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2017-03-20刘倬
在发展迅速的时代,艺术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而为了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舞蹈艺术教学成为素质教学不可缺少的课程。但目前高校的舞蹈教学模式参差不齐,体制还不是很完善。尤其高职院校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本文围绕此问题展开探讨分析,希望能够帮助高职院校老师更好的研究高职舞蹈教学,促进高职舞蹈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实践实操
1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不清晰
高职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让他们从实践中去感受的舞蹈的乐趣和魅力,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高职院校并不像本科院校那样培养高精尖舞蹈人才,而是更多的培养适用社会的高级职业舞蹈人才。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观念和行动必须要时时更新,时时创新。而舞蹈教学方法却一直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也因此使得教学节奏与时代步伐脱节,大幅度降低了教学的效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在高职院校很多教师抛不开本科专业情结,依然照搬院派专业教学模式,追求“高、精、尖”教学。大不部分时间都花在动作讲解、示范、模仿上,以细抠细节掌握风格为课堂的重难点,加上学生人数较多这样一堂课时间很快结束,课堂教学的重心依然还是在老师身上,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和效果。而这种教学的模式和理念是不符合现代教育观的,高职院校应该以学、练、做为教学基本,以学生实操为中心,一切围绕学生展开,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和创造,而不是一味的讲解模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舞蹈实践教学的目的。舞蹈是一門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因此必须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不断练习,加深对于动作的印象。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错误的以为模仿老师的动作就是学习,结果往往是照猫画虎,本身底子薄弱,最后学的不伦不类,根本没有学习到舞蹈的精华,只是学到了皮毛,在接下来的创作过程中会成为严重的阻碍。
此外,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的课时因为体制原因,教学课时远远不够,加上课堂上老师还是会浪费很多时间在讲解专业知识上。虽然学习一门艺术势必要对这门艺术有着基本的了解,但还是多练多实践才能提升学习的效率,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在对基本知识有一定基础了解的同时必须给出充裕时间加大动作练习的力度和频率,学生在不断练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收获,在不断练习中摸索到属于自己学习方法,慢慢有了自信对舞蹈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自然进步的就会更快。
1.2 学生缺乏身体素质和专业舞蹈意识
很多高职学生都是普通高中上来以及中职,舞蹈学习对于她们来说只是为了应付艺术联考、临时拜师和去培训中心找老师学几节课,几乎上来都是零基础,所以对舞蹈专业学习几乎是陌生,根本谈不上专业意识。高职学生多数都是普高考上来,在上大学之前,基本上每个学生受到的教育都是文化教育,在教室中待的时间过长,很少有机会能够切身的接触舞蹈艺术。在她们心中舞蹈学习并非那么难,只是需要身体动一动合着音乐跳出来就好了,根本不知道还有什么基本功练习和舞蹈风格训练什么胳膊腿和腰。而本科学院大都是艺校毕业或者是艺术高中的学生,她们从小就有有艺术氛围的熏陶,舞蹈专业意识较强,知道舞蹈是怎样学习和练习的,一考上来就可以进行专业的训练。所以高职院校学生,一来上课,就是压腿,下腰等软度练习,又痛又枯燥。因此,马上学习兴趣和劲头全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这就让舞蹈这趟课丧失了基本的意义。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感觉到吃力,只能机械的记住简单动作。因此,总是很难完善自身的舞蹈程素质,使自己的舞蹈艺术更上一层楼。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候跟不上老师的动作,老师就得调整教学进度,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使整个教学陷入僵局。
2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2.1 用情感引导学生领悟舞蹈的内涵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极具灵感和灵性的活动。感情是舞蹈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舞蹈,就仿佛失去灵魂的人类,空有一具躯壳,整个舞蹈让人感觉苍白而无力。这是多么精准的动作也弥补不了的致命缺点。因此,在舞蹈教学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舞蹈,这支舞蹈索要表达的内容,要让学生们在情感上理解这支舞蹈,才能通过动作表达出来情感。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本身必须对舞蹈有强烈的共鸣,能把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展现出来。从而通过情感和激情打动学生,让学生们找到自信,喜欢上舞蹈。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理解情感在舞蹈中的重要性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记住几个机械的动作。要让她们喜欢舞蹈,爱上舞蹈就要时时对学生们进行舞蹈艺术的熏陶,让她们多去欣赏舞蹈感受舞蹈,学会用心去理解每支舞蹈表达的内容,用心享受每支舞蹈带来的美。学生们慢慢对舞蹈学习有了浓厚兴趣,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自然也就可以把兴趣和热情注入到舞蹈学习当中,逐渐加强他们对于舞蹈艺术的感悟,升华教学的主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加强自律学习的意识。
2.2 精简教学内容,突出高职特色。
教学重信息、重实用、重全面高职属于专科教育,学制3年。如何在3年时间里综合考虑培养对象、培养目标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材施教,是专业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高职教育需更重信息,更讲究实用性和全面性。首先,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广泛的舞蹈信息。要改变舞蹈学科划分过细、过窄的状况,避免学院派训练过分追求技术规范性的特点,创造对各类不同的舞蹈信息大量接纳的机会。比如在舞蹈学院的教学中,朝鲜舞要从基本体态、屈伸训练、手位、脚位慢慢练起,至少要学满一个学期。而在高职舞蹈教育中,朝鲜舞则只作为一个较小的信息部分,教学时间大约控制在6周左右,而且在6周的时间里学生更多的是期望学习古洛里、安旦等不同节奏风格的成型舞蹈组合,这就要求教师应放弃对基本元素训练的过高要求,给予学生朝鲜舞总体外形风格的信息。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针对性要强,如省略技巧训练而加强舞蹈编导训练,增加剧目排练等科目,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技能覆盖面广、具备实践能力的全面实用型人才。
2.3 课堂内容加强实践教学
艺术实践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舞蹈基本知识,自己编创、排练节目,教师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进了他们的舞蹈理论与技法的实际运用,使他们在创造性实践中体会美、表现美。同时,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带她们多去观看演出,多参与实践文艺活动,给她们布置课后作业,鼓励他们在课下通过视频教材观摩和网络欣赏学习,利用课上课下互动学习,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训环节,每个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自己学会一支舞、编创一支舞,增加教学观摩的次数,并注重实操。逐渐加大实践、实操实习的力度,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社会中锻炼,在实践中学习。
2.4 教学模式多元化突出艺术创新思维
在高职学院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多融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既能给课堂增添趣味性,又能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使他们成为创新型的人才。当然,创新是建立在一定的舞蹈基础上的,所以也要督促學生练习基本功,才能创造出好的舞蹈。
舞蹈种类繁多,要想掌握多种舞蹈技能,就要了解该类舞蹈的文化背景,特色。例如民族舞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并表达民族的风情,特点就是柔美和优雅,而爵士舞就是比较现代,充满动感的舞蹈,因此对于节奏感的要求比较强。在舞蹈《丰收歌》中,运用肢体、情感、眼神、音乐等把丰收的景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要想使舞蹈的技术有所提升,就要了解舞蹈相对应的文化,因此,应该注重对于学生舞蹈特性的培养,才能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创造出新的舞蹈,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的舞蹈。
2.5 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每个学生在舞蹈天分方面各不相同,不同性格的学生适合不同的舞蹈类别,因此,应该针对学生的基本功,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有基本的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擅长的方面,才能针对不同学生拟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在课上和课下都互相督促,互相鼓励,取长补短,一同为了提升舞蹈能力和努力。培养学生互相依靠、积极互动、创编舞蹈、表演舞蹈的合作能力。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要对学生进行社交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与合作态度的培养,使他们能在学习中积极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舞蹈艺术的个性化会逐渐的演变成整体化的教学方式,从个体影响到整体,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引导的作用并使他们的舞蹈进行深化。对舞蹈艺术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高的帮助。
3 结语
舞蹈教学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一种,被越来越多院校所重视。舞蹈不但给予大学生一种技能和爱好,更能培养大学生的情操和修养。因此,我们要积极解决舞蹈艺术教学中产生的各类问题,舞蹈艺术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密切联系在一起,教学必须要做到量体裁衣,要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体质的不同做出及时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达到寓教于乐的最终教学效果。从高职舞蹈的教学特点出发,紧紧围绕学、做、练,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各方面舞蹈职业实操能力和综合素养,为走向社会走向岗位奠定良好基础,这也是高职院校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林琳.浅谈工科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教育——以舞蹈教学为例[J].群文天地,2010(02):97-98.
[2]汲艳蕊.浅谈高职舞蹈教学中的策略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05):60-62.
[3]陈煜琴.浅谈促进高职院校舞蹈教育发展的研究[C]//“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5.
作者简介
刘倬,现为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舞蹈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教学。
作者单位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