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课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2017-03-20付成贤
付成贤
識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最主要内容。只有识字并掌握字的写法,学生方有可能进行阅读与写作,所以,第一学段的教学应以此为重。从课时比重上来讲,第一、二学期应分别占比29%、19%。一年级识字教学起着夯实基础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将来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还会直接影响学生将来语文学习的兴趣。可见,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课的教学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一、识字课教学现状
一年级识的老师首先面临的困难是要花很多时间培养和关注学生听课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由于学生接触学校的时间不长,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而且学生的情况也千差万别。这些客观因素是小学一年级识字课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实际的识字教学是一种什么状况呢?通过观察,笔者发现时下小学一年级识字课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识字课,以“写”代“识”
教师认为多写多练,掌握得才牢靠。老师授课之后给学生设计了大量书写练习的作业。练习本编号反复书写,甚至对一些二类字,只需要学生识记的字,教师也强制要求学生记忆,并坚持认为手写一遍的效果优于“嘴过千遍”。
2.识字课识字方法多样,耗时耗力,老师学生疲于完成
这些课上老师普遍会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识记,学生比较踊跃,最感兴趣的是编故事识记,但是这类课教学任务往往完成不了,要么只完成识记没有书写练习,要么书写也只是以点带面,浮光掠影。
3.识字教学时间被课文阅读挤占
识字教学无法落到实处。教师在语文阅读与识字教学所占比重孰重孰轻两项内容间“纠结”,这就导致识字教学经常面临时间不足的问题。
二、一年级学生现状及识字课教学目标分析
这些现象之所以存在,与我们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及一年级识字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有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和明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1.心理特点
(1)过于自我。由于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些独生子女身上普遍存在任性、不听话等特点,甚至有的学生无视课堂纪律,随意打断同学发言,在言行方面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
(2)天性活泼,对于游戏十分热衷,并且大多都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和极佳的可塑性。
(3)问题多。小学生对于所有的事情都充满热情,表现为经常提问、对周围变化十分敏感。但是,他们的热情往往保持不了太长时间就会消散。如,刚刚纠正的握笔姿势过了一会又错了,刚刚挺直的背不一会又驼了。
(4)活动、行为缺乏目的性。比如,学习有什么用?一年级学生中几乎没有人可以逻辑清晰地回答这个问题。再如,教师叫他复习功课时,他却可能津津有味地看书本后面的插图;或者一听到其他声响,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了。
2.认识和记忆特点
就认识过程而言,一年级生和学前儿童存在相似点,比如,二者的认识均带有无意性。然而,在教师的影响与帮助下,他们正在逐渐朝着有意认识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一年级学生的记忆依旧以形象记忆为主。
3.注意的特点
(1)注意范围狭窄,在他们关注某个问题的时候,对于周围的其他事情感觉是非常迟钝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不会分配注意力,很难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考虑到这一点,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就不应要求学生边听边写,而是应在保证其听懂的前提下,再要求他们尝试着写。
(2)注意的稳定性不高。由于年龄原因,一年级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这实际上是思维活动脱离目的任务的表现,也体现了他们在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窗外的人吸引,进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总体而言,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情绪变化快;很容易产生疲累感;自控能力差;对环境敏感;经常模仿他人;思维直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标)对一年级识字教学给出四点建议:(1)教师不仅要注重自主能动性的发挥,还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2)授课过程中既要注重实践,又要保证综合性的体现。(3)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情感。(4)教师应借助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课标明确表示,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这些方面。
在识字教学方面,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提出的要求可以概括为:首先,一年级和二年级属于第一学段,教学要求是增强学生的汉字学习兴趣,并认识一千六百个汉字,掌握其中八百个字的写法;三年级和四年级属于第二学段,教学要求是提高他们识字的主动性,并使他们认识两千五百个(累计值)汉字,掌握其中一千六百个字的写法;五年级和六年级属于第三学段,教学要求是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并使他们认识三千个(累计值)汉字,掌握其中两千五百个字的写法。可见,课标对于小学语文识字课中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目标,这个能力要求是随学生年级增长而逐步提高的。
三、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众所周知,只有结合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确定的策略,才属于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究竟何为有效策略?下面我将结合一节具体课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4课堂实录”(见《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13期 作者:马蔷,郑宇)进行分析:
按照课标的要求,低年级学生需要认识的汉字数量与其需要掌握写法的汉字数量是不一样的,对于识字教学的要求可归纳为多认少写,并且课标还强调了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特点及生活经验进行教育,尽量做到识用结合。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识字效率。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识字课,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对教学任务把握得比较好,成功地将任务落实到了教学活动中。其中,最突出的有三点。
1.识字教学体现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经验可知,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识字并不难,但忘记也很快。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正视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在这节课上,教师以生字特点为依据,综合运用了不同的识字方式,其中包括看图识字、读音识字等,使学生的识字效率有了明显提高,记忆效果也得到了巩固。
2.将引导发现作为侧重点,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识字教学的意义并不在于使学生掌握了几个字,而是要通过引导使其学会独立识字。由于教师对这一目标的认识比较全面,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的方法,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明显。如,画蜘蛛网的图,再写“网”这个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再如,教师在学生对蜻蜓以及蜘蛛等生字有了大概的认识之后,引导他们尝试利用形声特点来识字。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3.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在读儿歌前,教师问学生,如果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迁移学习成果,发展学生语言。
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度挖掘,在教会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前提下,还引导学生开展了相关的实践活动,借助鼓励学生说话练习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化。比如,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说句子,让学生感到“我也能编儿歌”“我也可以做一个小诗人”。这种做法使学生从练习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使其产生了成就感,这对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