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把孩子们的心巧妙引入文本
2017-03-20肖红英
肖红英
语文教学就是在每一堂课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用心走进文本,品读文本,融入作者的心灵世界,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脉搏,体会文中的写作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一、创设课外教学情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但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不够多,对很多文章蕴含的情和理无法理解透彻。如果能根据课文内容,把课堂搬到现实生活中,利用生活实际的情境把学生吸引到文本之中,教学就会水到渠成。在教学《秋游》时,讲到花坛里的菊花五彩缤纷时,学生无法想象到各色菊花汇集在一起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们采用较多的方法就是用课件展示菊花的图片,感受菊花的色彩绚丽。在理解菊花的姿态各异时,也经常用课件展示各式各样的菊花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进行说话训练。但是,虽然有图片的欣赏,却无法亲身触摸菊花,真实地感受菊花的美。我把课堂搬到了大自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公园,让学生实地对美丽的菊花进行近距离地细致观察,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很多学生兴奋地告诉老师,这朵菊花像妈妈长长的卷发,那朵菊花像一团火,这朵菊花像小妹妹红红的脸蛋,那朵菊花像蛟龙的爪子……因为学生有了直观的体验,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非常透彻,而且还能带着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朗读课文,读得特别有味道!
在教学《窗前的气球》时,我是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来导入教学的: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气球图片,有小白免、小花猫、长颈鹿、小老虎……让孩子们说说图片上有什么?再说说平常自己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见到过气球?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小结:“看来,气球不但外形各式各样,新颖独特,还能装点我们美丽的家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乐趣,增添快乐的气氛。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气球还有很多特殊的作用呢!它呀,成了一剂治病的良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窗前的气球》吧!”这样,用精美的图片来创设情境,用激情四溢的语言,激发他们学习文本的兴趣,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领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文学习中来。
在教学完《清澈的湖水》时,我让学生联系家乡的小河或湖水,说说自己看到身边破坏环境的事例:有的把脏水倒入小河里,使小河的水染得黑乎乎的;有的随手乱扔垃圾,把地面弄得脏乱不堪;有的在草地上追逐玩耍,让小草都枯死了;有的把美丽的花折下来,让树枝变得光秃秃的……学生畅所欲言之后再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观点或者说说自己会怎样劝说对方要保护环境。接着再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写一两条保护环境的标语并进行评比。通过这样的引导,既能让学生明白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要自觉地保护身边的环境,又能在生活中延伸语文教学。
二、创设实验操作情境
低年级学生对于具体、感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逻辑性较强、抽象的事物却不太喜欢。在教学《快乐的节日》时,为了营造欢乐的气氛,我问:“孩子们,过几天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节就要到了,你最想收到一份什么礼物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我想要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我想要一个机器人!”“我想要一个栩栩如生的布娃娃!”“我想要妈妈带我去游乐场玩!”……于是,我让学生用彩色的蜡笔把自己想要的礼物画在纸上。在展示过程中,孩子们神气十足地介绍着自己精彩纷呈的作品,开心极了!接下来,我和学生一起打着节拍,和着音乐《快乐的节日》朗读课文。这歌声使孩子们激情高涨,后面的课文朗读自然声情并茂,令人陶醉!
在教学《荷花》时,先用课件展示一幅幅生机勃勃、色彩艳丽的荷花,配上优美的古筝背景音乐,让学生欣赏画面感受荷花的美丽,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诗来赞美荷花。然后播放荷花舞蹈、蜻蜓飞来、小鱼游去的画面,教师配乐朗诵,让学生想象自己融入荷花池中,变成一朵白荷花后,蜻蜓、小鱼会对“我”说什么?这样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表演对话情境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表演。在课堂上,在各式朗读方法之中,孩子们最喜欢分角色朗读。在指导《我要的是葫芦》的分角色朗读时,我为学生准备了种葫芦人和邻居的头饰,让学生熟读课文后到讲台边来表演。由于头饰渲染了气氛,学生都格外的兴奋,争先恐后地上台来表演、朗读,甚至有的学生将种葫芦人和邻居的对话背了下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开心,也能让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引导他们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走进文本,实现和文本的有效对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吴楠.巧设情境问题是解读文本的钥匙[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2]王通媛.巧妙引导 让心灵与文本共舞[J].新课程导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