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绿色会计的成本确认与计量问题

2017-03-20李亚

商情 2017年3期
关键词:绿色会计环境成本

李亚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随着国家快速发展、人口指数型增长和需求急速增加,自然资源过度开采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反向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这类情况,绿色会计应运而生。自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起,世界各国会计理论界将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相结合,着手研究绿色会计, 2001年,我国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同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绿色会计专业委员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破传统经济核算观念,树立生态价值观、绿色财富观,揭示绿色会计核算迎来新的改革时代。由此可以看出,绿色会计是国内外会计界探讨一个重要问题,其中环境成本的核算是讨论的热点之一。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一问题,阐述了其在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可行建议,以期使绿色会计在我国得到更好的运用。

【关键词】绿色会计 环境成本 成本積分计量模式

一、文献综述

1971年,比蒙斯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接着马林又在1973 年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这两篇文章被公认为是国外环境会计研究美国国家环境保护(USEAP)在1995年发表的《对环境会计一项企业管理工具的主要概念和术语》中定义了环境成本的概念、发生原因等,同时又把环境成本分为了四类:或有成本、传统成本、潜在成本和公关成本。美国环境管理委员会(EPA)把环境成本分为:环境损耗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环境事务成本、环境污染消除费用。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1993 年出版的《环境成本与负债: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环境审计与会计职业界的作用》和1994年出版的环境绩效报告》、《加拿大的环境报告:对1993年度的调查》等四分报告具有深远意义。

联合国下属的国际会计准则和列报披露标准专家组会议(ISAR)是国际上比较权威的组织。1998 年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组会议发表的《环境会计披露准则的公告》为环境成本的研究做出了规范性指导,并规定了相应的标准——25013010系列标准,这对全世界的环境会计工作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葛家澍教授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首次将环境会计理论引入中国。朱学义教授认为环境成本分为:资源损耗成本、环境付出成本、环境机会成本及环境破坏成本郭道扬教授指出,企业环境成本分为因治理环境的效率低下而产生的损失及浪费,治理生态环境退化的费用及额外投资,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未经认可的投资项目造成的罚款,支付因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的环境损失和一系列治理费用。郭晓梅通过比较生命周期成本法、环境质量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对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方法做出了改进。王燕祥教授研究华北某火力发电厂时,通过具体分析企业的应用,肯定了作业成本法的作用性。许家林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电力行业的环境价值标准来预估和比较核能发电企业、天然气电厂和燃煤电厂的环境成本,通过对环境成本进行确认、核算和披露、提出改进方法。

二、绿色会计的定义

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又称环境会计,是指以如何补偿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换言之,是指主要以价值形式,对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绿色会计是环境学科、社会学、会计学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交叉性学科,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核算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全面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社会效益。其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自然资源损耗成本,二是环境污染成本,三是企业资源利用率和产生的环境代价的评估。

三、我国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现状

(一)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混乱

我国的绿色会计准则尚未建立健全,企业披露出来的环境成本信息质量层次不齐且质量低下,诸如企业承担碳减排成本、节能减排批发成本及其采取控制环保措施的成本等很少被披露出来,且各行各业的披露信息差异巨大,没有很好的可比性。

(二)环境成本科目不独立

我国企业现行环境成本核算体系没有增加单独的科目处理,只是在管理费用这一科目下添加了企业园林绿化费、企业环境治理费等二级核算科目。而例如因违反环保法规而支付的罚款和因造成环境污染而支付的费用直接记入营业外支出,没有与营业外支出的其他项目区分开。

四、绿色会计核算问题的建议

(1)完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模式。目前我国企业适合采用财务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相结合的模式披露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只有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后,才能单独编制大型的环境会计报表和企业环境报告。这一方面可以借鉴美国模式。美国模式的最主要特点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把环境成本和相关数据记入报告,清晰地显示出企业环境成本和相关的收益。

(2)目前我国企业很少专门成立计量环境成本的会计科目,应设置“环境成本”科目来核算成本和费用,同时设置“环境保护成本”账户和“环境损害成本”这两个二级科目。其中,“环境保护成本”可以再分为环境保护费用、环保事业费用、环境补偿费用、环境发展费用等四个明细账。

参考文献:

[1]吴娜,试论绿色会计的确认与计量,[J].科技信息,2011(32).

[2]卢勇.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J].魅力中国,2007(9).

[4]张智猛,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探讨,[J].财会通讯,2014(8).

[5]陈毓圭 . 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计数. 会计研究,2008(7).

[6]王建明、李书华.环境保护呼唤绿色会计,[J].南京工业人学学报,2011(7).

[7]张敬华.会计发展之新领域,[J].中国工会财会,2010(8).

[8]张思纯、孙兴华.绿色会计计量初探,[J].会计之友,2008(1).

[9]孙兴华、王兆蕊.环境会计的计量与报告研究,[J].会计研究,2002(3).

猜你喜欢

绿色会计环境成本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绿色会计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
绿色会计浅议
自然环境因素对绿色债券信用质量的影响
浅析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
绿色会计若干问题的原因及探析
上市公司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浅析我国绿色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