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缓解措施

2017-03-20傅旻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阳阳入园小溪

傅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18-01

分离焦虑是焦虑的一种,当与所爱、所依赖的人分离或面临分离的威胁时较容易出现,常见于 6—10 个月的婴幼儿,但也发生于其他特殊的年龄段。新入园的幼儿正处于这个特殊的年龄段。随着新学年的开始,适龄幼儿要离开父母和家庭进入幼儿园,迈出他们社会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这一过程,是幼儿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的过程。由于要与家长长时间分离,幼儿经受着分离焦虑所带来的痛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第一、二、五条分别强调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们不难看出,“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些关键词提醒着我们要对幼儿心理发展提高重视,尤其要加强对新入园幼儿安定情绪、适应环境的关注。

在这一特殊的时期里,安抚幼儿的情绪、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促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便成为教师们工作开展的焦点之一。

1 关注幼儿中的特殊群体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人不可或缺的需要之一。人人都希望得到爱与关注,幼儿更是如此。入园后,幼儿与亲人分离了,教师便成为他们归属与爱的新的满足者。孩子们需要教师的一些亲密动作、言语来确认自己是被爱着的。

1.1 关注那些看似情绪稳定的幼儿

新入园的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方式和程度不同。有的孩子大哭大闹、抱住家长不放,有的孩子则坐在角落里哭泣、默坐不语。由于大哭大闹的孩子发出了极响的声音,并可能已经影响了同伴,所以较容易引起教师的关注。同时,那些看似情绪平稳的幼儿常常被忽略了。以缓和的形式表达自己分离焦虑的幼儿,他们经历的恐惧和不安并不比以强烈形式表达的幼儿少。因而,教师不要忽略了对这部分幼儿的注意,要适时地对其表示关注和爱意。

案例:阳阳是个安静又敏感的幼儿。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他都能很利索的和家长告别。但是家长走后,他总是一个人坐在小椅子上,不玩也不讲话,老师和他说话的时候他总是低头不语,很长时间沉浸在低落的情绪中。细心的老师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她抽出了一些零碎的时间跟阳阳交流。比如在给阳阳盛饭的时候,老师就会问他:阳阳,今天的饭香不香啊?在小朋友午休的时候,老师会在阳阳的床前停留一会,用手摸摸阳阳的小脸等等。一个星期过去了,阳阳告别父母之后,不开心的时间越来越短,还愿意主动和老师说话了。

1.2 关注年龄小的幼儿

现行的教育系统规定,将每年9月1日与次年8月31日之间的幼儿划分为一个年龄段。所以同为小班新生,年齡大的幼儿和年龄小的幼儿之间最多相差近一岁。研究表明,年龄小的幼儿分离焦虑更严重一些,他们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哭闹、依恋自带物以及依恋老师,教师对这些年龄小的幼儿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案例:在开学之前,小班的王老师翻阅幼儿基本情况调查表时,发现了自己班最小的幼儿小溪。心细的王老师与小溪的家长取得联系,仔细询问了小溪的各类习惯和爱好。得知小溪有一条从出生就用的毯子后,王老师让家长剪下这条毯子的一角带到幼儿园来。当出现了分离焦虑的时候,小溪看见了自己最喜欢的毯子,在摸一摸、闻一闻之后,小溪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

1.3 给予生病和病好后回园的幼儿以更多的关注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原本入园时表现出较好的适应的幼儿,在生病期间或是生病回园之后也会表现出严重的分离焦虑。这类幼儿在短期内表现出更脆弱的心理承受力,对亲人需要更加迫切,出现了比以前更强烈的哭闹现象。所以教师要悉心的照料这类幼儿,让他们在忍受生理上不适的同时,尽量减少心理上受到的痛苦。

2 引入新异刺激转移幼儿的注意

新异刺激是指玩具和教师组织开展的一日活动。根据《3—6岁幼儿行动发展指南》我们可以得出:小班年龄段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新异、强烈、活动和多变的事物较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根据幼儿的这一年龄特点,新生班级应配备更多的玩具,这些玩具应该是新颖的、特别的、幼儿比较少见的、能吸引幼儿的注意的玩具。此外,作为新生班的教师,还要多组织有趣的游戏活动,并且鼓励幼儿参与其中,把幼儿的注意从分离的痛苦中转移出来。

3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

3.1 做好前期调查了解幼儿的特殊习惯和爱好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特殊的习惯没能得到满足也会引起幼儿出现分离焦虑。所以在幼儿正式入园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幼儿的某些特别的习惯和爱好,如家访、电访、开办针对新生的亲子活动、发放问卷等等。

3.2 做好离园的沟通指导工作

利用家长来接幼儿离园的时间,教师针对幼儿的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并指导家长配合进行安抚工作。沟通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分离焦虑的深层原因,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作息安排以及孩子在园的情况,减少家长心里的猜疑和焦虑。教师也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家长在家里如何更好地安抚幼儿。如:在询问幼儿在园的情况时,问题不宜过多,而且提问的内容应是正面的、积极的等等。

案例:琪琪是奶奶亲手带大的,祖孙二人对彼此的依赖非常严重,不仅是孩子,就连大人的分离焦虑都很严重,每次送完孩子都迟迟不肯离开,影响了琪琪在园的一日生活。奶奶对幼儿园的老师也很不满,觉得她们太年轻,没有经验,担心老师虐待琪琪。老师针对这一现象,向奶奶充分讲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让她明白上幼儿园到底是什么样。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奶奶看到了老师的专业和爱心,了解了孩子在园情况,再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不再情绪激动,这直接改变了琪琪上幼儿园的现状,孩子的入园焦虑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分离焦虑是一种复合性负性的情绪,是幼儿内心冲突的产物,是幼儿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情绪。它既然不可以消除和避免,我们就应当正视其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正确引导并加以控制,为幼儿顺利健康的发展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阳阳入园小溪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浅谈公开不充分的判断与审查实践
春天的小溪
交换秘密
小溪上有桥了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
水上乐园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