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整合运用

2017-03-20顾永解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整合案例小学

顾永解

摘 要:一堂课能否成功,关键是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本文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如何巧妙地整合“跳短绳”和“打保龄球”这两个游戏项目,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小学 体育 游戏 整合 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99-01

1 引言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一堂课能否成功,关键是看学生是不是能够积极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不管是谁,如果对某一件事有了兴趣,即使面对的事再困难,他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做,去克服一道道难关。否则,如果没有兴趣,即使去做了,也肯定是被动的,一旦失去了外部的压力,就往往会半途而废。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的关键。

2 案例描述

小学六年级有这样两堂体育课,一堂体育课是跳短绳,主要提高学生跳短绳的水平,如果仅仅让学生枯燥反复地练习跳短绳,学生肯定是没有学习兴趣的,于是笔者尝试用游戏比赛来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采用单摇跳、双摇跳、花样跳等方法,比谁连续跳得次数最多,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跳得次数最多,比跳规定的次数谁用的时间最少等,采用了这些游戏比赛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开始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一直练跳绳,可能感觉比较单一,再加上学生的身体可能越来越疲劳,到后半节课,大部分学生都不想再练习了。即使坚持练习的学生,也都没有了进取心……还有一节课,是用实心球模拟打保龄球游戏,一开始,学生蛮有兴趣,一直比谁击中的多,但学生玩了一段时间,发现学生又感觉没有劲了,因为保龄球击多击少没啥关系,可能缺乏激励机制。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动建构,游戏的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相对长时间的保持呢?针对这两节课出现的现象,课后,笔者进行了反思,是不是在课的设计上存在问题,没有很好地照顾到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后来灵机一动,能不能尝试把这两节课组合起来进行教学呢?事实证明,组合起来效果十分不错。

在这一节课中,笔者还是使用“保龄球”的游戏,首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每个小组再分成两队,两队相隔8—10米对面站立,每队学生前放几个手榴弹(根据需要可放1—3个手榴弹,可以排成横线,也可以排成三角形),每個小组再配一个实心球(实心球的大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然后老师宣布游戏的规则:每组的每个学生依次轮换用实心球滚对方竖直的手榴弹,一轮下来,如果被对方多击倒一个手榴弹,本队男生就必须每人跳30次双摇跳,女生就必须每人跳20次双摇跳(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减跳绳次数,也可改变跳绳的方法,降低跳绳难度,或者让学生自己商量决定),多击倒两个就跳两倍,依次类推,本队学生全部跳完短绳后方可继续进行下一轮游戏。最后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练习,几个平行班级上下来,发现这一节课的课堂学习气氛都非常好,游戏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都非常浓厚。

3 实践反思

同样是练习跳短绳、打“保龄球”游戏,为什么组合起来的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明显那么高呢?课后我仔细分析,与前两节课相比之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3.1 遵循学生的好胜心理

通过玩“保龄球”来决定每队的跳绳次数,使得每队的学生都想赢对方,都想让对方多跳短绳,因此,玩“保龄球”时特别的认真。并不一定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玩“保龄球”这个游戏,而是为了取胜对方,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对待,主动努力去做,这是学生好胜心理的充分体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

3.2 拥有相互的监督机制

原来的跳绳练习,要学生自觉来完成,但不会所有的学生都会那么自觉,学生一旦缺乏了练习的兴趣,学生的这一自觉行为就难以保证,就会偷懒。现在,每队学生都是对方的监督者,如果你们的手榴弹被击倒了,想不跳绳也不行,对方学生都看着呢,再说这一轮的任务不完成,下面的游戏就不能继续,也就无法“报仇”了,出于这种压力和对游戏的渴望,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完成每一次的跳绳任务。

3.3 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

原来的连续跳短绳练习,学生的练习强度太大,学生因为过于疲劳,练习的兴趣也会下降。现在穿插了“保龄球”的游戏,学生在玩“保龄球”的同时,身体也正好得到了调节休息,不会导致练习强度过大,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学生就不会因为体力不支而降低练习的兴趣。

3.4 促进学生的互相指导

玩“保龄球”游戏时,每队的学生不是孤立的,而是捆绑在一起的,他们必须齐心协力才能“打败”对方。因此,同一队的学生会互相鼓励,甚至会互相督促指导,游戏注意力十分集中。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游戏,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3.5 增强弱者的练习信心

如果以每个人作为比赛单位,由于学生能力之间的客观差异,也许较弱的学生经常会输,多次下来,这些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当然学习的兴趣也会下降,而现在以小组为比赛单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弱的学生同样能够借助同组较强的同学来取得胜利,因此,他们对游戏比赛也会始终充满信心,兴趣也会相对浓厚。

总之,教育需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游戏的组合可以说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很好方法,但也不一定适合很多的运动项目使用,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巧妙运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遇到问题不断反思,或许你可以找到另外一些很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提高,课堂教学中你就会感觉到少了一份困惑,而多了一份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整合案例小学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