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美文化差异
2017-03-20李欣
李欣
(英国WWRD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北京 100176)
【摘要】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性格、思维方式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它为一个语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有,也为这个语言社会所独有。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虽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变得越来越像个“地球村”,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沉淀,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却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但是中美文化差异依然存在并且存在的差异也是巨大的。
【关键词】中美 差异文化
中国与美国都是世界舞台的超级大国,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东西方世界最具代表力的两个大国,各自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使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本文主要研究中美在文化背景上差异。
思想根源的差异:中国作为东方世界上最为古老,文化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几千年以来,沿袭的都是孔孟之道。重诗书,讲礼仪,知廉耻,凡事以“仁”为本,讲求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和国家的重要性,突出集体利益应该凌驾于个体利益之上的文化价值观念。儒家纲常、名教、道德、礼仪的最大特点,是损卑下以奉尊长,牺牲被统治者的个性以事统治者。在君臣关系上,用一个“忠”字使臣的一方完全牺牲于君;在父子关系上用一个“孝”使子的一方完全牺牲于父;在夫妻关系上,用“顺从”“贞洁”等名词使妻子一方完全牺牲于丈夫,女子的一方完全牺牲于男子。这种对自我幸福的追求受到压制,对于“命中注定”的不公平,只能“存天理,灭人欲”,即所谓的逆来顺受,面对不公平不平等,不能够奋起反扑,只能依靠命定的说法认命,对自我的认知低下,不断的靠着等级观念否定自己,所以在古代中国,才会出现下人的跪拜叩首,甚至不能够直视上级的眼睛。
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文化历史深受欧洲文化的影响,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中认为人为其自己的目的而活着才有意义的价值观念,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个性解放,都决定了美国浓厚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个人奋斗、自主、独立,以自我为核心。这些观念充斥着美国人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其价值观念体系的灵魂,兼具欧洲多国的文化特点,因此文化上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从如今的美国社会成员构成就能看出。目前在美国生活的不仅仅有白人的面孔,还有众多的南美人,印度人以及美国黑人。2004年7月完成的人口普查显示美国人的血统以德国裔最多,占15.2%;其次是爱尔兰裔,占10.8%;非洲裔名列第三,占8.8%。此外,名列美国人十大血统的还有:英国裔,8.7%;墨西哥裔,6.5%;意大利裔,5.8%;波兰裔,3.2%;法国裔,3%;美国印地安裔,2.8%;苏格兰裔,1.7%。美国人口中,白人为2.359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0.4%;人们的思想中有着对自由的强烈渴望,追求个体主义和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对自身幸福的不断追求才最终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因此在社会事务中都会首先考虑个人的幸福和需要,一切从自我出发,勇于表达自己的喜好。例如在美国的社交媒体或是新闻报道社刊杂志中,主持人或嘉宾大都是风趣幽默的形象,段子层出不穷,不会过于拘谨及严肃。他们对新闻事实或者社会现象勇于表达着自己的喜恶和看法,言论自由,完全注重自我的感受。
经济领域的差异:中国尊崇的孔孟之道是农本经济的产物,作为政治伦理的孔孟之道始终维护农业小生产的生活方式,其对个人要求“安贫乐道”、“何必曰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体现在两千余年以来的政治决策中,则是“重农抑末”,轻视(或敌视)商品市场经济。在历代封建王朝统治下,重农抑商,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及朝堂之上的文武大臣。这种现象的沿袭使得大部分劳动人民安贫乐道,不以从商为豪,资本主义萌芽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抑制。直到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了通商口岸,才使得中国能够开眼看世界,有机会认识到和西方工业国家的差距。
反观西方国家,在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随后在西北欧出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发现非洲好望角、美洲大陆等,并将先进的资本主义传入美国。在城市,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商业资本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产生主要有两条道路:由手工业者变成商人和资本家的道路、商业资本控制产业的道路。在农村,货币地租广泛推行,阶级结构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逐步发展起来,商人资本家地位日益提高,人民争先恐后希望发家致富,积累钱财,发展经济。正是这种争先恐后寻求发家致富的理念,不断的促进着技术的革新,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经历飞跃式的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提高,从而经济的不断增长,促进理念的进一步开放,使得资本主义在正确的道路上巡返往复,厚积薄发。
在教育文化上差异。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教育,从孔孟之道盛行以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科举应试制度更是被喻为迈向成功的万人独木桥。在中国,正是由于应试教育的独特地位,因此家庭教育有着非常明细的目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找份好工作,买个好房子,嫁个好人家。出于这一目的,中国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报名各种补习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培养了孩子应对考试的过人能力。甚至将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评判好生差生的标准。
而在美国,家长更加注重对孩子适应各种生活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培養,从小就培养他们加入童子军,卖饼干做义工,参加各种有趣的社区实践活动,结交不同性格不同肤色的朋友。让他们学习如何平衡读书与生活的关系,实践中认识自我,找到自我,培养自信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除了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差异外,在其他方面的不同也很有意思。例如上个月,我去美国度假,感触最大的就是中美两国停车的不同。在停车场,美国人全部把车头朝里,正着停进去。而在中国,司机们停车基本都会选择倒车入库,若是正着直接扎进去,多半会被看做不会停车。后来和朋友聊天才知道原因:在美国有很多州都只要求汽车挂后车牌,车尾朝外停放,是为了方便警察以及其他执法人员认读车牌。此外还受到一些生活习惯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很喜欢到超市采购,而且由于家庭成员多,一买就是一大车的量。后备箱朝外,是为了有更大的空间方便装卸物品和行李。同时,美国人也很讲究环保,有的地方禁止车尾朝里停车,是为了避免车尾熏黑墙壁以及减少对草坪的污染。美国的停车场设计空间比中国的大,足够直接开进去,开出来的时候也有足够的空间,不会太影响视野。
中国的停车方式虽然在停车时候比较麻烦,需要倒车入位,但是比较安全,车头朝外,车辆不易被盗,而且出库时候比较方便。因此在停车方面虽考虑不同,却也各有千秋,都找到了合适自己的最佳方案。
再比如在着装方面,大部分美国人偏向运动健身风格,鲜有背贵重的名牌包包。相比之下,高端奢侈品店里人头攒动的就多数为中国人了。美国人在生活中崇尚健美,敢于冒险,健身房普及率高,户外运动种类玩的花样较多,身体展现着肌肉线条的阳刚之美,因此在平日的着装里,基本以健身裤健身衣为主。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水平得到了提升,也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健身的流行趋势也正在攀升,但普及率并不如美国高。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文化是一门覆盖面宽广而又十分复杂的学科。中美两国由于各自发展道路的不同,使两国之间在政治思想经济文化教育及很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困难。但并不能一味的批判其中一种,而过度赞扬其他的。通过研究中美在文化上的差异,使得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相互之间的文化,意识到两国文化的差异的深层次原因。通过互相借鉴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就可以更好地避免相互交流中的误解,预防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冲突,通过拓宽各自的眼界以达到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