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器乐欣赏教学目标的设定
2017-03-20郑向华
郑向华
摘 要:器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器乐欣赏课缺少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规划,影响了欣赏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器乐欣赏;目标;设定;音乐听觉
小学器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提高学生鉴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设定有效的器乐欣赏教学目标,对提高小学欣赏教学的实效性,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小学器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音乐课中,大多存在着教师只重视唱歌教学,对唱歌教学设计精心,忽视欣赏教学的问题。
教师对器乐欣赏作品,缺少独立的教学目标设定。学生对乐曲的欣赏还停留在初听阶段。如:学生对乐曲中的演奏乐器音色无法辨别;对乐器是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分类一无所知;音乐听觉能力较差,对乐曲中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情绪、调式、旋律特点及乐曲体裁、乐曲结构等音乐要素所表现的音乐形象、音乐情境和音樂表达的情感,缺乏目标明确的感受体验等现状。
二、如何设定器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
(一)从乐器分类入手,设定欣赏教学目标
小学器乐欣赏曲目可分为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演奏的两大类作品,这些器乐作品通过演奏乐器,以独奏、领奏和齐奏、合奏等演奏形式,表现作品的音乐形象。
无论西洋乐器还是民族乐器,每件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因此,教师应对各年级器乐欣赏曲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通过乐器分类这条主线,按年级分学期、分单元、分课时进行层层目标设定,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聆听器乐作品。通过聆听感受,辨别乐器音色、感受音乐形象,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和音乐鉴赏能力。
如:教材中《动物狂欢节》中低音提琴表现的“大象”主题;大提琴表现的天鹅形象;短笛演奏的《迪克西岛》;钢琴独奏的《牧童短笛》《跳绳》《袋鼠》及音乐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中,小提琴表现的“彼得”;长笛表现的“小鸟”;大管表现的“爷爷”;定音鼓表现的“猎人”;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乐曲开始部分,用木鱼模拟的钟摆走动;《羊肠小道》中小提琴模仿的“小毛驴”;小提琴演奏的《思乡曲》、二胡独奏的《赛马》等有特色的乐器音色,都可以将学生听辨演奏乐器,体验乐曲表现的音乐形象等设定为器乐欣赏曲目的教学目标。
(二)从乐曲体裁入手,设定欣赏教学目标
不同音乐体裁的乐曲会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如:《嬉游曲》采用3/8拍紧凑的节奏,犹如舞者快速旋转;《新疆舞曲第二号》《单簧管波尔卡》《小狗圆舞曲》这些舞曲轻松活泼。贺绿汀同名钢琴曲改编的大提琴独奏《摇篮曲》,表现了妈妈哄宝宝入睡的情景。乐曲安宁、温存、亲切,充满母亲对孩子的爱。《狮王进行曲》等进行曲则雄壮有力。教师可依据不同体裁音乐作品风格,制定欣赏教学目标。如:学生能哼唱音乐作品主题,能按不同音乐体裁走步或律动,体验感受不同体裁音乐作品音乐风格。
(三)从乐曲情境入手,设定欣赏教学目标
不同题材的器乐作品表现了不同的情境。如:管弦乐《维也纳的钟声》,围绕钟声表现了王宫里的情境;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雪花飞舞》则通过不同音区的变化,表现了冬季的雪花;笛子独奏的《牧民新歌》则展现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牧民们的美好生活;管弦乐《铁匠波尔卡》通过敲打铁砧子特殊的音效,表现了铁匠们快乐劳动的生活;管弦乐《日出》表现了山谷中日出的景色;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中的《溪边景色》通过小提琴奏出的颤音表现了小溪潺潺流水的波光。
教学目标设定时,可根据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境进行教学目标设定。启发学生用心聆听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音乐中描绘的景象,体验音乐要素表现的乐曲情境。
(四)从对比聆听乐曲入手,设定欣赏教学目标
爵士乐风格的乐曲《小象》旋律轻松活泼,表现了小象嬉戏玩耍的情景;而低音提琴与钢琴演奏的《大象》,则表现了大象沉重、笨拙。两首同样表现“象”形象的音乐作品,通过不同风格的演绎,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教学目标设定时,将两首乐曲对比聆听,学生用不同律动表现小象和大象的不同形象,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对比聆听乐曲的教学目标设定,不仅可以运用到表现相同形象的乐曲中;也可以对一首乐曲不同乐段的情绪、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进行对比聆听;还可以将一首乐曲的部分旋律对比聆听。
总之,器乐欣赏教学目标设定,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乐器分类、乐曲体裁、乐曲情境、对比聆听等多途径,设定长期有效的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体验音乐,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提高学生鉴赏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纳日太.小学器乐教学现状及发展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王奕颖.谈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D].黄冈师范学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