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2017-03-20王冰鑫李国红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7年6期
关键词:改性沥青施工技术工艺

王冰鑫++李国红

摘 要:改性沥青混凝土的应用是保证路面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改性沥青混凝土具有优异的耐磨耐压性能,为保障市政道路功能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对于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要点,对于施工准备、工艺以及路面质量控制关键因素进行了探索,以期对于该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优化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改性沥青;施工技术;工艺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载量进一步提升,对于市政道路工程以及高速公路工程的路面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路面工程对于道路工程总体质量以及工程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对于道路工程材料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相较于传统的橡胶沥青路面有着多方面的优势,使用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路面的耐磨性以及维护成本均优于传统路面,因此,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但国内对于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起步相对较晚,路面的施工技术以及工艺等方面还尚未成熟,从而影响了整体施工质量。

1.改性沥青路面概述

传统水泥道路路面稳定性较好,但其易受外力影响而产生裂缝,在车辆行驶时也将产生较大的噪音,对于行驶的稳定性及舒适性产生不利影响。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的是一类附加性能较优的聚合物沥青胶结材料,并且添加聚合物材料,进而对于沥青材料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对于提升行车舒适度,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具有关键意义,同时采用改性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将提升路面裂缝的自愈合能力,因此改性的沥青混凝土材料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

2. SBS改性沥青的特点

SBS改性沥青材料是一类沥青混合料,在沥青、碎石以及矿粉等基础材料上,通过SBS改性剂的混入提升混合料的抗裂与耐磨性能,并实现裂缝的自愈合。

相较于传统沥青材料,SBS改性沥青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改性后的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软化点有显著提升,有效防止了夏季高温季节中混凝土材料的软化变性,有效提升抗车辙性能;同时,改性后的沥青混凝土材料在冬季可提升其柔韧性能,降低其脆点,进而减少路面裂缝的产生;另一方面,聚合物沥青胶结材料的引入能够提升道路工程材料的黏附性,改善沥青与集料的整体性能。

实际工程中需严格进行组分配比设计,加强质量检测,实现应用工程质量及效益的提升。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升,在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施工要求,按规定施工,施工前期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原材料进行性能试验,保证原材料具有优异的质量性能。考虑到改性沥青材料的特殊性,需依据质量性能指标确定原材料的配比,严格把控质量关,对于施工组织进行优化配置,对于施工工艺以及技术不断升级,以最大限度提升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实际应用性能。

3.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3.1 施工准备

(1)施工前的准备

施工前需做好材料、人员以及设备、施工组织的准备工作,做好沥青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工作,需依据质量性能指标确定原材料的配比,严格把控质量关,对于施工组织进行优化配置,保证施工过程的高效、高质量展开。

首先,在施工队伍的组建方面,需依据施工流程,结合施工指标,考虑各岗位人员需求及配合进行组建,确保施工队伍具有良好的技术水平及职业素养,为后期的施工组织配置奠定基础;其次,在对于改性沥青材料的配置过程中,需依据实际工程质量要求,进行合理的材料配比设计,做好施工材料如沥青、混凝土、砂石以及矿粉等的质量检测工作;同时,对于施工设备进行预调试,做好故障的处理以及应急预案工作,保证施工过程的持续性开展。在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对于现场进行全方位检查维护,在施工与监理人员各就其位后,由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开始施工。

3.2 施工关键点

(1)对原有路面进行处理

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前,需确保路面的整洁;同时,需做好路面基层坚实度的检测工作,进行路基的改良工作,确保基层坚实度以及土质达标,保障路面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性能。

(2)对路堤填料进行更换处理

施工过程中需定期对于路堤填料的质量性能进行检测,对于路基调料不均匀而导致的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需进行路堤的加固处理:首先,进行路堤废水的排出工作,避免地下水上渗,导致路面稳定性能降低;其次,在填充土壤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渗透性能较优的土质,并构建横向坡形,以防地下水上渗;另外,需进行土质结构的优化处理,如可选用干扰性较低的土质,以避免干扰性较大的土质对于路堤的影响。

(3)对施工设计进行详细检查

使用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正式施工前需对于施工设计图纸进行严格排查,在明确设计意图的基础上,考虑路面施工特征对于设计进行优化,确定施工整体方案,以满足施工标准。同时,设计人员与工程监理人员还应到现场进行指导,针对施工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有效地保证施工过程高效、高质量进行。

(4)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施工工艺

施工过程中,由于改性沥青材料的温湿度对于路面工程的压实度影响较大,需对材料的温湿度进行精准控制。温度控制过程中,需依据温度标准进行,实际温度控制通常以超过一般工程施工项目温度的20℃~100℃为宜,并对于摊铺、碾压过程做好专业的温度测控工作,记录在案,由于施工温度过高会引起改性沥青的变性,因此对于温度超过控制范围的材料需予以舍弃,以保证工程质量。

拌合过程中,需做好集料除塵处理,并根据集料的粘附性要求添加抗剥落剂,严格控制拌合时间:沥青材料的拌合过程由于易受灰尘的污染,因此需进行除尘处理,实际计算中,通常依据拌合产量及矿料等级等配比计算矿粉量,与实际消耗量对比,检测拌合除尘效果;同时,对于为改善材料的质量及抗滑性能而添加的抗剥落剂需做好拌合配比工作,依据相关要求及配比计算得抗剥落剂用量,确保用量符合要求;拌合过程开始前,需采用试拌法确定拌合的最佳时间,并检测沥青料的质量品质,保证集料的充分均匀拌合。

摊铺与碾压过程中,由于改性沥青材料软化点升高,因此需对于摊铺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改性沥青的一次性铺摊不宜过长,约25m左右最佳;同时为确保路面的压实度,需确保压路机与摊铺机施工的连贯性,使得路面的碾压成型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完成。考虑到改性沥青材料具有较高黏度,在碾压过程中应避免粘轮问题的发生,可通过在压路机水箱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控制沥青材料的黏稠度;最后,严格按照施工程序以及要求开展施工,严格控制喷水量,对每一道碾压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碾压的温度和时间均符合要求。

结论

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相较于传统的橡胶沥青材料有着多方面的优势,使用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路面的耐磨性以及维护成本均优于传统路面,实际工程中需严格进行组分配比设计,加强质量检测,对于施工组织进行优化配置,对于施工工艺以及技术不断升级,以最大限度提升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实际应用性能,实现应用工程质量及效益的提升。本文充分分析了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的性能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于改性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路面工程施工进行了系统化研究,包括施工前的准备以及施工过程中关键点的控制等,以期最大限度提升路面工程的可靠性,保障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孙立英.浅谈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234.

[2]政春娟.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3(3):213-214.

猜你喜欢

改性沥青施工技术工艺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改性沥青SMA路面施工技术及应用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络合铁脱硫工艺在CK1井的应用