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2017-03-20贾馨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6期
关键词:病症支原体病程

贾馨兰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和田 84800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临床儿科高发疾病,据有关调查显示,该病症多发于5~15岁儿童;支原体可作为人体共生菌定植于口腔内、呼吸道,且可在人体其他部位进行传播;感染患儿首先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可诱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脑炎、肾炎等严重病症,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此外,该病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中易发生误诊、漏诊,造成患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延误病情[2]。本次研究对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73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探究微生物快速培养与快速血清学检测对诊断该病症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用儿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确诊,且患儿病症均存在不同程度气促、高热、咳嗽、咽喉疼痛、咳痰、胸痛等;其中男43例,女30例,年龄5.5~13.4岁,平均年龄(5.34±4.01)岁,其中病程<7 d患儿42例,病程≥7 d患儿31例。本组患儿均分别使用两种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1.2 方 法

检测方法:(1)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法:标本采集,在患儿口腔、咽喉等部位使用消毒后的无菌棉拭子刮涂数次,将收集到的标本放入支原体培养基上,患者痰液采集使用无菌痰液收集器采集,并于恒温培养箱中(37℃)对收集完成的培养瓶进行培养,标本培养24 h后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阳性判定:培养基色彩由红转黄;阴性判定:培养基仍然透明,未发生颜色变化。(2)快速血清学检测:本组73例患儿入院后,于第2 d采集2 mL空腹晨血标本,将采集到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血清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内MP-IgM抗体,严格根据试剂盒相关说明术进行操作及结果判断;若患儿检测显示为阴性,则1周后再次检测。

治疗方法:本组患儿入院后根据临床情况实施对症治疗,病情确诊后可给予10 mg/kg,1次/d持续治疗10 d,或130 mg/kg红霉素,1次/d,持续治疗3周;若患儿病情较重,可适当给予地塞米松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本此研究统计学数据分析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年龄阶段两种方法检测效果对比

本次研究显示,患儿不同年龄阶段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对比,无较大差异(x2=0.293,P>0.05)。但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快速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升高,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则降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阶段两种方法检测效果对比 [n(%)]

2.2 不同病程间两种方法阳性检出情况比较

经研究显示,快速血清检测法中病程≥7 d患儿阳性检出高于病程<7 d患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9.352,P<0.05);而微生物快速培养法中,病程<7 d患儿阳性检出率高于病程≥7 d患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21,P<0.05)。详见表2。

表2 病程不同两种方法阳性检出对比 [n(%)]

3 讨 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临川中常见肺炎病症,该病症多发于春冬季节,并无特定发病时间,且多发于5~15岁儿童,其主要发病原因为支原体感染,患儿感染后易出现间质肺炎或毛细血管炎样病变,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骨下疼痛、畏寒、头痛、咳嗽、厌食、发热等,若患者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病情进展可诱发多器官损伤、神经系统损伤、心血管系统疾病、非特异性肌痛、皮肤黏膜损伤等,对患儿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3]。

临床中,对该病症诊断以病理学检查为主,其中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培养法与血清学检测。其中,快速微生物培养法是采集患儿感染支原体将其投放入含有大量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使其快速繁殖对其他微生物进行抑制,进而改变培养基中pH值,使培养基颜色改变,达到检测目的。该方法对应用于患儿发病初期具有较高价值,且该方法局域操作简单、实验室要求较低、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此外有研究指出,该方法支原体培养时间较长,不利于患儿病情治疗,同时该方法易受到其他微生物影响,导致检测出现假阳性。而对于身体免疫机能仍处于发育阶段的患儿,易出现假阴性。

快速血清学检测是临床中最常用检测方法,其主要通过试剂盒进行检测,诊断时只需2 mL血清即可完成,其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等优点,同时,该方法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较少,诊断较准确,且诊断时间段,易被患儿家属所接受。据赵波涛等研究显示,对该病症快速血清学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5.6%,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血清检测学具有较为显著的诊断价值。经研究分析,人体感染支原体后,人体免疫系统B细胞会对Ag进行特异性识别,使增值分化,促使浆细胞的形成,进而增加肺炎支原体抗体的分泌与合成,并于相应抗原结合,产生免疫作用;因此,人体感染支原体后,其相应抗体会明显增多,提示机体感染支原体。大量研究证实,人体感染支原体4周左右其相应抗体达到峰值,而后明显减少或消失。说明,使用该方法检测诊断支原体感染虽然具备诊断价值,但仍然存在漏诊现象,研究分析可能与支原体抗体含量过少存在一定关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儿不同年龄阶段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对比(P>0.05)与王宁等学者研究显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说明,以上两种检测方法均存在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同样存在诸多不足,因此,临床诊断中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诊断方法进行检测,提高诊断准确率。

[1] 陈花莲.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2):131-133.

[2] 苏 丽.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方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48-50.

[3] 赵洪波,李国锋,薛 璟.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9):2405-2406.

猜你喜欢

病症支原体病程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鸡败血支原体的流行特点、鉴别诊断及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