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合作行为观察研究

2017-03-20许萍萍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

许萍萍

摘 要:大班幼儿的身体与心理的发展水平相较于小、中班要高一些,发生合作行为的机会也大一些,且区域活动是最容易和同伴之间进行交流合作。所以通过了解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现状,为幼儿家长、教师提出了引导和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 区域活动 合作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47-01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国外关于当今世界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界定中,由APEC教育部长会议(1992年8月3日)在其题为《迈向21世纪的教育标准》的宣言中,就给出了“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与他人合作进行工作”。可想而知,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一个具有良好的身心发展和较强的合作交往能力的人,往往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取得较高的成就。而幼儿期正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1 概念阐释

合作,《心理学大辞典》中所做的解释是:“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为”。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划分一些区域,如科学区、益智区、建构区、表演区、美工区等。每个区域有其独特的功能,但不同的区域活动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 幼儿合作行为的类型及观察分析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合作行为由活动材料、或人引发的,其中又包含幼儿自身引发的及教师介入发生的合作行为。

2.1 由材料引起的合作行为

美工区中,小袁和小雯是两个爱画画的女孩,只有一张白纸的材料限制引发了他们的合作。画画过程中她们分工明确,小袁负责画水管,小雯在听到小袁“画好”的指令时,就开始自己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由一开始的简单合作发展到后来的分工合作,是由材料引发的合作。

2.2 由人引起的合作行为

2.2.1 幼儿自身

益智区中,由于所需的材料——弹珠分配不当,拿得少的幼儿就问拿得多的要几颗,过程中5名孩子还对弹珠多与少产生了争执。小马是一个较有领导意识的小孩,平日里也当“小老师”,合作意识很强,为了小朋友之间不发生矛盾,最后她提议两组小朋友一起玩,还探索了新规则。孩子们也由一开始不愉快的争执,到最后能一起开心地合作进行游戏。

2.2.2 教师介入

建构区中,一开始这四个幼儿都没有合作意识,而小闵的自言自語吸引了其余三个小朋友,于是我说到“放在一起会不会更厉害”时,小闵马上就邀请其余三人一起玩,于是就四人合作一同玩。之后还自发地开展了合作加工,让游戏升级,更有乐趣。

3 幼儿合作行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现状

上述的观察发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生区域活动,但这只是部分幼儿的观察记录,所以通过访谈了解班级幼儿合作行为的现状为:

(1)有的幼儿不仅缺乏合作的意识,还缺乏合作的能力。

(2)在游戏过程中往往因此发生矛盾,大多时候以告状来解决。

(3)大班幼儿虽然较小、中班幼儿有明显的进步,但仍有幼儿的合作意识薄弱。

(4)合作能力强的幼儿,更容易与幼儿融洽相处,也更受欢迎。

3.2 原因分析

在结合观察和与家长,教师访谈后,发现影响幼儿合作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包括社会、幼儿自身的年龄特征,还有家庭教养方式和教师等因素。

3.2.1 社会因素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门独户居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幼儿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幼儿也因此缺少了共同成长的伙伴、榜样,没有与人分享商量的概念。

3.2.2 幼儿自身因素

大班幼儿都处于5-7岁的年龄阶段,社会性发展水平比较低,合作交往的意识薄弱。在区域活动中大多自顾自地玩,缺乏合作意识。幼儿对材料不满意,和同伴交流没结果后便开始争抢,最后多向老师求助解决。

3.2.3 家庭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不当,比如过于溺爱等行为都会对幼儿的交往合作产生不良影响。又比如过于严厉粗暴,幼儿容易形成自卑等不良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合作能力的发展。

3.2.4 教师因素

由于大班幼儿年龄限制,社会经验不丰富,交往中仍需教师指导。幼儿不懂什么叫“合作”,怎么合作?从何开始?教学过程中我也亲身经历过,建构区中设置了主题“我的幼儿园”,活动中我没有指导孩子如何合作,展示时建构区里一片混乱。

4 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针对在前文提出的一些关于影响幼儿合作行为发生的因素,主要通过幼儿家长和教师两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4.1 幼儿家长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很少能与同伴交往,所以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创造时间和空间,比如家长可以鼓励幼儿主动邀请伙伴来家里做客,做一个小主人来招待同伴,与同伴一起分享食物和玩具。

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苛或过于的溺爱,这些不当的方式易使幼儿以自我中心,很难发生友好的合作行为。所以,教育幼儿时应做民主型的家长,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不随意打骂孩子。

4.2 幼儿教师

幼儿对老师有崇拜的心理,喜爱模仿老师的行为。因此教师间的分工合作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种示范。比如午餐分配时的分工合作,这些行为在无形中都是幼儿学习的积极榜样。

教师应为幼儿创造合作环境,给幼儿提供交往合作的机会。如操作区让孩子相互交换材料,相互检查;开展合作性质的游戏“炒黄豆”、“马兰花”或是接力型比赛。

教师还应及时对幼儿行为给予评价。表演区中幼儿易发生争抢现象,游戏人数多,道具少,一再协商不成功使游戏无法开展。针对这种情况,我请幼儿共同商量方法,于是幼儿想出了“轮流扮演”、“女孩优先”、“当观众”等方法。在之后开展活动时,幼儿会主动协商分配道具、角色,一轮表演完就互换角色,就这样矛盾解决了。

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不断得到锻炼、提高,幼儿得到教师的鼓励后大受鼓舞自觉做出合作行为,也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合作。总之,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适时地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能力的提高对幼儿适应社会,建立良好交往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