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泾河油田长81油层沉积相研究
2017-03-20吉园园
吉园园
鄂尔多斯盆地泾河油田长81油层沉积相研究
吉园园
(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甘肃 庆阳 745000)
泾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其主力油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81油层。以岩心资料为主,结合测井资料,综合分析了储层岩性、沉积构造、粒度分布及测井曲线相等特征,认为长81期为一套河控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辫状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 泾河油田; 长81油层; 沉积相; 沉积微相
鄂尔多斯盆地自古生代以来发育多套沉积体系,三叠系延长组为一套完整的三角洲-湖泊沉积旋回,是该湖盆发生–发展–消亡沉积演化的产物[1]。钻井揭示,泾河油田中生界自下而上主要发育有三叠系、侏罗系中下统、白垩系下统。上三叠系延长组上部受晚印支运动的影响而剥蚀缺失,区内主要缺失延长组长1、长2、长3油层组,长4+5油层组部分缺失,从西南向北东方向剥蚀程度逐渐减弱。油气集中分布在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地层中,纵向上含油层系单一、储层厚度较薄,长81油层为主要含油层系。
1 岩石学特征
根据本地区取心井及薄片分析,长81段储层主要为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图1)。
图1 泾河油田长81油层岩性三角图
石英平均含量40.54%,长石含量26.65%;颗粒磨圆为中次棱和次棱-次圆各占一半,分选主要为好,其次为中等;杂基主要为泥质,平均为4.3%,胶结物平均含量9.1%,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物,以(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胶结为主,平均含量7.5%,高岭石和其它自生粘土类胶结物其次,平均含量2.8%;颗粒支撑,线接触为主,少部分线-凹凸接触,孔隙式胶结为主。
2 沉积构造
根据岩心观察,泾河油田长81油层的沉积构造主要有以下类型。
(1)块状层理。灰色、褐色细粒砂岩,无层理,泥质含量低,砂质较纯。顶底底部突变接触。为水下分流河道砂岩的快速沉积所致,由于高能辫状分流河道携带大量沉积物进入湖盆之后,受到湖水的顶托作用,导致分流水道能量迅速下降,大量沉积物快速卸载,沉积形成无层理(或肉眼难以看见的层理)砂岩[2]。其砂岩厚度较大,常与平行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砂岩交替出现。反映了沉积之后的高能牵引水流的底负载搬运的沉积过程。
(2)平行层理。在厚层块状细砂岩中常见薄层平行层理细砂岩,层理纹层可见炭屑,为牵引流沉积标志,高流态,平底床沙,三角洲前缘高能水下分流水道沉积产物。
(3)板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细砂岩,为牵引流产物,直脊波痕迁移,多为三角洲前缘高能水下分流水道沉积产物,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水道砂岩中常见块状层理-平行层理或板状交错层理的交替出现,代表水道内部不同大型底形的迁移而至;板状交错层理粉砂岩,层主厚度10 cm左右,成组出现,交错纹理呈凹形弧形,角度较低,45°左右,反映为低水流能量条件下形成,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或水下分流水道边缘沉积。
(4)波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细砂岩呈灰白色,微含云母,分选好,泥质胶结,细层厚约1~5毫米,为低能牵引流沉积产物,弯曲波痕迁移形成,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沉积。
3 粒度分布特征
C-M(图2)图中C值(累计曲线上1%处对应的粒径)均小于1 000 um,表明其以悬浮搬运形式为主,C、M值相应变化,形态呈线性,平行于C=M基线,相当于牵引流沉积中的QR段,沉积物平均粒径普遍大于2.5Φ,反映沉积物粒度细,搬运以悬浮搬运为主[3]。
砂岩粒度概率曲线累计概率曲线反应典型的牵引流沉积特征,滚动总体不发育,不同沉积微相由于水动力条件差异,概率曲线类型存在差异[3]。
图2 泾河油田长81油层CM图
4 测井相特征
测井曲线特征上主要有三类主体组合:箱型、复合钟形组合,漏斗形或纺锤形组合,低幅的齿形组合[4](图3)。
(1)箱型、齿化箱型。箱型曲线表现为顶底突变接触,反映了砂质均值,泥质含量低。是在强的水动力条件或快速整体搬运条件的沉积。对于齿化箱形,一般反映的是水下分流水道的水流强度变化,导致的泥质含量变化的结果,或多期水下分流水道叠置结果。
(2)钟形。表现为底部突变接触,顶部渐变接触的特征。对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通常反映河道迁移,泥质碎屑含量向上逐渐增加而呈现出“向上变细”的曲线特征。反映了水动力逐渐减弱的沉积。
(3)漏斗形或纺锤形。表现为向上GR曲线幅度逐渐增大,顶部突变接触的曲线特征。对于三角洲前缘砂体,通常反映河口砂坝或前缘席状砂由于泥质含量向上逐渐减少而呈现出“向上变粗”的曲线特征。
5 结 论
泾河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81期砂岩以细砂岩为主,粉砂岩为辅;岩中的牵引流型沉积构造较为发育,表明是高水流能量环境下的快速沉积;长81期为一套河控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辫状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前缘席状砂沉积。
[1]邓秀芹,蔺昉晓,刘显阳.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及其与早印支运动关系的探讨[J].古地理学报,2008,10(2):159-166.
[2]于兴河.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3]孙永传.碎屑岩沉积相和沉积环境[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4]马正.应用自然电位曲线解释沉积环境[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2,3(1):25-39.
Study on the Sedimentary Facies of Chang 81Oil Reservoir in Jinghe Oilfield, Ordos Basin
(Sinopec North China Oil & Gas Company No.1 Oil Production Factory, Gansu Qingyang 745000, China)
Jinghe oilfield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Ordos Basin. Its main oil-bearing formation is Chang 81reservoir of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edimentary structure and grain-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reservoir were analyzed based on core data and logging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river dominated delta system develops in Chang 81oil‒bearing bed . The main microfacies include submerged distributary channel, mouth bars and sheet sand.
Ordos Basin; Jinghe oilfield; Chang 81oil‒bearing bed; sedimentary facies;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2016-04-17
吉园园(1990-),男,助理工程师,山西省临汾人,200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工程专业,从事油藏地质研究工作。
TE 122
A
1004-0935(2017)07-06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