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探究

2017-03-20朱晗

商情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朱晗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本文基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数据,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相关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主要依靠传统利差收入。随着目前我国金融环境不断变化,利率市场化地推進、金融“脱媒”、客户需求增多、资本约束加强,这些因素对商业银行传统利差的盈利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实际情况出发,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应以综合化经营为主要发展方向,在重视传统型利息收入的基础上加快中间业务创新,做好客户细分以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审慎推进综合化经营并做好银行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净利息收入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其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等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渐形成了以银行业为主导的稳健经营的金融体系。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完善,为了完成利率市场化目标,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10月24日决定放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收官。同时,《巴塞尔协议III》更为严格的资本约束,“金融脱媒”程度的加深,同业竞争曰趋激烈,以及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客户的多元化需求都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在面临目前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变化下,中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单一以存贷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必定会受到严重的冲击,该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

银行的净利润为收入与支出之差。商业银行净收入分为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利息净收入来源于贷款业务、债券投资和同业拆借。非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本文选取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通过对这五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数据的分析,了解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状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利息收入,利息收入的占比均在60%以上,说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为传统利差收入。从各家银行的收入结构来看,我国国有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最近几年增长较为缓慢。

在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下,不良贷款会给各家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巨大的挑战。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近几年呈现上身趋势。虽然各家银行的总收入逐年上升,但是不断增加的不良贷款率给未来国有银行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仍然是依靠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中间业务发展较为缓慢,非利息收入占比增速较缓。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均呈现上升趋势。

三、国有商业银行传统利差盈利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一)利率市场化

2015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和存款的基准利率,同时央行也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在宣布降息降准的同时,央行表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至此,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和贷款利率浮动下限全部取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推进,对于目前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和盈利模式而言,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经营压力和危机却远远大于机遇和收益。

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高度相似,差异不是很明显,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后,资金的价格竞争将成为商业银行争夺资金资源的一种手段。竞争越激烈,银行的利差收入将会愈加缩小,其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将会陷入不断下降的危机之中。所以,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各个商业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去发展新的业务,开拓新的盈利渠道。

(二)金融脱媒加剧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趋势越发明显,商业银行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巨变。市场上一些优质客户不再向银行借款,而是依靠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融资。甚至一些规模较大,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还为其它企业提供融资安排服务,部分银行贷款业务被直接融资所代替。在现行经济环境下,居民和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资金收益,纷纷将资金投入资本市场,分流了一部分银行存款。随着银行存款的流失,银行在市场上议价能力变低,迫使银行进一步缩小利差,是的银行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因此,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银行的盈利模式急需转型。

(三)客户需求增多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和企业所拥有的财富不断累积,居民和企业对所拥有财富的管理需求也不短增强。“余额宝”刚推出时,其较高的收益率,以及能够便捷地转入转出,让人们纷纷将自己银行卡中的钱转入余额宝。同样,企业也希望有一款能够符合自身需求的理财产品便于其理财。

此外,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以及居民对外活动的增加,市场对于新型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大增加。面对金融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开发多元化的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可以提高银行非利息收入,以转变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

(四)资本约束加强

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国际组织巴塞尔委员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巴塞尔协议,确保银行的安全与稳定。特别是 2008 年的金融危机暴露了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低,据此,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10年12月公布了加强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巴塞尔协议Ⅲ》。我国顺应国际形势,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资本监管新政,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资本充足率=[(总资本-扣除项)/总风险加权资产]*100%,由此可知,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银行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增加资本以扩大资本比重,另一方面减少总风险加权资产,降低分母。基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银行业的不断融资给资本市场带来重大压力,融资规模受到约束。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不断扩大信贷资产谋取利差的经营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这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应该转变现有盈利模式,开展资本占用少的业务,以利于扩大非利息收入比重。

综上所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不仅仅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剧的要求,也是金融脱媒凸显、客户需求多样化以及金融资本监管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影响,主动应对挑战。

四、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重視传统型利息收入,维持适宜的利差

商业银行应理性看待利率市场化,不应完全否定利息收入业务对银行未来盈利的可能贡献度,目前利差收入仍是我国银行业最主要的利润来源。随着利率市场化地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经营净利差将会不断缩小。但是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较大,由于规模效应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相较于一些中小银行有更强的利率议价能力。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继续重视传统利差收入,并逐步调整信贷结构,减少以往单一对大企业贷款的比重,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同时应高度重视居民储蓄,从高度关注公司业务到与个人业务并重的方向转变,确保利息收入这一传统收益来源的增长性和稳定性。

(二)做好客户细分,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国有银行应优化对公客户结构,从服务大型企业向大中小企业并重转变,并且应稳步推进个人业务,全面加强个人业务分层服务营销,为个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向多方位资金管理的新模式转型。同时应注重客户细分,提供具体化、差异化的个人金融服务,为不同类型客户配备不同侧重点的服务方案,最终实现从资金型到客户型、从金融型到服务型转型的目标,从而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多元化需求。

(三)加快中间业务创新,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入市较早,因此中间业务收入与占比均高于中小型商业银行,但是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利率市场化的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尤其是原创型中间业务,这有利于优化银行的利润结构,并可提升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盈利能力。为此,首先要设立金融产品和新型中间业务研发部门,培养和吸纳相关人才,加大对研发成果的奖励力度,激励员工的研发热情。其次是借鉴国外银行业的中间业务,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进行改善与创新。在增加银行卡、支付结算、代理类等传统型中间业务收入的基础上,加强咨询顾问、担保承诺、资产托管、保险箱、海外金融服务等创新型中间业务收入,提升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从而减轻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力度。总之,国有银行应结合我国当下经济结构转型的现实需要,拓宽中间业务范围,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最终形成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相对均衡发展的局面。

(四)审慎推进综合化经营,构建以银行为主体的综合化金融集团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构建以银行为主体的综合化金融集团,稳步推进综合化经营,可以有效推进其盈利模式的转变。推进综合化经营一是要强化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切实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防止母子公司以及银行、基金、保险、证券、租赁、信托等子公司之间的风向蔓延和传染,避免局部的风险蔓延成为系统性风险,有效隔离不同业务间的风险;二是要加强内部资源整合,特别是要充分发挥银行的网店和客户优势,通过业务、产品的整合和交叉销售,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协同效应;三是通过各金融业态和国内国外的轮岗、交叉任职,加快综合化经营的“通才”和银行、基金、保险、证券、租赁、信托等“专才”的培养及引进力度,建立适应综合化经营需要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体系。

由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全面推行综合化经营的条件并不够成熟,在稳妥推进综合化经营的过程中,国有银行一定要结合实际,选择与其业务具有较大互补作用的非银行金融业态逐步推广,选择合适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制度,防止商业银行业务与其他非银行金融业务的风险互相传染

(五)做好风险管理与控制,实现稳健运营

目前,各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升高,金融环境不断改变,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实现稳健运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尤为重要。首先国有银行必须加强信用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能力;其次,随着金融机构对资金定价权的提升,利率可能出现较大波动,因此,必须注重利率风险的防范工作;最后针对操作风险,应完善内控机制,树立员工风险意识,加强监督管理,以尽可能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

五、结语

本文基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数据,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相关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主要依靠传统利差收入。随着目前我国金融环境不断变化,利率市场化地推进、金融“脱媒”、客户需求增多、资本约束加强,这些因素对商业银行传统利差的盈利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实际情况出发,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应以综合化经营为主要发展方向,在重视传统型利息收入的基础上加快中间业务创新,做好客户细分以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审慎推进综合化经营并做好银行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是我国银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难题,特别是在当前金融环境下,这一研究显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如果上述对策建议能够实现,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业必然是一个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利差型、中间业务型、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型、发挥核心竞争力型等多种盈利模式共存与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媛.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面板分析[M].金融经济,2013,(11).

[2]吴杰.我国私人银行定制化营销组合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

[3]曹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D].苏州大学,2013.

[4]吴刘杰.资本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研究[D].苏州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体育用品制造业盈利模式分析
汤臣倍健轻资产盈利模式研究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文化构建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对策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对策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管理问题探讨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从“旅游英语网络一体化教材开发”探究数字化教材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