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竞争力提升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17-03-20林传红李万莲张胜武卢学英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山岳竞争力景区

林传红,李万莲,张胜武,卢学英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竞争力提升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林传红,李万莲,张胜武,卢学英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旅游环境感知是游客目的地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要素也逐渐成为景区竞争力的重要评价因素。本研究将环境评价、竞争力评价与游客感知结合起来,构建了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并据此分析了安徽省山岳景区旅游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大景区理念,创建环境友好型景区;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创建智慧型景区;优化生态治理手段,创建低碳环保景区;强化公共服务,创建舒适安全景区的竞争力提升建议。

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竞争力;提升

0 引言

山岳景区是以山地为旅游资源载体和构景要素的具有美感的地域综合体。自我国实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以来,在已评出的3A以上景区5 000多家中,山岳型景区约占1/4~1/5。这些山岳景区依靠传统的具有垄断性的资源型产品,一度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接待地。然而,在旅游消费升级和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景区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竞争的优势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竞争要素,环境要素也逐渐成为提升山岳景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竞争力反映了景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协调程度越高,竞争力越强,反之越低。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提升旅游竞争力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饶品样提出旅游环境竞争力的理论是一种将旅游环境理论和旅游竞争力理论相结合的交叉性理论[1]。纵观各学者的观点,旅游环境可以概括为旅游景观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3个方面[2](P43),[3-4];克劳奇和里奇(Crouch & Ritch)在波特(Porter)的国家竞争力“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的综合模型,由资源(禀赋资源、创造性资源、支持性资源)、目的地的管理、情景条件、需求要素、社会经济条件等要素构成[5];卞显红等介绍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Calgary模式,并从环境管理与市场营销措施、环境或旅游环境认证等方面对如何提升旅游目的地环境竞争力提出了建议[6];卢玉平提出在景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中,必须考虑环境方面的要素,并以武夷山为例进行了指标构建[7];史春云等以九寨沟和庐山为例,对旅游地的服务感知、资源感知、社区感知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两个景区竞争力的提升方向[8];周晓琴等从旅游活动的视角,分析了湖北龟峰山旅游环境的优化问题[9];王凯等以岳麓山为例进行了山岳景区游客亲环境行为研究[10]。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笔者发现:(1)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环境竞争力方面的研究较多的集中于区域旅游环境、旅游目的地环境以及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等方面;(2)现有的关于山岳景区竞争力的研究,侧重景区整体竞争力评价,环境竞争力只是其中一个子指标;(3)现实中,人们对旅游环境的审美要求和标准具有动态性,传统的山岳景区应主动转型升级,优化旅游环境,通过为游客营造良好的旅游体验氛围来打造竞争力。

一、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本文尝试将环境评价、竞争力评价与游客感知结合起来,构建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游客感知的视角,以游客旅游环境体验为基础,对山岳景区旅游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综合笔者前期研究[11],将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细化为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景观环境、服务与管理环境、旅游设施环境、景区环境氛围等五个方面。该体系着重考查山岳景区旅游环境对游客的生理、心理及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着重测评旅游环境带给游客的舒适度、美感、友好度。游客对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的接触点与体验点如表1所示。由此构建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

表1 游客对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的接触点与体验点

图1 基于游客视角的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

对于游客而言,出游前最看重的是山岳景区的景观环境(景观特质),这是景区的吸引力所在,是游客体验的表征层。然而,景观环境存在于自然生态环境之中,在游览过程中,游客对景观环境的体验取决于景观资源与其所处自然生态环境、景区整体环境氛围之间的协调程度。因此,自然生态要素与环境氛围要素构成了环境支撑力,是游客体验的核心层。对于景区而言,现代服务与管理水平要素是其环境竞争力构成的源动力。在景区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治理、旅游设施的布局与修缮、景区游览秩序的维护(特别是黄金周客流量的管理与调度)、景区环境信息的发布和预报等是景区运营发展的主要工作。旅游设施是游客游览过程中重要的体验点,特别对于游客中心、食宿设施、安全设施与游道中的休息设施设置等,它与服务与管理要素一起构成了游客体验的基础层。另一方面,旅游环境竞争力还离不开景区周边经济发展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当地政府对景区发展的支持等等,这些因素一起构成了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竞争力的外部支撑因素,也是竞争力提升的潜力所在。

以黄山风景区为例,结合笔者前期调研,游客对各旅游环境要素测度指标的重要性及绩效感知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对于黄山景区而言,景观协调性、景区容量、卫生设施、接待设施、旅游服务态度、岩体风貌、接待价格的合理性等指标的游客感知均值相对较低,需引起景区管理方的重视,特别对于游客评价较低的食宿、门票、索道等接待价格以及景区拥挤问题。归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景观环境、景区环境氛围的大多数指标感知均值较高,这说明黄山景区的旅游环境吸引力与支撑力相对较强,景观质量得到了广大游客的认可。

二、安徽省山岳景区旅游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安徽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其山岳型景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安徽省山岳景区中,有自然与文化双遗产1处(黄山)、5A景区(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天堂寨)4处,这些山岳景区在安徽旅游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基于笔者前期对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天堂寨、齐云山、八公山等安徽省代表性的山岳景区的游客调研与访谈,这些景区旅游环境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表2 游客对旅游环境各测度指标的重要性及绩效感知情况

(一)脆弱的生态系统面临威胁

对于每年接待大量游客的山岳型景区来说,维护生态景观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景区建设和管理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以黄山风景区为例,景区旅游人数从1995年的83.1万人次提高到2015年的318.28万人次,增加了283.01%。九华山旅游人数从2007年的212.72万人次,提高到2015年的971.25万人次,增加了356.59%。旅游人数的骤增增加了景区资源保护的压力,高海拔地区植物生存的生态条件原本脆弱,特别旅游旺季时,大量游客带来的生活垃圾陡增,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威胁。同时,景区内的土木工程(如盘山公路、索道、宾馆饭店、商店等),也导致了对景区生态环境资源的建设性破坏。

(二)景区管理与服务改善压力增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对景区服务的期望与体验诉求也不断攀升,景区管理与服务改善的压力在不断增大。根据笔者前期调研数据,对于黄山、九华山景区而言,景区容量、景观协调性、接待价格等指标的游客感知值均处于低位区,人满为患降低了游客的体验质量。社会舆论和游客都强烈呼吁景区实行游客流量控制。加强景区游客流量监管,避免景区因流量超载带来的旅游安全隐患,在游客秩序管理上,完善预测、预约、预警机制,保障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已经变得非常紧迫。景区如何采用智慧化的信息手段,在旅游旺季进行游客疏导,避免精华景区超负荷,实现一年四季的游客均衡化都是要研究的命题。目前黄山、九华山、天堂寨等5A景区已核定公布“最大承载量”。

(三)景区公共服务有待加强

优美的漫游步道、完善的基础设施、舒适的休憩点也是影响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散客的持续增多,特别是自驾车游客,他们对停车场、休息等设施的便利程度较为关注,对食宿设施的环境氛围更加在意。旅游景区应加强公共服务,完善景区游憩条件。旅游厕所、休息排椅、医疗急救设施、游览安全防护服务等都应该提供,并应达到相应的服务标准。对于天柱山、天堂寨、齐云山等景区而言,景区管理水平、旅游服务态度、接待设施、游览安全性及解说系统等指标的游客感知均值处于低位区,景区公共服务有待强化。对于自助游客人而言,导览图、景点标示牌、微信解说、景区LED信息发布、景区广播等图文声像服务方式,更有助于游客提升游览质量。

(四)景区周边社会秩序有待整顿

山岳景区的原住居民、商户、周边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一起构成了游客的感知对象,他们的文明素养、环保意识、对客的态度等,都是游客旅游软环境体验的一部分,特别是承载着重要接待任务的旅游小镇,在游客整体旅游体验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因此,山岳景区要协同山脚下的旅游小镇,加强景区入口及外围的环境管理。笔者前期调研中,对于山岳景区周边环境,游客反映较多的问题有:景区附近商店、餐饮、住宿点拉客、抢客;景区外围垃圾清理不及时;附近居民带游客逃票等。

三、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竞争力提升对策

(一)树立大景区理念,创建环境友好型景区

旅游过程是一个游客与旅游地居民之间互动关系的感知行为过程、异质文化的融合过程、影响效应的扩散过程。游客对旅游环境的感知点不仅包括景区硬件环境、还包括景区服务水平、总体环境氛围以及周边社区环境等软环境。随着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行,景区间竞争的加剧,景区周边环境的治理水平,更能突显景区的管理水平。山岳景区应树立大景区理念,探讨与景区周边利益主体的利益分享与风险共担机制,把景区周边环境治理纳入景区管理范畴。黄山风景区在景区大环境打造方面,走在了安徽各山岳景区的前面。近年来,黄山风景区在主要交通干线、旅游干道及两旁环境整治、南北大门入口环境、汤口地区旅游市场秩序整顿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了黄山的整体旅游形象。

环境友好型景区,给游客提供的不仅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包括旅行的便利性、舒适感、愉悦度以及主客关系的和谐。景区安全有序与否,直接影响游客的感知评价。这就需要景区强化服务意识,注重人性化细节,从游客体验的全过程出发,加强动态管理。例如,黄山风景区在高速站口、景区点、停车场、大型酒店等人流集中地设立党团员咨询台,向游客发放宣传册和提示卡,提供旅游信息;在主干路沿线树立旅游路线标识、价格公示牌,公布旅游信息及投诉电话;在各个路段上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紧急救援、处理游客相关纠纷等;增设多台自动售票机,新国线、票房、索道采取提早运营、提前出票、延时服务等措施,受到游客极大好评。

(二)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创建智慧型景区

随着科技的广泛应用,旅游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为了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享受快捷、多元、环保、高效的服务,获得更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景区也必须提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水平,实现“资源保护数字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推进数字化管理,打造智慧景区。目前景区数字化管理和运营通信的主要手段包括电子门禁、智能监控、多媒体展示、GPS车辆调度、LED信息发布、电子商务、智能全景导游图等。黄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数字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示范效果显著。

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出发,山岳景区应加强四方面的工作。第一,通过智能监控平台系统,加强对景区客流车流、交通管理的实时监控与引流疏导,推进旅游秩序精细化、精准化管理;第二,实现精华景区WIFI网络全覆盖,建设二维码综合服务系统,完善景区标识系统,加强自助导游服务,比如通过微信扫码获得官方解说语音,基于位置服务的路径规划,景点信息介绍,消息推送服务等等;第三,在游客中心、索道站、购票处、精华景区游客密集区,增设多媒体展示平台,加强LED信息发布,宣传景区特色、资源保护、天气情况、游客温馨提示及旅游人次预警,缓解游客长时间排队带来的烦躁情绪;第四,推行电子门票,“码上游”,开设电子门票检票专用通道,实现线上购票游客与线下购票游客的分流,缓解集中购票、集中导入的客流压力。

(三)优化生态治理手段,创建低碳环保景区

信息技术的投入可以提高生态治理、环境管理的效率,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对景区内的天气、气候、水质量、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监控,提高景区环境信息的发布和预报,为景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为游客出行提供参考。探索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资源监管评价系统,加强对自然资源环境与各类遗产资源、文物资源的数字化监测、监控、修缮、维护等是山岳景区环境保护需要思考的命题。从2016年4月份开始,黄山风景区西海、松谷自动监测站投入运营,标志着国内首个生态功能自动监测云平台正式启用。从“封闭轮休”到大数据监测, 黄山风景区不断探索利用新技术实现环境质量、生态效应的动态监测与分析,值得向其他山岳景区推广。

低碳景区已被广泛认可,特别对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山岳景区,创建低碳景区更为必要。建设低碳旅游设施、使用清洁能源、营造低碳文化氛围、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开发绿色环保旅游纪念品都是创建低碳景区的举措。另一方面,坚持“山上做减法、山下做加法”,通过外迁办公和生活区、鼓励游客山下住宿等措施,减少山上资源消耗与垃圾产生。黄山风景区建立了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黄山)观测站”,积极推进低碳项目硬件建设,目前已建有低碳化公共设施。

(四)强化公共服务,创建舒适安全景区

对于游客而言,旅游不仅仅是观光游览,更是工作之余休闲放松、开阔视野的一种生活方式。因而,山岳景区要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公共服务,积极为游客营造舒适、便捷、高效、安全的景区环境。为此,山岳景区在完成基本食宿接待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需要加强旅游公共交通体系、旅游信息体系、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实现旅游目的地航空港、高铁站、汽车站、旅游集散中心与景区交通的无缝对接,在各种方式交通站点间开辟旅游换乘绿色通道,减少换乘时间。针对自驾车游客,重点抓好沿线交通标志服务体系、交通沿线配套服务设施、自驾车旅游基地建设,扩容景区停车场。同时,改善景区旅游步道设施,提高参观游览的安全性、舒适性。

2、加强游客中心建设。游客中心是景区服务的窗口,也是游客重要的感知节点。游客中心的硬件应设有触摸屏多媒体终端机,可实现查询旅游相关信息、下载软件、打印路条信息、在线留言投诉以及虚拟旅游等功能。还应设有多媒体影音播放系统、led大屏幕、自动售票机、银行自助取款机。软件方面,游客中心布局与软装要突显该山岳景区的文化内涵,建设文化展示长廊或者通过电子媒体来展示文化内涵。同时应为游客提供旅游导览图、旅游咨询、手机充电、雨伞、老花镜、饮水机、行李寄存等便民服务。

3、健全旅游信息体系。为游客提供完善、便捷的信息网络服务,应能与12301旅游热线平台对接,提供景点介绍、票务预订、旅游咨询、线路查询、旅游救援、旅游信息发布等服务。用好官方网站、旅游微信公众平台及微博平台等网络宣传平台。

4、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山岳景区的精华景点一般都在高海拔地区,游客的旅游安全保障至关重要。山岳景区要做好旅游安全预警、旅游安全控制与旅游应急救援。

[1]饶品样.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1):184-187.

[2]陈安泽,卢云亭.旅游地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3]万绪才,包浩生.山岳型旅游地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安徽省黄山与天柱山实例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2,25(1):48-52.

[4]陈芸,罗建基.旅游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以福州鼓山风景区为验证模型[J].旅游发展,2006,5(3):97-100.

[5]Dwyer, L. & Kim, C.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Determinants and Indicators[J].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03,6(5):369-414.

[6]卞显红,张光生.旅游目的地环境竞争力及其提升研究[J].生态经济,2006(11):92-94.

[7]卢玉平.关于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研究——以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08(6):65-70.

[8]史春云,张捷,尤海梅.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地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J].地理研究,2008(3):703-714.

[9]周晓琴,明庆忠,毛昕,等.基于旅游活动视角的山岳型景区龟峰山的旅游环境优化研究[J].可持续发展,2015,5(3):87-93.

[10]王凯,李志苗,肖燕.城市依托型山岳景区游客亲环境行为——以岳麓山为例[J].热带地理,2016(2):237-244.

[11]林传红,李万莲,许云华.山岳景区旅游环境游客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9):66-71.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Mountain Tourism Environment Competitiveness — A Case Study of Anhui Province

LIN Chuanhong, LI Wanlian, ZHANG Shengwu, LU Xueying

(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Anhu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Bengbu233030,China)

Perception of tourism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ourists’ percep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scenic evaluation of the competitiveness.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tourism environment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cenic mountains, combine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with tourist perception, and analyzes problems which tourism environment of Mountain Scenic Area in Anhui Province exis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o establish scenic concept, create an environment friendly area,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echnology to create intelligent area, optimize the ecological governance to create a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a, and strengthen public services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and safe area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montain scenic area; tourism environment; competitiveness; promoting

2016-10-25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基于感官视角的安徽山岳景区旅游环境竞争力提升研究”(2012SQRW049ZD);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SK2015A086)。

林传红(1980-),女,山东德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消费行为;李万莲(1973—),女,安徽凤台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消费行为。

F592.3

A

1009-9735(2017)01-0088-05

猜你喜欢

山岳竞争力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南京山岳风景与城市关系历史研究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浅谈山岳救援中T型救援法的使用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动物派对
山岳的瓦伦丁 Marco Pantani
日本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