需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更好地掌握问题的深浅程度。一方面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体现在问题设计中的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控制历史问题的难度以及深广度,保证历史问题的设计能够符合学生所接触到的历史学习材料以及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活动,这为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带来了积极作用,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在历史问题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隐含的历史材料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展开想象力,进而提出有效的历史问题。

6.改善问题评价策略,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师通过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采取鼓励的方式,同时教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也要进行恰当的评价。当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具有探究的价值时,教师不能批评或者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或者是运用生硬的态度、严肃的表情等方式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得学生不敢说出自己对历史事件或者是问题分析的方法。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时,回答错误、没有回答出来或者是答案偏离问题等情况,教师不能通过一些肢体语言,如眼神、手势或者面部表情表达对学生的藐视或者是打击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提问,应做到不断转变之前的态度,同时对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等采取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以及对历史问题的看法积极发言,调动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剑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才智,2012,(21).

[2]洪立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探讨[J].亚太教育,2016,(20).

[3]赵连生.论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

[4]肖婵.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J].科技展望,2014,(17).

[5]吕恩佰.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5).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培养意识历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