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崛起明确“一中心四区”战略定位

2017-03-21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发展

编者按:12月9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立峰出席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编制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和答问实录整理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0.7%;2015年底人口3.6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5%。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交通网络发达、生产要素密集、人力和科教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基础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中部地区崛起,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李克强总理指出,中部地区发展潜力巨大,要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改革创新和结构优化中实现崛起,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做出新贡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编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列为重点任务。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发改委自2015年初以来委托第三方对2009年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进行评估,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开展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深入中部六省开展调研,多次组织召开部门和专家座谈会,在发改委门户网站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会同中部六省人民政府和48个有关部门及单位编制形成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规划》在总结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来主要成就和分析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三五”期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思路,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相衔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打造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方式,加快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开创全面崛起新局面。

《规划》在继承原有“三基地、一枢纽”定位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即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确定了到“十三五”末的主要发展目标,明确了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现代农业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规划》印发实施后,发改委将加强综合协调、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进一步发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积极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推进重大事项,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形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整体合力。国务院有关部门将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和发展重点,在专项规划编制、政策措施实施、重点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和支持。中部六省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也将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主动作为、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勤勉尽责,结合本地实际,将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十年间中部地区发展成就显著

记者: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今年也刚好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提出来的第十个年头,请问您如何评价中部地区这十年以来的发展?

何立峰: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经过十年努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在中部六省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4.7万亿元,十年年均增长11.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8.8%提高到20.3%,位居四大板块第2位。十年间,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7.7、3.7和7倍。在今年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部地区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11.1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0.5%,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四大板块前列。

二是“三基地、一枢纽”,即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日益巩固。2016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为18328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稳定在30%左右。農村基础设施较大改善,特别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山西等大型煤炭基地基本建成,2006—2015年发电总量为9.78万亿千瓦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快速发展,持续稳定保障全国能源供应。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现代种业等重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富士康、京东方等一些大型电子信息企业在中部地区完成产业布局。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2015年底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到六千余公里,营业铁路、高速铁路、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密度均位居四大板块第2位。

三是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2006—2015年,中部地区城镇化率由36.5%提高到51.2%,新增5000万人到城市居住生活。城镇化建设水平特别是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显著提高。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村安全饮水、无电地区居民用电问题基本完成,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达沥青水泥路。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06—2015年,中部地区城乡居民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8%、13.2%,达到26810、11422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财政对民生投入的占比继续增加。2015年底,中部地区按现有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为2160万人,比2010年底减少了2430万人。

五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长江、黄河、淮河和洞庭湖、鄱阳湖等大江大河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不仅改善了中部地区水环境质量,也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水环境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有力保障了华北等地区水资源供应。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特别是安徽和浙江两省建立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全国其他流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2015年中部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6.5%,较10年前提高6.3个百分点。环境污染防治积极推进,完成国家下达的有关节能减排任务。

六是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十年来,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打造形成了一批双向开放的平台,201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539亿美元,是2005年的6.1倍,年均增长19.9%,占全国的比重由2005年的2.9%提高到6.4%,从四大板块垫底位置上升到第3位。中欧班列在郑州、武汉发车,形成了中欧班列品牌,同时也促进了交通枢纽的发展。“走出去”迈出可喜步伐,一些农业资源加工优势企业到中亚设立加工基地,进一步促进了“一带一路”建设。

新定位将激发经济新活力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三基地、一枢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显著成就。您也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对中部地区的定位有一些新的变化,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这些变化,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

何立峰: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文件明确了中部地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定位,简称“三基地、一枢纽”。 经过10年发展,中部地区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我们在继承原有定位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

一中心是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中部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产业门类齐全,特别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现代装备和高技术产业进入建国以来最快的发展时期,实现了高速持续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打造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产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同时,中部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全国影响力较大,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人力资源较丰富。目前,富士康在郑州发展势头较好,京东方等大型电子信息企业投入生产,河南省等农业科技发展迅速,湖南湘江新区、江西赣江新区等将成为重要制造业基地载体。山西省是能源大省,在科技开发利用煤炭和新能源方面具有广阔前景。以湖北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基于各方面综合考虑,我们认为中部地区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过程当中打造成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中心。

二是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2015年,中部六省城镇化率为51.2%,低于全国约5个百分点,处于城镇化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人口相对密集,大量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城镇化发展基础良好且潜力巨大。特别是中部地区是我国外出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是落实全国3个1亿人城镇化战略中就地城镇化战略的主要区域。刚才给大家介绍,经过前十年发展,中部地区城市和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设施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规划》把中部地区定位为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就是要通过健全新型城镇化机制和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探索出一条就地就近城镇化道路,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做出新贡献。

三是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中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0.7%,农村人口占全国的30%,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3.8%,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国的40%,为全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河南省是我国的大粮仓,在黄河流域中占据特殊地位。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改造基本农田,培育优良品种,中部地区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全国农产品供给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来的非常正确的判断,现在越来越被实践所证明。中部地区位于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地区,拥有鄱阳湖、洞庭湖等众多湖泊,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加大中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和生态服务功能,对于保障流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十分必要。规划将中部地区定位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就是要充分发挥江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系列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特别是在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塑造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同时,中部地区连南接北、承东启西,交通四通八达,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助于促进山区旅游、江河湖海旅游等生态旅游发展。

五是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按照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东部地区产业向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地区转移。中部地区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客观能力和基础条件,同时,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也具备向西部地区辐射的条件。中部地区在全方位对外开放方面必将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十三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在原来“三基地、一枢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是对原有“三基地、一枢纽”定位的继承,也是着眼于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实施新发展理念的期待。我们相信,再经过五年到十年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五年规划确定了9大任务

记者:刚才您介绍中部发展五年规划总体思路,想再请您介绍一下主要任务有哪些,有没有一个比较详细的时间表?

何立峰:“十三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修改,争取尽快发布。规划期限到2020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

第一项任务是,优化空间,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主要包括严格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打造网络化开放格局,扶持特殊困难地区加快发展,规范发展区域功能性平台。中部地区有很多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脱贫任务特别是异地扶贫搬迁任务较重,目前正在全力推进。

第二项任务是,改革创新,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主要包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重點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三项任务是,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主要包括推动制造业提升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四项任务是,做强做优,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主要包括巩固提升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地位,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水平,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第五项任务是,统筹城乡,推动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主要包括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建设和谐宜居智慧平安城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第六项任务是,纵横联通,构筑现代基础设施新网络。主要包括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提高能源保障水平,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第七项任务是,绿色发展,打造蓝天碧水新家园。主要包括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重点流域治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第八项任务是,增进福祉,促进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主要包括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

第九项任务是,开放合作,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主要包括加快融入重大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双向开放,深化区域内部合作。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