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展
2017-03-20沈月香
沈月香
传统民间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悠远流长,以经久不衰、形式多样、简单易学、生动有趣、雅俗共赏的活动形式深深地吸引着乡村儿童,深受幼儿喜爱。民间游戏不仅满足幼儿游戏心理需要,还能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增强体魄,提升意志力,培养幼儿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认知;身心发展
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经历一代又一代的人口口相传。传统的民间游戏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受到幼儿的热烈追捧,是幼儿快乐成长、健康发展的营养品。传统民间游戏包括自古流传下来的游戏和现代人根据这些游戏改编而成的游戏,它们种类丰富、简单易懂、寓教于乐,符合幼儿好奇心强、贪玩爱动和思维单纯等年龄特征。推行民间游戏不但能满足幼儿游戏心理需要,强化幼儿的认知能力,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强化体质,增强幼儿面对困难时的意志力,从小培养幼儿形成优秀的性格品质、人际交流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应筛选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民间游戏,使游戏与一日活动有效整合,丰富游戏内涵,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潜能,使其在身心愉悦的同时,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园在开展传统民间游戏中的一些粗浅尝试。
1 传统民间游戏能满足幼儿心理需要
柳布林斯卡娅曾指出,“游戏是幼儿获得愉悦的源泉”。传统的民间游戏具有自由、有趣和想象丰富等特点。民间游戏种类丰富,并且简单易学。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将幼儿的好奇心充分调动。经实验证实:幼儿在游戏时,会表现出高于平时的智力水平。游戏将幼儿的潜能极大地激活,在游戏中取得胜利,超越自己的时候,幼儿会产出强烈的自豪感及满足感。传统的民间游戏有很多身体接触和碰撞,让孩子跟老师有更多亲昵的机会,给小班孩子提供宽松的心理氛围,建立安全感和亲切感。如“拉大锯”,可以面对面玩,也可以坐在老师膝盖上玩。“老鹰捉小鸡”、“炒黄豆”、“骑竹马儿”、“跳房子”这些传统民间游戏为何有其经久不衰的魅力?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这些游戏都是童年的甜蜜回忆。你的眼前是否会闪现这样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在洒满阳光的操场上里,老师和孩子快乐游戏,老师扮演老鹰,孩子们扮演小鸡,在嬉笑不断中,笨拙的“老鹰”扑向灵活的“小鸡”,孩子们笑:“老师啊老师你怎么捉不到小鸡?”“小鸡太聪明啦!”老师的回答让孩子们骄傲自豪,“石头剪刀布”可以处理角色之争,也可以当做赛步的规则,孩子们通过游戏战胜老师,可以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谐。许多民间游戏都伴以简单的游戏儿歌,幼儿在游戏时边吟边玩,活动中充满了生动的节奏感,显得情趣盎然。如只有三句歌词的手指游戏“对对对”,“对对对,虫虫咬仔指头扣,飞啊蓬,蓬啊飞。”小班的小朋友都能很快掌握。再如:“拍大麦”,“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噼噼啪噼噼啪!”生动形象的动作语言、种类丰富的游戏方式,轻松愉悦的游戏情绪,能强烈刺激幼儿产生兴趣,在进行玩耍的同时,尽情吟唱,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2 传统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游戏是幼儿了解世界的途径与改造世界的手段”,“游戏是幼儿获得知识、扩展和加强对身边事物认知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民间游戏能提升幼儿的智力,巩固幼儿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幼儿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过程。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掌握生活中的技能和常识,许多日常生活中,幼儿缺乏涉猎的事物、知识,我们可以将其运用到游戏里,从而使幼儿对现实事物产生一定的了解。如江南本土文化游戏“洗面筋”展示了“准备小麦、磨面粉、捏面团、发酵、洗面筋”的完整过程。又如合作游戏“炒黄豆”、“抬轿子”等,游戏中幼儿在玩耍中了解到一些社会工作的内容,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充满魅力的民俗文化。再如“对歌游戏”:“白白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像蒲扇?”“兔子耳朵长老鼠耳朵尖大象耳朵像蒲扇”通过问答的形式使幼儿的科学知识得到巩固,加强了幼儿对动物和植物的特征的印象。陶行知先生说过,“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民间游戏的一物多玩,对提高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想象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个轮子,一支竹竿,幼儿们就可以玩出跳竹竿、骑马与推车等多种花样。还有一些数学游戏,可以使幼儿对数量关系更加敏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重要性,如争二十四、捉铁子儿等。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玩具如果只是让儿童看或只是按固定的模式让儿童模仿,那就是死的。民间游戏中的玩具一般都是取于自然或者“变废为宝”。如:利用废纸折成“豆腐节节”,通过甩、拍、吹等比比谁的翻转技巧高。在“打官司”游戏中,幼儿只需在种植园边上摘取“车前草”,草秆子互相钩住,两名幼儿对拉,比一比谁的草不容易拉断。还有“挑线绷绷”的游戏,只要一根线,一个人把线绷在手上,另一个人使用手指,将线挑成不同的圖案,幼儿能通过想象与思考,创造无数的图案,只要绷着的线不散架游戏就能无限制玩下去,这无疑锻炼了幼儿独立思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3 传统民间游戏利于身体动作协调发展
传统的民间游戏种类丰富,不同的游戏活动量也不同,身体的活动部位也不相同,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也发展了基本动作,马兰花开是传统的经典游戏,不仅巩固率幼儿的点数能力,也提高了反应力。“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们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当幼儿问:几瓣花?教师回答:×瓣花。幼儿就要快速抱在一起。数量不符或没有及时找到同伴的幼儿就会被淘汰。由于民间游戏形式丰富,可以不受时间、场地等限制,对幼儿的身体发育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比如“贴大饼”、“跳房子”、“网小鱼”“老狼老狼几点钟”等游戏可以通过走、跑、跳等动作促进肌肉的发育;“弹蚕豆”、“吹乒乓球”和“东南西北”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高人矮人走”、“金梭银梭”、“抢尾巴”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如今,传统游戏成为幼儿园的法宝,对幼儿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幼儿们不断在玩中创新,玩出新的花样。我们和幼儿一同对传统的民间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到规则合理改编,搭配现代的儿歌、乐曲和童谣,使传统的民间游戏和时代一同进步。可以把传统的民间游戏“捉鬼”改成“踩影子”。将“猴儿爬杆”改为“走竹梯”。中班的“举手举脚跳高”游戏利用人体各部位组成的高度不同的人为障碍,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大班幼儿喜欢“两人三足”,刚开始的时候幼儿不会协调步伐,只顾自己走,刚走几步就摔跤。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学会商量,适应对方的节奏,逐渐找到合适的速度,尽量保持步调一致。第二次游戏时投入轮胎和竹梯,不断地加大难度来增加幼儿之间的默契,大部分幼儿能互相协商喊着“一二跳”的口号顺利的过关。大班幼儿还以“夹包跳”的玩法创新了传统游戏“跳房子”,四个幼儿分两组,一个负责“石头剪刀布”,一个负责“夹包跳”格子。“石头剪子布”决出比赛次序,夹着包前进一格,哪一组先到达目的地,哪一组为胜利方。传统游戏新玩法,孩子们在户外更加积极主动,让他们在锻炼身体提高体质的同时也开拓了思维。
4 传统民间游戏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品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集体的生活是儿童从自我走向社会化的重要推动力”。传统的民家游戏,大部分都是集体性的游戏,每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份子互相适应,遵守一致的规则标准,学习运用协商、合作和轮流等社会技能。游戏中要与其他伙伴发生联系,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发现“自我”和“他人”,不断消除自我意识,学会对自身和伙伴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逐渐建立友谊、公正、负责的意识和观念,并努力使自己的行为能为同伴接受。所以说,幼儿通过游戏成长,游戏过程是幼儿进行自我意识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小班幼儿时期的“挤油”游戏,参与人数是4到10人,通过肩部力量集体协调挤动。在游戏过程中大家靠墙而立,边念儿歌边用齐心协力将一人挤出,被挤出去的人从边上再向中间挤,进行反复。游戏时每个参与者都要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顺畅进行。再如大班的“编花篮”游戏,参加者站成圆圈手拉手,第一人的左脚弯曲钩在手上,然后依次后一人把脚钩在前一人的脚弯里,最后再把第一人的脚钩在最后一人的脚弯里,形成一个圆圈,大家一起边拍手边念儿歌,单脚跳着绕圈前进。这个游戏对集体协作要求很高,只有大家团结一致,编好的花篮才不会散。
是游戏就会具有规则,规则是保障游戏公平、顺利进行的手段,传统的民间游戏也具有不成文的规则,更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例如“一网不捞鱼”,只有念到最后一句“三网捞一条大尾巴鱼”的“鱼”字时才收网。被捞到的鱼只能当“渔夫”,想要重复加入游戏就必须遵守规则。又比如:“张家爷爷的小花狗”中,“小狗”要闭上眼睛蹲在主人身后,如果没有被捉狗的人选中,就只能继续蹲在原地,这个游戏对自我约束力比较弱的孩子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考验。但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将游戏里的等待变成了自身的需要。幼儿在胜利中树信心,获快乐,失败中抗挫折,经锻炼。传统民间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情感,培养其经受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各方面的成长都有益处,把民间游戏加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除了晨间桌面游戏,上午集体活动后的自主游戏,还有一些不容易组织集体活动的过渡环节,如进餐前后、午睡前后等。这时选择“翻花绳”、“蚊子叮”、“卖蟹卖蟹”等对时间、场地要求不高,游戏工具便携,方便组织和收拢的游戏。可以使每天的各个活动环节自然过渡,管理而不拘束,活跃但不混乱,也使孩子们在排队时不觉枯燥。
民间游戏来自生活,具有特殊的传承性,谈论着共同的话题,能使家长们重拾童心,与孩子共享游戏的乐趣,成为孩子的玩伴。 “拗手劲”、“官打捉贼”、“斗陀螺”、“车铁环儿”、“跳皮筋”,不难发现,“逆时代”的传统民间游戏除了给现在的孩子带来一份稀奇和趣味,更是一座连接师幼之间、亲子之间的情感桥梁,能讓一部分被电子产品阻隔的亲子关系回暖。
5 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民间游戏取材虽然土气,但教育意义很潮流;教材虽然老旧,教育内容很新颖;材料虽然廉价,教育价值很高昂。新《纲要》指出:社会、文化、自然以及人文资源是教育的宝贵资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游戏对当代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孔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作为新世纪的幼儿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并充分地对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加以挖掘、开发和应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经典优秀的传统民间游戏进行到底,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杨玉英.浅谈民间游戏与幼儿的全面发展》[J].才智杂志,2008.
[4]汪超.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董浜幼儿园 江苏省常熟市 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