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及应对举措
2017-03-21张继行张茜�オオ�
张继行++张茜�オオ�
摘要:外贸企业作为外向型企业,同时参与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双重影响。如何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采取合适的应对举措对于外贸企业尤为重要。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外贸企业现阶段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外贸企业经济环境外部需求融资约束
一、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
(一)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外部需求乏力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速始终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各国经济未能得到有效恢复。2016年7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该报告再次下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2%,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9%,新兴经济体增长41%。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缺乏增长动力,市场需求偏弱,新兴经济体也面临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国际市场需求萎靡不振。
在全球经济放缓、需求萎靡的背景下,全球货物贸易的增长也在放缓。2012年,发达国家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为2165万亿美元,相比2011年下降08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466万亿美元,相比2011年增长了456%。2014年和2015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进出口贸易额的下跌:2015年,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货物总额为1963万亿美元,相比2014年下跌了115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为1309万亿美元,相比2014年下跌了1273%。此外,根据2016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2016年前2个月全球71个经济体(出口总值占全球贸易总值90%)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5%,比2015年同期降幅进一步回落05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全球贸易增长低缓,势必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中小外贸企业面临世界经济运行中如此诸多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外贸稳增长的压力空前巨大。
(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
在全球工业产能过剩、国际贸易大幅下滑、份额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贸易救济措施便成为保護国内产业的重要工具。随着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趋紧。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一直是遭受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国家,1995—2009年中国曾连续14年成为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表1显示,1995—2013年中国共遭受989起反倾销调查,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是第二名韩国的3倍;在反补贴方面,自2004年中国首次遭受反补贴调查以来,2004—2013年中国共遭受反补贴调查76起,占同时期全球反补贴案件总数的227%。中国可谓贸易救济调查的首要对象国。
虽然近几年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有所减少,但进入2016年以来,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今年以来,中国出口产品遭遇的贸易救济案件呈快速上升的态势,今年1—8月,共有85起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案件数量同比上升了49%。而2014和2015年全年,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分别仅有95起和98起。
(三)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振兴战略”,促进出口,保护本国市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深刻反思自身的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弊端,重新审视制造业对于经济和就业的带动作用,纷纷启动各自的制造业振兴计划。
以美国为例,2009年奥巴马上台以后,便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旨在重塑美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力,促进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扩大出口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重点,为此,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提出了“出口倍增计划”,大力促进出口,扭转失衡的国际收支。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的出口数据,2010年,美国出口总额达185万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129万亿美元,服务出口056万亿美元,这一年出口增长率高达1709%,可见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对美国出口总额增长的激励作用(见表2)。
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美国急于扩大出口的动机会推动其采取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而作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的中国便会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牺牲品,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会遭遇更多的贸易救济调查。2010—2013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及337调查呈快速上升态势。根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美国对中国发起了6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在2013年上升到11起,并且涉案金额高达945亿美元;2010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37调查有25起,在2013年有19起,在美国所有337调查涉案中,中国的涉案调查占比达45%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1》《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2》《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3》《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4》。。美国的“出口倍增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中国外贸企业在先进制造业出口方面将面临美国更加激烈的竞争,美国出口的战略将会挤压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空间。由图1可以看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在2009年大幅下跌,为负增长,2010年出现大幅反弹,但2010年后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持续下跌。
(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汇率波动风险加剧
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因素在人民币汇率水平形成与波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07年5月,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2012年4月起扩大至百分之一,2014年3月起进一步扩大至百分之二。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进一步方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由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状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根据各门户网站整理。。以上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人民币汇率水平波动会更剧烈。
2005年7月至2008年三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27元/美元升值至683元/美元,累计升值21%;2008年三季度至2010年5月,为应对金融危机,避免本币升值对出口产生较大压力,人民币名义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维持在681至684元/美元之间;2010年6月至2014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683元/美元升值至61元/美元,累计升值10%;2015年人民币更是经历双向波动的走势,全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58%;2016年人民币入篮SDR,人民币汇率连连下跌,10月17人民币对美元中间报价67396,更是刷新了跌幅纪录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
面临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加剧,特别是人民币贬值或升值的不确定性,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必然受到影响。一方面,人民币贬值理论上对于出口企业是利好的,但同时也带给企业相应的议价压力。而且,人民币贬值使得进口国外原材料的外贸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这对以加工贸易為主的中小企业是不利的冲击。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可以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但中国外贸企业在世界分工中大多仍处于弱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盈利压缩、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也是当前很现实的困境。
二、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的国内经济环境
(一)国内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
[JP+1]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由表3可以看出,2010—2014年,我国东中西部的城镇居民年平均工资水平持续大幅上涨,2010—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年平均工资上涨了75%,其中东中西部的涨幅分别为79%、68%和78%。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工资达36万元,居民平均工资水平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态势。而且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土地价格也呈不断上涨趋势。由于土地价格的数据有限,我们用居民住房租金价格指数来衡量土地价格走势。由表4可以看出,虽然2014年的居民住房租金价格指数较2013年稍有所回落,但较2009—2013年相比,土地价格的上涨仍较为显著。而我国的外贸企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JP]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中国传统的出口竞争优势不再明显,新的竞争优势却尚未形成。部分出口订单和产业向周边等新兴经济体转移,越南、缅甸等国家便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吸引了大批的外贸订单。
(二)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环境堪忧
中国外贸企业中,中小外贸企业占据了极高的比重。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中小外贸企业数量达到了4185万。对于中小外贸企业来说,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已经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长期因素。
受自身规模与实力的限制,中小外贸企业很难通过上市、债券市场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因此,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便成为中小外贸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随着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各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将信贷资金提供给中大型国有企业等“优良资产”,中小外贸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或授信的难度较大。而且中小外贸企业的资金需求规模小、周转期长,由于商业银行贷款还存在信贷成本上升、贷款审批周期长等问题,导致中小外贸企业无法快速通过银行贷款缓解资金需求。表5显示,自2011年以来,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逐年增加。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5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各个金融结构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739万[JP]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12%,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整体支持力度还有待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中小外贸企业过于依赖民间借贷,导致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攀升。根据《中国民间利率市场化报告》所披露的全国16个省、直辖市的民间借贷市场利率,2014年9月份,福建省民间借贷利率高达2881%,其余省份的民间利率从2789%到2486%不等,这一利率远超过同期国家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5%左右)。中小外贸企业在面临流动资金紧张,却无力从其他渠道获取资金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高息的民间融资渠道,加大了中小外贸企业的债务压力。
(三)国家不断加大对外贸的支持力度
虽然中小外贸企业面临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但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外贸发展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举措。
2016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2016年5月5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涵盖了大量减轻外贸企业负担、促进外贸企业发展的举措,包括(1)充分发挥出口保险作用,进一步降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2)大力支持外贸企业融资;(3)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4)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优化出口退税率结构;(5)减免规范部分涉企收费,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6)加大对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7)加快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等。
相关意见的出台为外贸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将有效提振外贸企业的信心。后续国家将会出台更多支持外贸发展的相关举措,为外贸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中国外贸企业的应对举措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经济环境较为严峻,但是积极的因素也在不断显现,中国外贸企业应该积极推进自身转型升级,克服不利因素,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进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国中小企业产业大多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层次及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的附加值也较低。较低的产品技术水平极易受到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而且随着成本和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因此,企业应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层次,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能够占据价值链的上游,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避开各式各样的贸易壁垒;另一方面也能够使企业抵御成本提高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近年來,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一直是国家外贸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推动从数量规模型发展向集约效益型转变;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型贸易向价值链中高端
的自主创新型一般贸易转变。而且为了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政策。所以说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既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必要举措,也是适应中国外贸发展新常态的必然之路。
(二)实行多元化的出口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有效需求不足,企业订单数量下降;且随着发达国家不断加强保护本国市场的力度,中国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一直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是中国很多企业的主要市场。市场单一所带来的主要后果便是企业极易受市场国经济环境和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较差。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等市场也应该是中国外贸企业重点关注的市场,IMF的数据显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且早于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复苏;而且随着中国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开拓其市场的经济环境也不断成熟。中国外贸企业应在原有的欧美发达国家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兴经济体等市场,实施多元化、差异化的市场战略,拓宽企业的市场渠道,减少外需不足和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外贸企业的不利影响。
(三)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以邮件或者快递等形式通关,将传统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数字化,实现产品进出口的新型贸易方式。
传统贸易发展的不景气,给跨境电商市场带来巨大的潜在机会。2013年以来政府密集出台支持发展跨境电商政策,主要涉及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清关检疫、跨境支付等多项环节,政策具备很强实操性,积极促进跨境电商行业规范及完善,跨境电商在中国迅速发展。《2015—2016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45万亿元,同比增长26%。
在国内外经济不景气的现状下,相较于传统外贸模式,出口跨境电商将国产优势商品直接对接国外消费者,缩短了贸易中间环节、减少了商品流转成本。中国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可以尝试开展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一方面有助于自身开拓新的市场,另一方面减轻自身经营成本的压力。
(张继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张茜,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