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制素在结直肠术后肠瘘的临床治疗效果
2017-03-20张守康金头峰
张守康,金头峰⋆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肠瘘为结直肠术后严重并发症,肠瘘会使患者肠内的内容物流出肠腔,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并发感染性休克或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1]。肠瘘具有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的特点[2]。我院为降低结直肠术后肠瘘患者的肠瘘闭合时间,提升肠瘘的治疗效果,特将我院胃肠外科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结直肠术后肠瘘患者,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干预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结直肠术后肠瘘患者64例,根据双盲法的分组形式平均分配64例患者,观察组共有患者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为(54.6±4.5)岁;对照组共有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为(55.0±5.2)岁;两组患者均肠瘘发生在术后1~12d,两组患者均认可治疗方案并签署之情协议,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按照分组结果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给予患者抗炎、禁食、补液治疗,应用双套管作持续负压引流处理肠瘘口,给予患者肠胃营养保证患者正氮平衡,保护好肠瘘口周围皮肤等对症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生长抑制素进行治疗,常规对症治疗同对照组,给予患者生长抑制素乙己苏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708,规格:3 mg,)进行治疗,用药剂量及给药方式如下:取6 mg乙己苏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治疗,一日/次,10天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淀粉酶水平、红细胞比容、肠瘘闭合时间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1)血清淀粉酶水平、红细胞比容,于治疗10 d后取患者晨起静脉血应用URIT全自动生化仪检,型号:8020A验血清淀粉酶水平、红细胞比容,血清淀粉酶剂量单位为U·L-1,红细胞比容单位%。(2)肠瘘闭合时间:以d为单位。(3)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发生率=感染例数/组内总例数*100%[3]。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淀粉酶水平、红细胞比容情况
观察组患者经生长抑制素治疗后血清淀粉酶平均水平为(63.91 ±11.55)U·L-1,红细胞比容平均为(52.1±3.5)%,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血清淀粉酶平均水平为(113.11 ±16.74)U·L-1,红细胞比容平均为(65.7±4.7)%,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及红细胞比容等指标比较均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瘘闭合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T=6.581。
2.2 两组患者瘘口闭合时间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瘘口闭合时间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瘘口闭合时间及泌尿系统感染比较表(±s)
表1 两组患者瘘口闭合时间及泌尿系统感染比较表(±s)
组别 n 瘘口闭合时间(d) 泌尿系统感染(例)观察组 32 16.25±5.12 0(0.00)对照组 32 23.51±6.03 3(9.37)x2/T / 5.191 3.147 P/<0.05 <0.05
3 讨 论
多数肠瘘患者水电解质混乱水分大量流失,需要及时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及时进行补液治疗,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病死率,文中对照组32例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均包含纠正电解质、补液、抗炎等治疗,肠瘘患者一定要禁食,通过肠外营养为患者补充机体所需的能量,肠外营养支持可有效减少胃肠液分泌,促进患者瘘口闭合。文中观察组32例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长生抑制素乙己苏注射液进行治疗,乙己苏可有效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影响胃肠道的吸收的功效,让患者肠道处于休息状态有助于患者的恢复,笔者通过在各大数据库查找发现:生长抑素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的同时促进肠瘘口愈合[3]。
综上所述,治疗结直肠术后肠瘘应用生长抑制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于临床。
[1]赵中伟.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10):799-800
[2]张渝科,谭云火,吴国庆,等.自制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肠瘘[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25(6):46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