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
2017-03-20谢树连
谢树连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紧急而迫切的任务.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提出自己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一、转变观念,敢于创新
众所周知,目前的小学教学课堂教学还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习惯于课堂上牵着学生走,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学习,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其结果压抑了学生的思维,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一个好的小学数学教师绝不能迷信课本和权威,也不要拘泥于教材和一定的教学模式,不要动辄“课本上是这样编排的”“××权威这样讲”的,要敢于创新.如教学“7的加减法”一课,我就大胆改革,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调整,在复习6的加减法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分梨,将7个梨分成两堆,要求左边的一堆个数比右边多,然后按不同分法列出加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打破了过去一个算式一个算式教学的常规,既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创设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
(二)教师要树立“每名学生都有创新潜能”的观念
布卢姆通过实验曾经提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有效的帮助,95%以上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同样,每名学生也都有创新潜能可以开发,问题是教师是否把学生真正推到了自主学习的境界.有研究表明,有些创造力高的儿童通常具有顽皮、淘气、为所欲为、逾越常规等个性特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关爱优等生,更要关爱那些所谓“顽皮、淘气”的学生.另外,相信学生有创新潜能可以开发,并不是引导每名学生去搞什么小发明小制作,而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看法、得出新结论、具有求新的意识.如“7的加减法”一课,学生在分梨过程中就提出了教材中没有的新算式:7+0=7,0+7=7,7-7=0,7-0=7.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
二、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适合学生创新的情境和氛围,使学生感想、敢说、敢做.
(一)激发兴趣
一个人的创新意识与他的兴趣、爱好紧密相关.如果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毫无兴趣或爱好,这就难以激起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教学“5的认识”,当学生学习数数量是5的物体时,我安排学生用5根小棒摆各种图形,学生兴趣很高,摆出各种不同的图形,除几何图形外,还有房子、花草、树木等,既巩固了数数,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独创性.
(二)评价强化
实践证明,创新意识是可以强化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比一比、夺红旗”等竞赛活动,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规律或提出与众不同的解法、别出心裁的见解,教师都要适时给予表扬;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其克服困难,强化其创新意识.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设计用机器猫提出问题及“看谁最聪明”等竞赛活动,效果就比较显著;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设计拨珠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找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及时给予表扬:“真不错,通过努力,你们自己找到了规律.”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油然而生.
三、设计问题,引导探索
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内在的创新因素,设计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创新意识.
(一)设计探索性的问题
教师在研究教材时,要设计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索新知.同时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就没有按照教材所设计的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一种剪拼方法去实验,而是每名学生都备有平行四边形图形的学具,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把手里的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学过的图形,并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没有固定模式的束缚,想象丰富,剪拼方法也各不相同,但转化成了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从中找出剪成的图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决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某一事物.小学数学问题也是千变万化的,也不能用一种模式去固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当学生已初步认识12,13后,教师设计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要求任意平均折分成几份,然后涂出几分之一,并写上分数,再通过同桌交流,培养学生认识了更多的几分之一的分数,而不囿于教材中只认识14,15这两个分数.再如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在学生学习了整理数据的方法和简单的统计表后,教师安排学生用周围的事物数据编制简单统计表的开放性练习,学生积极性很高,用小组人数、年级人数、一周安排的课程等编出了各种统计表.
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光靠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发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讨论等形式合作交流.
(一)自主學习,独立思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目前的发现教学法、尝试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等都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承认学生潜力,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如教学“小数的性质”,先出示一些小数,让学生猜测这些小数中有没有相等的小数,然后探究验证0.1米、0.10米和0.100米是否相等,0.30和0.3是否相等,再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变化规律,概括出小数的性质.如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先在前提测评中复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明了商0的道理,然后通过口算渗透末尾有0的除法的口算方法,最后让学生尝试笔算例题480÷3和3424÷6.以上两例都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己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加以解决的,也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必须要与他人交流,从而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小组讨论也要发扬民主,每名学生都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进行争论,不要人云亦云.当然哪些问题需要讨论,怎样讨论,教师要精心安排和进行有效的指导.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后,教师出示了一些巩固练习题,其中一道“(100÷○)÷(20÷○),○里填几?”就引发了学生一场唇枪舌剑的争议.一学生说:“根据商不变的性质,两个○里应填相同的数,可以填任何相同的数.”另一学生则站起来反驳:“我不同意,如果○里填3,不能整除怎么办?”而第一学生又站起来,振振有词地说:“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应该是可以的,另外100÷3,20÷3不能整除,但一定会得到一个新数,只不过我们还没有学到罢了.”看,这种争辩难道不正体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吗?
以上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意识的初步实践和探索.当然,仅有创新意识还不够,还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才的人格等,不过这不是本文所要阐述的内容,这里不做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