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要有“磨”性
2017-03-20高名孙达国
高名+孙达国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其专业发展之路是由一个教学的实践者向一个学术的研究者升华的过程。我个人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磨”性是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特质。“磨”是研究,“磨”是把握,“磨”也是深化。教师具体该“磨”些什么?
一、教师要“磨”教学用具
这里的“教学用具”范围可以大至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课件;小范围至粉笔字、主题图、三角板等这些辅助教具学具。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这些不是每个教师在备课环节必做的一件事吗,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地方?”而我要强调的是“磨”字,以教材为例,来说说曾发生在我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小故事。
2016年4月,我校与学区内另外两所学校开展合作联校教研活动,我作为本校数学教师到他校试讲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由于工作时间关系,并未提前过去与该班学生进行互动,教学设计便按我所教班级的情况做了预设。公开教学那天,参与教研的同行有四十多人,上课时我稍有紧张,课堂语速较快,但还是尽量呈现了一堂完整的课,课堂气氛也比较愉悦和谐。后面是评课环节大家习惯性地“只栽花不挑刺”。其实在同行的评价中我更愿意听到指正我不足的声音,因为那是一条促使我快速成长的捷径。有一位前辈周老师在评课中提到我不应将“化简后”说成“化简比后”(数学的严谨性),课件设计的复习内容也并没有为后面的探究内容做很好的过渡和铺垫。此时我如醍醐灌顶,发现自己从未意识到这个问题。
我们所借助的每一个教学用具都对教学效果的呈现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而其作用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解读、研究、把握、设计、利用能力。“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对教学用具的利用也是同样的道理。虽是相同的教学内容,但理解的角度、挖掘的深度不同,都会将其进行再次创造,而效果的优劣取决于研磨。
二、教师要“磨”师生关系
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风度、修养、气质、幽默感,对人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敬畏与追求。教育的目的是为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即孩子的未来既能顺应社会又能心智健全,精神充实。
我任教的三年级有一个男生,个头虽小,但身手敏捷,运动细胞发达,每次劳动都特别积极主动,和同学关系融洽。让老师头疼的是学习能力弱,还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多次被其他家长和学生反映,因与家长沟通无效,所以班主任也偶尔会对其放任自流。其他学生由于从众心理,一看老师有明显的喜恶表现,便渐渐将其孤立起来。我认为每一个不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是由其成长环境塑造的。经了解,这个小男生在他未满月时父母离异,体弱多病,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爸爸常年在外务工,今年有重组家庭的打算,但并未将孩子考虑在内。这样的家庭环境怎么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于是在课堂上,我特意将更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给他,并在他答对时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勵,也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的优点。慢慢地,他不完成作业的次数变少了,计算的正确率提高了,其他同学也愿意和他亲近了。
当我们真正去感受一个孩子的处境,了解一个孩子的需要,才能成为孩子学会把握自己追求幸福权利的守望者。教育从来不是立竿见影的简单劳动,虽然我们可能看不到现在的不放弃对孩子的未来会产生什么影响,但坚持去做,终有光辉。
三、教师要“磨”新人新意
年年教学同一个年级,或一轮循环过后我们经常会走入惯性误区:去年怎么教,今年还怎么教。长此以往总会觉得工作只是不断地、机械地重复的过程,对教学工作失去了兴趣,逐渐陷入职业倦怠的泥潭。“新人”是指教师个体不要放弃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无论工作多久,把自己置于一个“无知”的位置,用全新的视角去发掘那些看似粗浅知识所蕴藏的深层内容。“新意”就是指不拘泥于形式、套路,能创造性地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所有的创新都是尝试错误、弥补缺憾的结果。只有不断去反思、去尝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教师要“磨”个人修养
一名好老师自站在讲台的一刻起,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仅是知识、课堂的组织程序,还有精神气质。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亮相,每一个细微的神态,每一句话语,其背后神妙的东西,都是那么重要,以至于决定了学生一堂课的学习效果。
2015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由全国著名小学数学名家武维民老师牵头的送课观摩活动。她简朴的穿着,淡雅的妆容,平和的语气,无一不吸引着我,更别说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了。古诗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终身学习是教师能更好地胜任现在的工作的唯一途径。读书、旅行、看报、听讲座、网络研修,在让我们对新信息、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保持敏锐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精、气、神”。学问的通达和人情的练达也会让人闪耀出魅人的光彩来。
专业能力便是教师手中的一把剑,只有从教学用具、师生关系、新人新意、个人修养四个方面着手打磨,才能在亮剑时光芒四射,技惊四座。
参考文献:
[1]陈立.数学教师教学中应具备的能力[J].社会科学,2015(7).
[2]侯增义.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论坛,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