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课堂“哑巴”数学成因及策略
2017-03-20马玉萍
马玉萍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更是思维的结果。学前儿童在与成人的交流过程中,已经初步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但在入学以后,对于学生课堂语言表达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大家都认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和数学老师没有多大关系;于是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中,老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导致低年级学生“哑巴”数学成为一大现状。
其实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和性质都需要通过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因此,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数学老师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也许,曾经的我们以为数学重“思”不重“言”的话,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思又重言”吧!不让孩子们学哑巴数学!老师也不教哑巴数学!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不想在数学课上开口说话,又是什么原因使本来生动鲜活的数学课堂变成了“哑巴数学”?我们先来分析其成因:
首先,数学语言不允许我们有模棱两可的断言,课堂上经常发现孩子们,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的数学语言使用不当,于是老师让孩子们反复修改、不断完善;一遍又一遍让孩子们把话说完整,这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由于好多老师对于布置给孩子们的说一说之类的口头表达作业没有很好地去花时间检查,故而大多数孩子都认为书面作业老师要检查,所以就把书面作业完成了,而口头任务却选择不去完成或者很少去完成;在应试教育的当下,孩子们和老师们都想的是怎么在每一次的测试中拿高分,至于数学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大家都认为数学都不考口语,所以就忽略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大多数家长在孩子完成作业时只关注结果的正确性,却忽略了过程性的表述,没有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很大程度影响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大多数老师上数学课时语言表达都很随意,丧失了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很少有教师专门花时间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认为只要孩子们会做题就可以了,不需要把想法说出来,只注重机械做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孩子们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基于低年级学生课堂“哑巴”数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找策略:
1.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多给学生“说”的机会,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向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提问,困难生回答一些难度低的问题,优秀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把一些典型题的解答过程大声说出来再进行书写,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表达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2.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极强,每一个孩子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我们要从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出发,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要耐心倾听,并及时给予鼓励,还要让每一个孩子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然后再让其他孩子重复同伴的表述;老师要及时对每个学生的发言予以充分的肯定,还要面带微笑,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低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还不完整,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预设一些问题来引导他们尽量把每一句话都说完整。例如,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书上解决问题大多都是用图画的形式来呈现的,当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题型时,老师就可以提前预设一些问题:如“树上原来有几只鸟?”“又来了几只鸟?”“根据我们知道的信息可以提一个什么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把刚刚一起整理的这些语言先自己练习说一说,再和同桌说,然后再指名让个别学生说;大家再进行补充完善;虽然这样的做法较啰嗦,但这样做可以有效改善低年级课堂“哑巴”数学的现象。
4.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素养。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数学名词在使用时都要求能非常准确地表达,在学习这些内容时,老师必须要规范使用数学语言,并要求学生准确进行复述,在每一次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准确使用,给学生起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促进学生准确使用这些数学名词。
5.我们在课后要经常给孩子们布置一些说一说等的口头作业,只要有这一项作业,我们不论多忙,都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及时检查和评价,让孩子们不再产生口头作业可以不完成的这种想法,还要力争取得家长的积极协助和配合,在家和孩子好好互动说一说作业,还要让孩子把每一道数学题的解答过程大声说给爸爸妈妈听,特别是孩子容易错的题让他说一说过程,不再让孩子们学“哑巴数学”。
综上所述,学生在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的表达意外也是難免的,如果教师为了课堂不出意外而选择了不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就会产生困难,甚至错误,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差。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尽可能地把学生的表达意外当成一种有用的教学资源,不断去引领学生大胆表达,杜绝“哑巴”数学,使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演绎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